【摘 要】在當今世界經濟高速發展,促進了社會科學理論的高速發展,同時也為世界體育科學的快速發展開辟了更為廣泛的領域。可持續發展作為現今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的理論為新世紀體育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視角。在我國群眾體育快速發展的今天,新農村體育是我國體育運動發展的薄弱環節,為了促進新農村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對影響煙臺市部分地區新農村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因素進行調查研究。
【關鍵詞】農村體育;可持續發展;調查研究
在我國農村體育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新農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影響著我國整體國民體質的提高。隨著現代新農村建設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和體育文化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在一定意義上農村體育的發展能夠刺激農村人口體育的消費,推動農村體育市場的不斷擴大,有利于農村小康生活的和諧發展,對促進家庭穩定和發展具有積極地作用,有利于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對新農村體育開展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對進一步提高體育的社會地位;增強國人的體質和人們的體育意識;促進體育道德風尚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人們的體育參與積極性,形成良好的體育社會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有利于進行推進體育社會的學科建設以及進一步深化體育改革,推進農村體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影響山東省煙臺市部分地區新農村體育可持續發展存在主要問題的調查
(一)體育經費匱乏是山東省煙臺市部分地區新農村體育發展存在的首要問題。眾所周知在全國范圍內體育方面的投入城市和農村的比例是不協調的,山東省煙臺市部分地區新農村體育的投入的比例也較少,這些投入主要來自于政府和體育彩票的收益,但是由于這個地區多數城市的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比較薄弱很多的體育方面的投入主要以城市體育基礎建設為主,對于本來就不足的體育方面的投入對于新農村體育的方面的投入就更少。再者由于當地居民的體育健身意識比較薄弱,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也成為新農村體育投入減少的一個因素,也有很多由于維護不到位的體育基礎設施被荒廢。
(二)政府機關對新農村體育發展缺乏實質性重視。由于經濟社會的沖擊使得政府機關將工作的重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體育運動尤其是新農村體育運動屬于精神層面的,處在上層建筑,在注重經濟發展的現實中要使其發展需要良好的物質作為基礎,因此政府機關忽視了體育運動在新農村文明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政府機關的忽視使得本來體育意識薄弱的農民他們對體育的重視程度更加不足。政府機關的不重視使得體育體育主管部門不能夠均衡的發展當地的新農村體育,使其處在比較混亂的狀態。
(三)宣傳指導的力度較低。社會管理制度的改革,很多機構撤銷或合并,體育管理機構也不例外。使得本來不受重視的農村體育管理機構被取消或者合并,進而使體育下鄉和體育科學健身的宣傳力度也在不斷地降低,這樣造成了很多新農村建設中健身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更加薄弱。這對新農村獲取體育科學健身知識、方法和技術技巧等方面是不利的,這樣容易造成居民由于健身方法的不當產生不必要的身體傷害。
(四)體育場地和基礎體育設施較缺乏,并且分布不合理。在煙臺市部分地區新農村的體育場地和體育基礎設施是比較少的,也呈現單一性,主要是以田徑和籃球場、乒乓球地為主,只有很少的足球場地和其他場地,這些場地也主要是集中在各級學校以及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或者體育管理部門。在新農村的體育健身場地和體,育設施比較少,很多偏遠地區基本沒有。這樣限制了農村居民對體育運動項目的選擇和參與,這樣是新農村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大大降低。
二、山東省煙臺市部分地區新農村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現代社會科學理論不斷的發展,促使體育科研的研究領域的不斷拓展,在新的時期人們對自身健康不斷加強,使得體育的社會價值和功能將被重新審視。而
可持續發展理論也必將轉化為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一種理念,為人類所接受,可持續發展模式也將成為未來社會發展一種模式。
(一)改變體育管理體制,進行地方性體育法規政策的建設。農村體育管理部門應變“等、靠、要”,為“內抓管理,外抓市場,內外結合,改革創新”。在鞏固原有農村體育事業的基礎上,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適應市場經濟的社會發展,使體制轉型和機構改革穩步進行。轉變思想觀念,遵循市場經濟條件下體育發展的客觀規律。加強體育部門與當地農村社會各行各業各系統的橫向聯系,變傳統的“被動聯合”為“主動聯系”,轉變計劃經濟時期的“權位”思想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服務”觀念,使體育與當地社會各行各業各系統之間真正成為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協調統一、規范有序的合作伙伴。根據河南省農村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建立與河南省農村體育發展相應的,與國家的體育法規體系和政策相配套的地方性的體育法規體系,使河南農村體育工作的開展和體育的發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農村體育的發展受當地政府領導人對體育喜好和了解程度的左右,以保證農村體育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二)創設良好的體育環境,加強新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當前是新農村建設的非常時期,農村城鎮化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因此,在這個時期應該明確城鎮化和新農村體育開展的相互關系,增加體育場地基礎設施的投入,充分合理利用國家對新農村體育的資金投入,為新農村體育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合理充分的利用體育協會的技術優勢,利用農村體育發展的先決條件開展農民喜聞樂見的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引導人民參加現代體育項目。
(三)充分利用學校的有利資源,發展新農村農村體育。利用農村學校體育方面資源優勢,將其與新農村體育開展相結合,實現資源共享,利用學校體育發展的有利資源帶動新農村體育的全面發展,新農村體育的開展促進學校體育的健康發展,互惠互利。
參考文獻
[1] 高力翔等.蘇南富裕鄉鎮體育設施現狀及發展戰略[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4).
[2] 莊弼.衣食足則文體興一改革開放中的廣東農村體育[J].體育文史,1993(1).
作者簡介:王景璐(1978- ),山東煙臺人, 畢業于山東體育學院,學士,講師 ,現工作于煙臺南山學院公體教學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