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梅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然而,作為交流一部分的聽力并沒有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得到應有的重視。獨立學院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普遍上更不容樂觀。研究表明,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的影響最為明顯,因此,老師如何采取合適的聽力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尤其是內在學習動機,實現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實現表達與交流功能,并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是合格的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思考和行動的課題。
一、聽力教學策略實施前的相關調查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者所執教的非英語專業2個大二本科班,共96人,本行動研究設定他們分別為實驗班與對照班。
(二)研究工具及步驟
1.聽力測試。9月份開學初,采用2011年12月的四級聽力真題對兩個班進行測試,試題保證了測試的信度和效度。試題共含25道選擇題,10道填空題。共計35分,不中斷地聽一遍測試。
2.設計并實施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學習動機與英語聽力策略調查問卷。該問卷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調查學生在學期初所取得的聽力測試成績。第二部分調查學生的學習動機。此部分參考高一虹等對中國大學本科生進行的英語學習動機類型調查問卷,根據聽力教學的實際情況對部分內容作修改。學習動機調查表共含15個項目,按順序分成三組,每五個項目為一組,分別為內在興趣動機、成績動機、個人發展動機。第三部分調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使用的聽力策略,該部分采用OMalley&Chamot的三大策略分類,即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社會/情感策略,共31個項目。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定向注意、選擇注意、自我管理、語言意識、自我監控、自我評價、自我調整;認知策略包括預測、想象、記筆記、翻譯、新舊知識聯系、推理、劃分意群、猜詞、建立聽覺形象;社會/情感策略包括合作學習、尋求解答、自我談話。以上學習動機及學習策略問卷均采用五分制計分,完全不符合1分,基本不符合2分,不能確定3分,基本符合4分,完全符合5分。收回全部96份問卷。
(三)數據分析
測試與問卷調查結束后,數據輸入電腦,然后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
(以下對比分值,前者為實驗班,后者為對照班。)
1.聽力測試成績比較。平均成績無顯著差別,分別為14.215和13.836,分值都較低。
2.學習動機比較。數據表明,成績動機對于學生的學習影響最顯著,平均值分別為4.1325和4.0852;個人發展動機的影響其次,分別為3.5231和3.4217;內在興趣動機的作用則表現為最小,分別為2.8423和2.6324。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動機水平持平,無明顯差別。成績動機與個人發展動機屬于外在動機,數據說明被調查的大二本科生的學習活動目標主要是為了考試成績、證書、求職等。這與國內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3.聽力策略對比。數據分析表明,在聽力學習過程中,學生使用頻率最高的策略是認知策略,分別為3.0874和3.0252;其次是元認知策略,分別為2.7453和2.534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得最少的策略是社會/情感策略,分別為2.4323和2.3562。對以上三種策略中的分項數據進一步分析表明,學生平時使用較多的策略分別為推理(3.2534和3.2314)、定向注意(3.1245和3.0321)、新舊知識聯系(3.0256和3.0128)、建立聽覺形象(2.9821和2.7432)。容易忽略的策略分別為:語言意識(1.8749和1.9453)、尋求解答(2.0542和2.1432)、計劃(2.4231和2.3501)。推理和新舊知識聯系具有共性,說明學生經常利用以前所學來幫助聽力學習。定向注意屬于元認知策略,說明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并且能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科學管理學習過程。建立視覺聯系說明視覺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輔助功能。另一方面,數據表明學生沒有意識到語言本身的知識對整個學習的重要影響,并且不太主動提出問題,學習無計劃,自主能力差,這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無關系。
二、聽力教學策略實施階段
結合以上問卷調查數據分析,項目研究者有針對性地對實驗班采取如下的聽力教學策略,而對于對照班則實施常規的聽力教學方式,以期發現聽力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成績具有何種程度的影響。
1.實施聽力元認知策略。根據元認知策略的項目因子,對于學生采取以下的策略意識指導:要求學生制定詳細的課外聽力訓練計劃,包括材料選擇和時間規劃。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老師推薦的材料進行課外訓練,要求制定短期與長期的學習計劃,如制定每天學習一兩個小時英語的短期計劃,制定一學期能聽懂英語授課、話題討論、慢速英語節目等內容的長期計劃。課堂上加強對學生注意力的訓練,通過示范訓練學生高度集中精力,以及聽懂和記住關鍵信息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與自我監控的能力,并通過自我評價檢測自己的計劃完成情況以及聽力效果,即時發現薄弱環節,調整計劃,主動發現適合自己的聽力策略。
2.實施聽力認知策略。一方面,訓練學生預測、猜詞、記筆記的能力,告誡學生翻譯對于聽力的阻礙作用,同時提醒學生將所聽內容在大腦里以圖像形式呈現的習慣。另一方面,強化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并注重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識的積累,跨文化交流意識的輸入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同時,筆者安排專門的課堂來指導學生發現聽力規律,提高學生在聽音過程中辨音與會意相結合的能力,識別和模仿句子重音、語音、語調、連讀,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文化差異輸人和生活常識關聯。
3.實施聽力社會/情感策略。對于大部分獨立學院的本科生而言,聽力是一項具有挑戰性且容易產生疲勞感的學習任務,因此,教師應注意在授課時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積極營造輕松和諧的英語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互動、語言游戲與競賽、即時的反饋與贊揚都是一些不錯的調節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畏難情緒,增強他們的自信心。endprint
三、聽力教學策略實施后的結果
經過一學期的聽力教學策略實施,重新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及聽力學習策略問卷調查,數據輸入電腦,并作數據分析。
1.學習動機對比。重新對學習動機進行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整體上,成績動機、個人發展動機與興趣動機的排行依舊,但是實驗班的興趣動機由2.8423提高到3.5231,說明聽力教學策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對照班的興趣動機變化不大,以前是2.6324,現在是2.7329。實驗班的成績動機由原來的4.1325變成4.2659,個人發展動機由3.5231變成3.6492。對照班的成績動機由原來的4.0852變成4.1032,個人發展動機由3.4217變成3.5201。這說明聽力教學策略的實施對于學生的成績動機及個人發展動機影響不大,最影響的是興趣動機。
2.聽力策略對比。實施聽力教學策略后,實驗班在各個方面的數據均有明顯的提高,分別如下,元認知策略由2.7453提高到3.6321,認知策略由3.0874提高到3.7321,社會,情感策略由2.4323提高到3.1328。而對照班的提高不明顯,分別如下:元認知策略由2.5342變成2.6421,認知策略由3.0252變成3.1752,社會/情感策略由2.3562變成2.4853。這說明教師有意識地使用聽力教學策略訓練會使學生得到更大的進步。
3.聽力成績對比。2012年12,月的四級考試成績表明,實驗班的聽力平均成績為21.95,而對照班的聽力平均成績為19.25。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英語聽力成績均有提高,但兩班之間的成績差異較大。另外,實驗班的過級率為83.06,為全校過級率之首,而對照班的過級率為75.63%。實踐證明,聽力教學策略訓練不僅可行,而且能有效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尤其是內在興趣動機。學習動機的加強反過來又促進學生使用學習策略,最終有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
四、對教學的啟發
盡管本研究所使用的樣本及涉及范圍均較小,會存在一定誤差,但是無疑對獨立學院教師如何提高學生內在的英語學習動機具有一定的啟發性。一方面,教師應注意獨立學院學生群體的特點,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努力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能力,結合視覺型學生的特點,實現教學模式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的結合。另一方面,教師應多思考,多行動,積極創造輕松和諧的英語課堂環境,重視情感教學的影響。注重聽說結合,選擇語言清晰、語速適中、長度適中的電影或英文視頻材料,并安排練習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增強學生課堂內外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聽力水平,從而使英語水平獲得長足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