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睿+梁小娟
作者簡介:李聰睿(1962-),男,湛江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師教育、應用數學、高校教學管理。(廣東 湛江/524048)
梁小娟(1971-),女,湛江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高校教學管理。(廣東 湛江/524048)摘要:三年制學前教育專業的建設,需要準確定位培養目標,構建一個由基礎理論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實踐課程、特色課程、網絡遠程教育課程等組成的新型課程體系,以實現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幼教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學前教育;培養目標;新課程觀;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7-0055-03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2012年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出了全新的學前教育理念,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但現實中仍存在著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陳舊創新不夠等問題。為此,很有必要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進行全面的分析思考,構建新的課程體系。
一、準確定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在專業建設中起著引領作用,“專業目標定位是專業發展的方向性選擇,它對課程體系的構建、實施、評價以及學生將來的社會適應性會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三年制學前教育專業要提高社會競爭力,必須使培養的人才具有多樣的專業特長和扎實的幼教技能。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定位為:培養思想品德高尚,專業基礎扎實,理論水平過硬,職業技能突出,綜合實踐能力強,能主動適應城鄉幼兒園工作要求和現代學前教育發展與改革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樹立嶄新的課程觀
課程觀是對課程的各種認識和看法的總稱,包括對課程的概念、課程的編制、課程的實施、課程的評價等各個方面的認識。
在不同的時代,甚至在同一時代,都存在著不同的,甚至是相對立的課程觀。影響課程觀發展的因素,一般說來,包括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三個大的方面。政治的因素主要指社會的政權形式及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筑;經濟的方面主要指以科技發展水平為代表的生產力水平;文化的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當時存在的哲學思潮,另一個是心理學的發展水平。
有學者認為,課程是經驗。這種課程觀認為,課程的價值就在于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學習經驗,讓學習者在經驗中不斷地發展和成長。它強調課程從人的本性出發,關注活動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重視學習者在經驗中的體會。新課程改革的課程觀就是基于對話的經驗,它突出對話的意義,是對課程是經驗的課程觀的具體化、微觀化和操作化。依據這種課程觀,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形態應主要是以培養經驗的形式存在。與知識有所不同的是,經驗的個人性更突出,具體性更強,且往往具有動態性,涵蓋面較大。
又有學者認為,課程就是不同的事件。課程事件是學前教育課程的最本質、最核心的東西。課程事件能整合所有的要求,它是一種整合課程,它具有與學習者生活相聯系的特點,它來自于學習者的生活,它同時是生活的課程。依據這種課程觀,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應具有預成與生成的特點。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既需要預成,又需要生成。在編制和實施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時,我們應該盡可能將預成和生成有機統一起來,兼顧預成和生成各自的價值,尋找預成和生成的適宜關系,平衡預成與生成的適宜比例,從而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建設成效。
還有各種各樣的課程觀。學前教育專業要樹立怎樣嶄新的課程觀呢?我們認為,關鍵的是學會包容,兼收并蓄,繼承與創新。
三、構建新型課程體系
課程建設是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的核心,是培養高素質幼教人才的基礎性條件,是最終落實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基本保證。學前教育專業新型課程體系必須反映新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出的全新學前教育理念,以及國家新一輪幼教改革對幼兒園教師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就是說,學前教育專業構建的新型課程體系應體現前瞻性、注重發展性、突出實踐性、強調綜合性,因此,其內容主要(不包括公共必修課)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課程建設·構建學前教育專業新型課程體系(一)理論知識類課程
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理論學科的設置和教學應以“簡約、實效”為原則,以應用為主要目的,以幫助學生構建具有正確的兒童觀、幼兒教育觀、發展觀等一系列觀念的學前教育理論體系。
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程體系應包括: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學前衛生學、幼兒園課程論、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學前教育管理學、幼兒教師素養學、社會科學以及幼兒教育思想史和兒童心理發展理論等課程。其中,“幼兒園課程論”和“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作為重點課程來建設,分別研究和講授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理論、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理論與技巧以及幼兒在語言、社會、科學、健康、藝術等五大領域的能力發展與活動規律。
(二)專業技能類課程
專業技能既是幼兒園教師的立身之本,也是用人單位最感興趣的求職“名片”。這類課程的功能在于培養學生具有幼兒園教師必備的知識和能力。學前教育專業技能類課程包括教學活動設計類課程和藝術教育類課程兩個方面:
1.教學活動設計類課程。這類課程通過對傳統的“三學六法” 教育加以改革,將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與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起來,使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通過課程理論學習對教學內容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學會有效地組織和安排幼兒園教育活動,并通過見習和實習學會融會貫通、綜合使用。例如可將傳統的六科教學法改為六科教學活動設計課程:幼兒語言教學活動設計、幼兒音樂教育活動設計、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科學教育活動設計、幼兒體育教學活動設計、幼兒美術教學活動設計。
2.藝術教育類課程。學前教育專業的藝術類課程要體現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和學前教育專業的實際需要,通過藝術類課程的訓練,重點幫助學生掌握在幼兒園教育中迫切需要的彈唱、即興伴奏和幼兒歌舞創編以及兒童畫、幼兒園環境布置等方面的技能技巧,并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對幼兒藝術的美感感知能力。
因此,學前教育專業技能類課程體系應包括:幼兒自然科學、學前兒童游戲與組織、幼兒手工藝制作與幼兒園環境設計、幼兒音樂美術舞蹈創編、學前兒童發展與評估、學前兒童健康營養與安全、幼兒園與班級管理、家庭與社區教育學、幼兒文學創作、幼兒早期閱讀、0~3歲嬰兒保教以及語言、社會、科學、健康、藝術等五大領域教學活動設計等課程。
(三)實踐類課程
幼兒教育工作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職業,因而教師要具有較強的教學實踐能力,這種能力必須在具體的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發展、完善。實踐類課程的開設,旨在通過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既是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合格幼兒教師的重要環節,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最佳途徑。
1.實踐課程的目標體系和內容體系。學前教育專業實踐課程的目標體系應設計可實際操作的項目主題,如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組織與管理、幼兒園保育工作、幼兒觀察與分析、幼兒園課程與“五指”活動、游戲活動、環境創設、家長工作等,并確立“主題活動”的目標體系,在每個主題活動中貫穿學生“知、情、意、行”的學習目標和項目活動開展的具體內容和要求,保證實踐教學活動的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由此形成實踐教學“總目標一主題目標一具體項目目標”的目標體系。圍繞上述目標體系,依據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特點構建相應實踐教學課程內容模塊。
2.實踐教學的運作體系。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實施,應采取“遞進式”運作體系。從一年級開始安排,開展與學前心理學、學前衛生學、學前教育學等基礎理論主題相對應的專題性見習和實訓活動,采取課堂模擬、情景教學、錄像分析、案例教學、現場觀摩、調研考察、問題討論等方式使學生對學前教育形成初步認識;二年級按專業學習進程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專項教學技能,通過開展一日活動的組織領導與管理、“五指”活動、游戲組織、環境創設、家長工作等活動加深對幼兒園真實教育情境的認識、理解和職業認同;三年級開展畢業教育實習和頂崗實習,全面參與實踐幼兒園各項保教工作,使學生獲得幼兒園教育實踐的全方位認知和體驗。通過這種循序漸進且規范有序的運作體系,使學生在整個培養過程中“遞進式”地持續接受專業技能培養和訓練,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四)特色課程和網絡遠程教育課程
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中還應開設拓展類特色課程模塊作為選修課,為學生提供個性發展的平臺。如開設“幼兒園現代教育技術方向特色課程模塊”“英語方向特色課程模塊”“舞蹈方向特色課程模塊”“美術方向特色課程模塊”“體育方向特色課程模塊”“音樂方向特色課程模塊”“0~3歲教養方向特色課程模塊”等多個專業方向特色課程模塊,使學生在具備幼兒園教師應該具備的一般素質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學前教育特長。
另外,學前教育專業可在涉及科學、美術、音樂、數學、文學及語言等6大領域中通過網絡引進國內外優質學前教育資源,開展品牌教學。例如,可引進曾帶領臺灣學生連續11年獲得機器人世界杯大賽冠軍、臺灣科豆國際教育機構執行長宋德震主講的“一年讓孩子把想到的東西做出來”的奇豆科學品牌;曾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會高等證書、“音樂潛能創意教學法”創始人鄧佩珍主講的“一年讓孩子即興創作音樂”的珍寶貝親子音樂品牌;多媒體錄放控制方法以及語言學習輔助裝置專利發明人、臺灣劍橋幼兒美語學校創辦人陳錦瑜主講的“讓英文成為你的母語之一”的臺灣劍橋幼兒美語學校。這些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引入,可開闊學生的視野,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注釋:
①三學: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衛生學;六法:幼兒語言教學法、幼兒音樂教育法、幼兒計算教學法、幼兒常識教育法、幼兒體育教學法、幼兒美術教學法。
②中國近現代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把幼兒園課程中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大領域活動稱為“五指”活動。
參考文獻:
[1] 步社民.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目標定位與課程設置問題[J].長沙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1).
[2]王振宇.面向21世紀學前教育師資職前培養專業設置、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J]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師范司.師范教育研究項目結項報告.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師范司,2001.
[3]張虹.中國學前教育的春天來了[J].幼兒教育,2011(1).
[4]李聰睿,梁小娟.試論幼兒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11).
[5]李聰睿,陳彩玲.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6]李聰睿,梁小娟.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