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麗
摘 要: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應該如何開展才能取得最好效果,對此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通過10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總結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并指出閱讀是提高語文水平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跑題 起哄 自由 真實 閱讀
都說語文很重要,因為一生與之相連;都說語文無所謂,因為一生與己無礙。語文,到底有多大的分量,在很多時候,評價的體系里只有專家或學者的聲音。其實真正有力量或有資格去對我們的語文課評判的,應該是我們的學生。因為他們是直接的實踐者,他們知道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
那我們的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語文課呢?10年的語文教學,筆者一直在努力走進學生,走進學生真正需要的語文課。10年后的今天,學生為筆者的語文課做了歸納,并且特別強調,這正是他們所需要的——跑題、起哄、自由、真實。補充的是因為閱讀,我們喜愛,我們自由。
一、10年教學的心路歷程
圍繞著孩子們給的結論,筆者對自己10年的語文教學做了一個回顧,可能這就是筆者的原生態語文給予孩子的幸福成長,把自由賦予他們,用真實帶動他們,率性而為,盡興而論,彰顯了大語文的百科精神。
1.跑題
學生這樣說:老師,你的課總是上到一半,扯到太平洋,真的把我們帶到海洋里去遨游,有時真擔心你繞不回來。確實如此,筆者上課經?!芭茴}”,涉入太多的時事、新聞、人文歷史,當然還有八卦,可能最開始有一個是與上課有關的,講著講著,話題一個接一個,跑到哪,自己也不知道,然后會突然問學生,咦,我講到哪了?這時的學生聽得最投入,他們會幫筆者整理這一堂課的內容,最后學生會在這“跑題”中時而哈哈大笑,時而沉默,時而黯然神傷,時而情真不能控的課堂里領會語文,領悟生命。因為筆者知道,無論課跑到何處,終究想要告訴學生的是生活。
2.起哄
因為跑題,因為沒有章法,所以學生做出的總結是:你進教室的第一句必是“今天上什么?”所以輪到筆者的課,學生知道會征求他們的意見,所以他們就一本正經、正襟危坐地等著,然后在筆者的問話中上課。雖然有教學計劃,有詳細的備課,但筆者知道如果學生不主動接受,這堂課就會讓學生很壓抑,那么筆者肯定也不開心。在高職考班的復習中,筆者和學生是“扛著時間,卻不珍惜時間”。走進教室,如果覺得氛圍不對,或是有上堂課留下的陰影,筆者肯定不會正經上語文課,就要先起哄,有時故意說他們輕視語文老師,有時故意逗調皮學生,有時則是低聲詢問,有時則是故意不理他們,一個眼神,一個嘴型,一個動作……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動起來。筆者上課就擔心學生不起哄。只有起哄,學生才非常愿意親近老師,親近語文,而老師才能發揮自己最真實、最愜意的狀態。雖然起哄的語文課很難完成原定的教學計劃,但是從長遠看,學生對語文的愛好是有增無減,最后會不習慣沒有語文課。
3.自由
語文課是自由的,行為自由,思想自由,進而想象的空間也就大了。擺脫了語文的無聊呆板,堅持“大語文,小百科”的上課理念,天馬行空般走過45分鐘。筆者班里一個特安靜的女孩這樣寫道:“你的課有讓人開玩笑、惡作劇的沖動,但終究是想集中精力去聽話,聽笑話、鬼話,終究是真話。在你給我們的空間里,我們有被你眼神嚇到,被你語言噎住,但我們就是愿被你拿起,被你放下。雖然我成績不好,但在你那里我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自信。因為你從未用成績來衡量過我。若干年后,我能記起的第一位老師絕對是你?!贝_實,筆者在課堂上從不以成績來論人,沒有差生被我另眼相看過,反而他們是最活躍的。只要你有質疑的、私人的抑或公開的,都可拿到臺面上。所以筆者的課堂都是自己舉手回答。
4.真實
跑題、起哄、自由……在這樣的氛圍下,筆者和學生有了最真實的語文課。我們為一個與課堂重點不相關的話題可以全班討論,我們為未來的職業設想興奮不已,甚至在上課間突然有靈感大家作幾句詩,或是爆料。學生的心如果真愿意跟你走,那剩下的就是純真了。筆者的語文課沒有大道理,沒有批評與說教,課堂的真實性就在于老師愿意和學生分享成功與失望,分享經歷與故事,不管它有多幼稚、多失敗,或是多么的悲傷,抑或不是我們親歷的,但大家彼此是信任的。再說筆者的性格就是一個敢愛敢恨、敢說敢做、愛打抱不平的人,回到學生當中,這樣的性格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他們面前,筆者覺得自己非常有神圣感、成就感,甚至要感謝學生把課堂交給我。這些話筆者和學生說過,也把它寫成了“鉛字”來感謝學生。所以學生這樣評價筆者:雖然你已為人妻,為人母,但你似乎就是比我們大一點的朋友,你平凡得像蘆葦,纖細柔韌,沒有華麗的顏色,但葦稈是實心的,所以你的往事,你的人生似乎就成了我們的期待,甚至于你的職業也成了我們奮斗的目標。
二、專心閱讀,靜待花開
學語文是一件漫長的事。在漫長的學習與等待中,花開是不知不覺的事。關鍵是如何讓學生等待并且能有花開,那就是閱讀。
擔當語文教師,筆者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注重閱讀。筆者每接手一個新班,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筆者會讓學生自己三四人組成一組,輪流購買閱讀刊物,筆者會給學生列一個書單,告訴他們每一類書的內容傾向。在閱讀課上要檢查各組擁有書的數量和質量,并且做讀書的相關指導。還要在課堂上一起分享好書好故事,一起把這些美妙寫進我們的每周摘抄。這種習慣,往往最開始需要檢查督促,但半個學期之后,他們就已經體會到閱讀的快樂,接下來他們就會快樂地閱讀,自主地摘抄,甚至開始模仿寫作。教書十年,筆者幾乎從未上過作文課,但作文課卻幾乎天天在上,因為每堂課都有作文課的影子,因為跑題,跑到生活中去,跑到我們的閱讀中去了。
靜待花開,學生需要一種心境。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去呵護學生的內心,把功名利祿放在腦后,最典型的就是成績與作業。最開始,學生的成績總是不怎么樣,筆者除了鼓勵還是鼓勵,但作業始終堅持少做甚至不做。
課代表這樣評價:你不像一個女老師,更像一個大大咧咧的男生,兩年多的相處,你正正經經上的語文課可以用雙手計算,當你的課代表,一年多沒怎么干過活,只需收摘抄,能收到作業本就是我的驕傲,因為你從不布置作業,覺得你相當的“湊合”。是的,平常作業少,因為課堂上能夠完成,即使有也很少,學生很快能完成。寒暑假,筆者的作業往往是:回家關注中央10套,關注焦點訪談,關注整點新聞;鎖定經典電影,鎖定文學評論;讀幾本推薦的小說;買幾份《南方周末》,寫幾篇感想,抄幾篇文章。
以這樣的姿態來教學,似乎是一種無厘頭。但是,筆者在語文的教學中,即便在高三復習中,雖然用在應付高考的時間上只有三分之一,但這三分之一絕對是高效的,筆者的語文試卷從來沒講完過,但只要是必講的,花的時間可能是三分之三,別人需要兩節課的,可能筆者就講六節課。
語文是一種境界,擁有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原生態的語文教學也許不是合格的語文課,但卻是學生喜歡的語文課,在這種真性情的語文教學中,學生收獲的不僅是語文,更是一種心態,一種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作者單位:長興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