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旭輝
摘?要:綜合性學習作為新課程標準的亮點,它的具體實施一直是語文老師們探索的熱點。文章以人教版新課標為例,指出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從學生、教師、學科特點、評價機制等方面入手,探討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策略
綜合性學習作為新課程標準的亮點,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途徑的多樣性、過程的實踐性、目標的綜合性。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深遠的意義。如何有效地實施它呢?通過組織實施多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謂自主就是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并在不挫傷積極性的同時,體現合作的重要性。如在活動中參考學生的興趣、責任心等,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讓每個小組由不同個性和層次的同學組成,既讓有優勢者能充分表現,提高整體的展示效果。又能避免搞成幾個骨干的小團體演出,充分鍛煉到每一位同學。
2.重視教師的指導性
教師是整個活動的掌舵人,要從起初的組織者、參與者的身份轉化為退居一旁的觀察者。要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做學生自主活動的“領路人”;要有效推動活動的進展,做學生實踐活動的“指路人”;要善于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做學生集體活動的“帶路人” [1]。
最初組織“探索月球奧秘”的活動,我在確定主題、分好小組后就撒手讓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由于它本身是一個靈活、開放的活動,許多同學在缺少督促時會敷衍了事,甚至直接展示,遇到了各種設想不到的困難。由于知識結構的欠缺,活動整體開展得很不順利。
由此可知,如果老師只做旁觀者,所謂先進的教學方法也只能流于形式。教師必須參與到活動中,時刻關注活動進程,及時處理各種問題。在準備階段,應鼓勵學生尋找多種信息源,啟發思路,補充知識 ;同時,協調各小組關系,避免因缺乏溝通,互造神秘感而在展示階段撞車。在展示階段,須提醒各小組不偏離主線,避免過分娛樂化傾向,忽視語文的主體性;還要多關注語文素養欠缺的同學,促使各小組給他們更多的展示機會。只有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學生才能在不偏離主航道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充分地展示自我!
3.重視語文學科與各學科的融合,密切聯系生活實際
新課標指出:“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應開放、多元,提倡與其他課程相結合,開展跨領域學習。”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就要找到學科間的契合點。找到合適的“契合點”是學科間整合的前提,它也直接影響著綜合性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新課標同時也指出:“跨學科學習,也應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目的。”那就意味著不能變成各學科大雜燴,“語文”是主體,而不僅僅是載體。“青春隨想”不是單純地表演關于青春的歌舞,不能只是披著“語文”的外衣而已。只有綜合不同學科知識,找到契合點,通過語文的途徑表達,才能達到綜合性學習探究的目的。“生活處處有語文”,新課標也表明,“綜合性學習應貼近現實生活。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學習活動。”這就要避免學生依靠單一的課堂途徑來學習語文。
4.建立客觀公正的評價機制
青春期的孩子愛表現,渴望成功是他們的天性。這就需要老師建立客觀公正的評價機制。展示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交流、分享,給學生創造思維碰撞的機會,同時每個學生、小組也應該進行總結、反思。活動展示中,可以記錄下每個小組的優缺點,并簡略點評。展示完后,可以分類讓同學們投票評選,既是對孩子們的肯定和鼓勵,同時也激發他們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最終進行活動的整體性評價。同時也要注意,關注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別收獲,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注重個體差異及進步,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2]。
總之,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在教學理念、方式、策略、評價諸方面,為我們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綜合性學習也有不少問題需要我們改變觀念,不斷探索,從而真正發揮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應有的功能。
參考文獻:
[1]李新平.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施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 2004(11上).
[2]焦建喜.對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幾點思考[J].語文天地,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