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
摘 要:近年來隨著模具專業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模具工的需求越來越大,讓學生學好模具專業成為學校培養此類人才的一大挑戰,模具專業的實習教學也應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行改革。
關鍵詞:模具工人才 教學模式 機械加工 圖樣識讀 教學手段 仿真教學軟件
模具行業近年來發展非常迅猛,用人單位對模具技術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但學校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方法不先進,跟不上社會發展,用老式的培養方法培養出的工人不能滿足工廠的需要。尤其是在模具實習生產中,沒有形成和社會同步的比較先進的教學方案,理論比實習教學的時間要多得多,教學方法單一。面對用人單位對實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職業院校的模具專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下面談談對模具專業教學的改革談幾點看法。
一、課程分析
模具制造專業直接服務于機械加工領域,課程難度大,對于剛初中畢業的學生來說會有很大的學習困難。在課程設置上,模具制造技術是機械加工領域的首門課程,此專業所需要學習的圖樣識讀、造型與測繪等技能,又是開展本專業中其他領域課程學習的基礎,并且需要在以后的產品設計與機械加工、制造工藝、設備操作等課程中加以應用。
二、加強學生動手能力與專業興趣的培養
并未接觸社會的初、高中應屆畢業生們一直在課堂上學習理論。雖然學生知道理論知識與實踐是有差異的,但他們在中學校園里得不到實踐,也不知道理論與實踐的實際差異到底有多大。這些學生來到職業院校后,老師要讓他們感受到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知道只會用腦子憑空想象是不能掌握操作技能的,只有在學會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動手反復練習,熟練掌握操作技能,不斷地總結經驗,理論聯系實際,才能把技能有效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三、擴展模具實習內容
以往的模具實習是鉗工加工中的一部分,主要培養學生模具制造與裝配的基本操作能力,它已跟不上企業目前模具制造的發展速度。根據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學校要想培養出適合企業的模具人才,應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綜合操作能力。要從以往模具實習中以鉗工實習為主的教學,轉變為機加工的實習教學,包括車、銑、刨、磨、鉗等方面的技能學習,讓學生多學習各種設備的應用,做到全面學習精通一行。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學習制圖和建模的軟件,如CAD、CAXA和3DMAX等。這樣在教學中的既擴展了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又有利于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和企業中的競爭。
四、改變教學方法
以往上課時都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教的是動作要領以及示范,學生學的是聽老師講與自己理解,然后模仿與實踐。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不到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展現不出來。如果我們把這種觀念轉變過來,把教學方式變為以學生為中心,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是職業學校教學中的關鍵環節,教學活動中要想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首先,老師的動手操作能力要過硬,把自身的標準技術動作展示給學生。另外,可以通過讓學生設計小動物、日常用品等有趣的物品,使學生提高興趣,長時間加工不至于枯燥無味。這樣通過反復練習,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就逐漸提高。教師還可以實行以下幾種教學方式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分組討論
小組里的同學討論每人練習后的成果、感受以及發現的問題,組長做好組織與記錄工作。然后組長代表本組上臺陳述結果。溫故而知新,通過討論使每位同學都分享到別人在練習過程中的感受,同時反思自己的不足。最后由教師總結。這樣既可以通過討論交流學習、集思廣益,又能指出學生思考沒有發現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學生講課、老師引導
由學生自己分析圖樣,討論后制定加工步驟,推薦一名學生擔任教師的角色,進行講解。然后讓同學們再討論、評析,找出最佳加工方法和工藝步驟。在整個過程中老師只是一位引導者,讓學生自由發揮創新能力。
五、仿真軟件教學的應用
仿真軟件是當前模具實習教學的重要手段,其結合繪圖工具更顯得有直觀性和趣味性,這樣也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模具仿真軟件采用三維技術與文字教學相結合,不僅對整個模具機構進行解析,還可對具體部件進行安裝與拆卸。同時用戶還可以動手進行虛擬仿真操作,了解每個細節,了解模具工作原理,為模具教學帶來了革新。它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了從二維圖中去想象三維模型的難題,可以直接看到模具三維模型,老師上課也不用將沉重的模具搬來搬去,不再為用文字和圖片講解模具三維結構而苦惱,真正實現了互動教學。
(作者單位:鄒城市技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