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 周小柯
摘要:文章基于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闡述了利率風險及其主要類別,分析了我國中小商業銀行應對利率風險的優劣勢,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以期有助于我國中小商業銀行提高對利率風險的防范與化解能力。
關鍵詞:中小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利率風險管理
一、 引言
我國銀行業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利率市場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通過形成利率市場化定價機制,促使銀行業優化資金配置,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真正實現商業化經營,加快我國金融業創新步伐;另一方面,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將會凸顯,不僅對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還會直接影響銀行的當前經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考慮到中小商業銀行抵御風險能力相對較弱,更應高度重視并積極應對利率市場化,本文將重點研究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如何加強利率風險管理,提高防范與化解利率風險的能力。
二、 利率市場化下利率風險及主要類別
利率市場化之前,基準利率及其浮動區間都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在這種管制型利率體制下,銀行利率風險很小,客觀上造成了商業銀行長期缺乏利率風險管理的動力與管理能力;利率市場化后,利率波動的頻率和幅度都將加大,利率風險凸顯,而銀行作為一個主要通過負債經營的企業,利率風險的加大會對其穩健經營產生影響,尤其對中小商業銀行而言,沖擊會更明顯。從我國實際情況看,完全市場化后的利率風險可以分為階段性的利率上升風險以及持久性的利率不規則波動風險。
(1)利率上升風險。長期以來,我國采用了利率管制政策,造成的一個直接結果是利率水平被人為壓低。正如黃桂田、何石軍(2011)所言,中國利率的管制導致利率被低估是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從中國自身縱向比較看,經常出現負利率的情況。在此條件下,一旦徹底放開利率管制,存款利率在短期內明顯上升是必然,這又會從三個層面對銀行經營造成影響。首先,從成本角度看,存款利率上升將直接增加銀行對儲戶的利息支出,從而增加銀行經營成本。其次,從收益角度看,由于我國利率管制過去一段時期主要采用的“存款利率管上限、貸款利率管下限”的方式,且從2013年7月20日起放開了貸款利率管制,可以預期存款上限放開后,貸款利率即便增長其增幅也不可能高于存款利率,因此銀行存貸款利差必將會收窄,從而降低銀行的利差收益,這對于當前主要靠利差收入獲益的我國銀行業而言,將面臨盈利能力的嚴峻考驗。第三,從競爭角度看,利率放開后,商業銀行運用利率工具開展競爭勢必成為常態,將推動行業內競爭程度的提高。可以預期,各商業銀行為爭奪有限的優質客戶,有足夠動機提高存款利率和降低貸款利率,將會進一步增加銀行經營成本,同時降低利差收益。如果不能有效降低經營成本、拓展收入來源,利差的不斷縮小將會嚴重影響到商業銀行的效益,甚至可能出現行業性的利潤滑坡,并迫使運營不良的銀行被市場淘汰出局。
(2)利率不規則波動風險。利率不規則波動也即利率變動的不確定性,是一般意義上的利率風險。這種風險具有長期性和非系統性,只要實行市場化利率,就必然伴隨有利率風險,各商業銀行承受利率風險的大小取決于其風險管理水平(黃金老,2001)。這種一般意義上的利率風險又可以細分為不同種類,按照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1997年發布的《利率風險管理原則》,利率風險可以分為重新定價風險、基差風險、收益率曲線風險和選擇權風險四類(Basle Committee,1997)。利率不規則波動的風險可能由多種因素引發,最根本的是資金市場上供求關系的改變,還會受到宏觀經濟形勢、政治和政策因素以及資金供求雙方心理預期的影響。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利率風險還具有跨國傳遞效應,并通過這種跨國傳遞使風險被放大,嚴重時會引發區域性甚至全球性金融風險。正如常巍(2005)所言,如果本國金融體系的風險與國際市場風險疊加,不僅會增加金融危機發生的概率,而且會加大金融危機的嚴重程度。
顯然,我國商業銀行正處于一個關鍵時期,一方面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推進,來自于銀行業內部、其他金融機構間、外資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將日益激烈;另一方面隨著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提升,將更直接面臨外部風險帶來的各種挑戰,應對外部壓力和沖擊非常緊迫。因此,對于市場化后的經營環境,我國的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商業銀行必須未雨綢繆,結合自身的優勢提前恰當調整經營戰略,完善經營管理,不斷提高利率風險管理水平結合自身實際情況。
三、 我國中小商業銀行應對利率風險的優勢與不足
1. 中小商業銀行應對利率風險能力不足。首先,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利率風險抵御能力不強。一方面,我國中小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較低。2013年,我國11家上市中小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都超過了8%(表1),符合監管要求,但僅有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和中信銀行三家高于12%,華夏銀行資本充足率甚至低于10%;同一時期,五大商業銀行除農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略低于12%外,其余4家的資本充足率均在12%以上,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資本充足率甚至高于13%。顯然,與五大商業銀行相比,中小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仍相對不足。另一方面,我國中小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率較高,經營風險較大。截止2013年,我國 11家上市中小商業銀行中,有5家資產負債率超過了94%(表2),接近95%的臨界點,同一時期,五大商業銀行除農業銀行資產負債率略高于94%外,其余4家的資產負債率均在94%以下,交通銀行資產負債率甚至低于93%。可見,我國中小商業銀行與五大商業銀行相比,資產負債率相對偏高,說明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偏大,需要加強利率風險管理,提高其對利率風險的防范與化解能力。
其次,對利率風險管理重視程度不夠,且利率風險管理流程不完善。由于我國長期實行利率管制政策,商業銀行普遍對利率風險認識不足,往往作為風險的被動接受者。銀行管理人員甚至高層管理者也普遍缺乏利率風險管理意識,認為利率的調整只是國家政策的調整,對利率變動反應較為遲鈍,利率風險管理體制不健全的問題日益凸顯。健全的利率風險管理流程應包括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度量——風險處理”等方面,而目前國內大部分中小商業銀行缺乏科學的風險計量和監測系統,缺乏規避控制利率風險的利率工具,尚未建立完善的金融產品定價機制,沒有系統引入西方商業銀行廣泛采用的利率風險測度工具,如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模型、久期管理模型、VAR模型等。這些因素是制約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礙。
再次,以存貸款利差為主營業務,非利息性收入份額相對較小。目前,我國中小商業銀行業務仍然以傳統業務為主,傳統的存貸款利差一般占其營業收入的80%左右。表3可以看出,雖然近些年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呈上升趨勢,但整體上所占比重仍然偏低,2012年底11家上市中小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平均占比也僅為15.83%,其中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4家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更是不足12%。對比國外先進銀行的非利息性收入多占比40%~60%,瑞士銀行甚至可占到60%~70%,美國花旗銀行則高達70%(巴曙松等,2013)。顯然,我國中小商業銀行與國際銀行的差距依然較大,過分依靠利差收入將會使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將風險管理的重點主要放在利率的變化對銀行利差收入的影響,而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應用及利率風險管理的重點開始轉向研究利率的變動對銀行資產負債結構等影響,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很可能將難以有效應對新形勢下的利率風險管理要求。
最后,利率風險管理人才缺乏。近些年,風險管理更多側重于如何防范信貸風險,對利率風險關注較少。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在利率風險管理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很多銀行內控制度的設計都是通過外包形式獲得的,銀行內部沒有在利率風險管理上有較多經驗和高素質的人才。當前利率風險管理需求的人才除要有豐富的金融知識外,也要對整體經濟趨勢及國家經濟政策有敏銳的判斷及反應;同時還需要創新金融模型,靈活地運用各種金融工具的技能,在此基礎上還要熟悉計算機信息處理和數據處理分析技術,以便做出準確預測和決策。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銀行從業人員整體素質遠未達到要求,銀行從業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綜合能力不高,尤其是中小商業銀行。
2. 中小商業銀行的優勢。
首先,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比,中小商業銀行與地方聯系密切,多數深深扎根于本地市場,對當地的消費者消費習慣以及借貸習慣有著更深入的了解,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小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中小商業銀行在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方面具有一定的信息優勢。正如傅勇(2011)所言,中小商業銀行在關系型貸款中的比較優勢體現為信息成本優勢;而大型商業銀行在處理和使用信息的效率上與中小商業銀行相比處于劣勢,主要原因在于其對地方中小企業信息掌握不足,易忽視中小企業等(巴曙松等,2013)。
其次,中小商業銀行在關系型貸款中的比較優勢還體現為代理成本優勢。與大銀行相比,中小商業銀行具有組織結構扁平化、信息傳遞快、決策鏈條短、決策效率高的特點,信貸員通常擁有一定的貸款決策權,可以有效地降低利用“軟信息”時產生的代理成本,能快速響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滿足對中小企業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中小商業銀行的靈活服務體系不僅有利于中小商業銀行擴大市場份額,吸引更多的客戶,而且可以為其帶來可觀的非利息收入,從而提升銀行的競爭力。
再者,中小商業銀行依托于當地政府,與地方政府關系密切,相較于大銀行,中小商業銀行更容易獲得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這樣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商業銀行的信用級別。最后,中小商業銀行的股東大多為當地的優勢企業,中小商業銀行完全可以利用其股東資源拓展業務,提高盈利水平。
四、 提升中小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能力的建議
1. 健全金融監管體系,保證利率市場化順利推進。我國長期利率管制的環境抑制了中央銀行及監管機構對我國銀行業利率風險監管體制的發展,應通過建立相關利率風險指標體系和預警系統,對中小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進行識別和監督,從而達到最大程度抑制中小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目的。因此,在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監管部門要在現有《商業銀行法》、《票據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構筑和完善與現階段利率市場化的實際情況相適應的金融法律體系,不斷完善我國金融業監管體系,加強對中小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條例的合理性、利率風險的內部控制制度、財務報表的審查,有效抑制銀行經營者產生道德風險而大量涉足高風險領域。
2. 加快金融創新步伐,提高自身競爭力。在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通過創造出各種新興的金融工具和管理方法來規避利率風險,如美國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不斷推出新的存款替代品,使貨幣市場和金融機構更加靈敏地反應市場利率的變化,成功降低了利率風險。由此看來,金融創新可以成為降低利率風險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國中小商業銀行應以滿足客戶的多元需求為目標,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重點是要不斷拓展中間業務,尋求新的利潤來源。一方面要加大金融服務類業務的發展力度,包括支付結算類、銀行卡業務、代理類、基金托管類、咨詢顧問類等中間業務;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表外業務,包括擔保或類似的或有負債、承諾類業務、金融衍生業務等。
3. 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利率風險管理人才隊伍。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中小商業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利率風險,如果沒有專業的利率風險管理人才進行管理,中小商業銀行能否穩健持續經營將會面臨較大的困境。因此,我國中小商業銀行應該不斷加強利率風險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批專業知識扎實、數理金融知識較強的優秀利率風險管理人才,使之能夠靈活運用各種現代利率風險管理工具和方法,從而有效提高中小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健華,雷曜,祝紅梅,王亮亮.利率市場化的全球經驗.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2.黃桂田,何石軍.結構扭曲與中國貨幣之謎——經濟轉型經濟金融抑制的視角.金融研究,2011,(7).
3.黃金老.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經濟研究,2001,(5).
4.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Principl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erest Rate Risk.Basle,1997.
5.巴曙松,嚴敏,王月香.我國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分析.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
6.傅勇.比較優勢、市場定位與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戰略研究.金融研究,2011,(12).
7.常巍.開放經濟下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的積累、沖擊和防范.蘇州大學學位論文,2005.
基金項目:2012年度天津市教委科研計劃項目(人文社科一般項目)(項目號:20122139)。
作者簡介:陳一,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周小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