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龍
摘 要: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是社會公眾對于檢察機關執法辦案的信服度和對其公正性、合理性的一種整體上的評價。當前社會中,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應該從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嚴格執法和公正執法這四個角度入手,不斷提升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
關鍵詞: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提升途徑
檢察機關作為我國政法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維護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職責。不斷提升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環節。作為一名基層檢察院的檢察干警,結合單位實踐,現就就如何提升基層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作一粗淺思考,權為拋磚引玉。
一、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概念及特征
所謂檢察機關的執法公信力,就是指檢察機關通過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并在執法中逐步形成和積累起來的,在社會公眾中享有的信任度、權威性和影響力。它反映了社會公眾對檢察機關的主觀評價、心理反映及價值判斷,是衡量社會公眾對檢察機關滿意程度、信任程度、認同程度的重要標尺。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越高,社會公眾就越是信任和尊重檢察機關和檢察執法活動。
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的核心是社會公眾對檢察機關公共信用理性認知基礎上的心理認同,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具有主體交互性。它包括兩個互動的主體,即檢察機關和社會公眾。檢察機關在行使法律監督權過程中對社會的信用是前提和基礎,社會公眾對檢察機關通過依法行使法律監督權恢復被破壞的社會秩序,追究破壞社會秩序者的責任,從而對其過程和結果產生信任,這種信任則是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的主要評價標準,是提升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的目標追求。
第二、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是法律監督公正性、權威性的統一。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其執法公信力以法律監督權為基礎。檢察公信力之所以能確立,不僅在于其本身法律監督方式的強制性和法定性、法律監督對象和主體的法律性、法律監督程序的法定性和正當性,保障了法律監督的公正性和權威性,更源于法律監督的終極目標是保障法律的正確、統一、公正實施。因此,切實保證執法公正是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建設的首要任務。
第三、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評價主體的普遍性。公信力是一種評價信任。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可以對公共權力的公共政策、公共職責、執行結果給予是否認肯、合作與參與的評價。但筆者所說的評價不是簡單的個體認同、單位認同、局部認同,而是社會公眾心理認同、感情認同、行為認同的有機結合。從這個意義上講,執法公信力必須放到社會的廣度上來評價,以社會絕大多數成員的普遍認同作為標準。
第四、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建立過程和破壞過程的非對稱性。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社會公眾通過一系列的直接或間接的經驗來決定是否給出信任,而信任的破裂是個短暫的瞬間,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矛盾容易激化,社會心理比較脆弱,一些個案的炒作可能損毀整個檢察機關乃至整個政法機關的形象。
二、當前我國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
1、媒體熱炒的冤假錯案,極大損害了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個別地方少數檢察辦案干警政治素質不強,業務素質不高,工作責任心缺失,辦案質量不高,導致錯案、冤案發生,嚴重損害了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如近期網上熱炒的浙江張高平、張輝叔侄強奸殺人冤案、等,這些冤假錯案的曝光,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嚴重損害了當地政法部門的威信和執法公信力。
2、檢察機關中極少數人的違法違紀問題,不僅影響了檢察機關的形象,還使公眾對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提出質疑。
3、社會公眾對司法的期望值過高,“程序公正”的司法理念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讓正義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司法程序有其內在的規律和特殊性,社會公眾對這一規律的遵循和對法律的認知與對公正的需求有較大差距。對程序的漠視也引發了社會對于檢察機關決定的合理懷疑,損害了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
4、我國現行的法治狀況自身也存在不公正的基礎。從目前檢察機關現行的雙重管理體制看,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仍難以排除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特別是地方檢察機關的人權、財權受制于地方黨委、政府,因此檢察機關工作中難免受到一定牽制也使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受到相應影響。
5、監督工作薄弱,檢務保障不力。我國法律體系中對檢察機關實施法律監督的原則性規定得較多,缺乏剛性的制度和可操作性的程序作保障,致使法律監督地位相對孤立。
三、做好檢察工作,提升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的途徑
檢察機關執法公正是提升檢察執法公信力的決定性因素,檢察機關的制度建設、責任意識、廉潔服務、公開高效等是提升公信力的有效路徑選擇。
1、堅持公正執法,通過正確履行職責樹立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公正決定公信力,它是司法活動的基本價值追求,是檢察工作的生命線。評價執法是否公正,最直觀的就是案件質量。檢察機關的憲法地位和司法屬性決定其參與訴訟活動必須通過具體案件來實現,檢察公信力也要通過辦案特別是辦案質量來體現。因此,提高執法公信力,最重要的就是必須確保辦案質量過硬,嚴防冤假錯案,嚴防放縱犯罪,嚴防辦案安全事故。
2、堅持文明執法,以良好素質樹立檢察隊伍形象,提升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一是要加強檢察官職業化建設。著力建設高素質檢察隊伍,加強教育、管理和監督,促使檢察干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廉潔意識。二是要加強檢務督察機制建設。強化檢務督查督導工作,切實加強對干警工作作風、執法作風以及執法不公、不規范、不文明等問題進行督察,防止和解決檢察人員特權思想、霸道作風等問題。三是要認真接受各方監督。堅持把檢察工作置于黨的領導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之下,深入貫徹監督法,完善和落實接受人大監督的措施。還要自覺接受社會團體等各方面的監督不斷加強和改進檢察工作。
3、堅持嚴格執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提高檢察機關的執法公信力。一是堅持執法為民。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同時積極參與維護群眾的各項合法權益。 二是注重服務經濟發展。積極立足檢察職能,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活動。三是注重維護公平正義。把經常性監督與專項監督相結合,進一步在突出監督重點、提高監督水平、增強監督實效上下功夫,著力加強法律監督工作的薄弱環節,嚴肅查處司法工作人員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犯罪,維護司法廉潔,促進司法公正,彰顯社會正義。
4、堅持公開執法,以陽光執法提升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一是不斷推進執法的透明工作機制,如進一步完善案件處理的公開聽證、答詢制度。公開舉報、投訴電話,設立網上舉報、申訴、投訴受理中心,方便群眾舉報、申訴、投訴等。二是全面落實和深化檢務公開。通過檢察門戶網站、新聞媒體、受理接待中心等多種媒介,大力推行以“公開、公正、公信”為主要內容的“陽光檢察”,向社會公開執法依據、執法權限、執法程序和執法紀律,拓寬人民群眾了解檢察工作的渠道,塑造“陽光檢察”的公信形象。三是推進決定不起訴案件上網制度。制定不能公開上網案件的統一標準,除此之外,所有決定不起訴都應該上網公示,使社會公眾能夠通過互聯網查詢檢察機關決定不起訴案件,方便群眾監督。
提升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既需要檢察機關和檢察人員內部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社會公眾的良性互動;既要有科學完善的體制與工作機制,也要有良好的執法環境。總之,應當充分考慮當前影響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的各種因素,全方位、多角度地采取措施,以實實在在的努力求得社會公眾對檢察工作的認可。
(作者單位: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檢察院,安徽 蚌埠 233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