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攀云 陳昊琳


摘要:文章首先對檔案學界關于檔案館微博發展情況的研究成果進行回顧和總結,其次以新浪微博為例,搜索出17家高校檔案館,對這些檔案館的微博開設的基本情況以及微博內容結構進行分析,并總結出微博內容的特點。最后對高校檔案館的微博利用提出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微博;高校檔案館
在新媒體環境下,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認識到博客、微博等新媒體受眾多、互動性強等優點,并且利用新媒體來進行服務和宣傳工作。文章以新浪微博為例,對高校檔案館的微博發展狀況進行分析。
1 國內外檔案館微博研究分析
美國國家檔案館網站在2010年12月13日進行了更新設計,更新后的網站的特色之一就是,有了與國家檔案館社會化媒體的鏈接,這些社會化媒體包括Face book、Twitter等。美國的一位檔案工作者通過對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NARA的博客、社會化媒體等的分析,提出了NARA利用智能手機的應用軟件的相關技術來提供檔案利用的方法,從而方便公眾更好地利用歷史檔案。[1]
目前,我國檔案館應用微博開展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以中國知網為檢索平臺,在檔案學科下搜索微博的相關文獻,可以得出檔案學科對于微博的研究始于2011年。從文獻數量來看,檔案領域對于微博的使用及研究較少。其中,對檔案部門微博使用情況研究的文獻24篇。例如有閆曉創對我國的檔案行政部門的微博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他得出檔案行政部門開設微博的意識還是有的,但在微博運行、內容形式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2]目前在運用新媒體技術手段方面,浙江省寧海縣檔案局已打造成六位一體的檔案資源共享平臺,走在了我國檔案行政部門的前列。文章的研究對象是高校檔案館的微博發展狀況。
2 高校檔案館微博發展現狀及分析
2.1 高校檔案館開設及基本情況。在新浪微博中搜索出的高校檔案館微博用戶共有17家。考慮到一些高校的檔案館與校史館的一體化,以“校史館”搜索到的新浪微博高校用戶15個,但是微博內容沒有或很少涉及檔案和檔案館的相關內容,所以在此并未列入分析范圍。17家高校檔案館的微博統計如表1。
表1 高校檔案館微博開設及基本情況
注:(1)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13年12月10日。
(2)日均微博發布量的公式為:日均微博發布量=微博數量/(微博發布截止日期-第一條微博時間),結果取兩位小數。
(3)“—”表示變量不夠無法計算或者沒有此項,“0”表示數量為零。
從表1可知,17家高校檔案館中,獲得新浪認證的9家。其中,粉絲數在千人以上的只有3家,粉絲數百人以上的有6家,百人以下的為8家。在所發微博數量上,都在500條以下,7家在100條~500條之間,有9家微博數為個位數甚至為0。在關注數方面,3家百位以上,其余大都在0位~100位之間。微博開設時間集中在2011年和2012年。日均微博發布量超過1的僅有3家,這3家中北京科技大學檔案館的活躍天數僅為8天,北京工商大學檔案館開設較晚,所以計算的日均發文量較大。微博的最多轉發數與最多評論數總體較低,一些轉發量較多的微博也和檔案館的工作無關。
從高校檔案館的微博開設情況可以看出,高校檔案館開設微博的意識淡薄,而且在開設微博的高校檔案館中,具有影響力的也是少之又少。有些即使開通微博,但擁有極少的粉絲數和關注數,微博也并無更新,其微博形同虛設。但是這并不能否認高校檔案館在利用新媒體方面的努力。
2.2 高校檔案館微博內容分析
表2 高校檔案館微博內容分析
注:(1)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13年12月10日。
(2)去除了5家微博數量為零或極少的高校檔案館。
從表2中可以看出,較為優秀的高校檔案館有上海大學檔案館、西北工業大學檔案館、華東師范大學檔案館等。通過對高校檔案館微博內容的分析,得出其內容的特點如下:
2.2.1 注重本校的校史宣傳。有8家高校檔案館對本校校史進行了較多篇幅的介紹,例如西安交通大學#歷史上的今日交大#,上海大學的#上大記憶連載#,等等。高校檔案館充分發揮檔案的文化教育功能,創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校史館不失為有效的途徑和載體。
2.2.2 內容以檔案和檔案館工作為主,但并不單一。大多數高校檔案館的微博中都有檔案的相關知識和對檔案館的工作動態進行記錄,例如同濟大學的“檔案網上服務利用系統”開通上線等。同時也對相關的檔案活動進行發布,在6月9日國際檔案日時,南昌大學檔案館等5個高校檔案館給予了很大的關注。另外,各高校檔案館微博中不乏校園生活的內容,包括學校舉行的講座、學生失物招領等。但是,必須控制好所發微博的比例,否則就失去了檔案館微博的針對性。
2.2.3 善于利用新浪微博的微話題功能。微話題即以##的形式發布微博,#號內的關鍵詞即為話題詞。例如上海大學檔案館的微話題,#上大業務辦理問答#、#上大記憶連載#和#上大檔Q&A#;華東師范大學檔案館的#檔案館動態#、#校史上的今天#等。
2.2.4 檔案館微博不乏特色。有微博頭像的高校檔案館用戶,大都使用本校校徽或者檔案館建筑本身。在微博主頁上也有突出的特色,有3家在首頁放置了視頻,如中山大學檔案館和華東師范大學檔案館的檔案館簡介視頻,華南理工大學檔案館的《甲子華章——華南理工大學60年記事》視頻。
2.2.5 關注時事。10家高校檔案館對社會上的重大事件進行了關注。例如同濟大學檔案館、中山大學檔案館等都對“雅安地震”進行了關注,西安工業大學檔案館關注了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及發布“勿忘九一八”等博文,這也是檔案館利用檔案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檔案館的文化教育功能。
3 高校檔案館微博發展的建議
3.1 重視微博等新媒體的作用。利用新媒體是檔案館拓寬服務范圍的重要途徑。在新浪微博上開設的高校檔案館用戶只有17家,數量偏少,對于微博利用的重視度不夠。因此有檔案館的高校應該提高開設微博的意識,并且要及時進行實名認證,增加可信度以及微博內容的真實性。檔案館開設微博的平臺也可以多樣化,例如騰訊網微博、網易微博等。高校檔案館可以考察用戶的類型和特點,選擇適當的微博平臺。
3.2 加強提示性內容建設。高校檔案館微博的建設應該有明確的功能定位,使得微博的主題內容鮮明有特色。提高微博的識別度,突出本校檔案館的特色,例如檔案館珍貴館藏的展示,圖文結合進行介紹,增強檔案館微博的吸引力。可以對要發布的微博開頭加上主題標記,例如【檔案知識】【檔案館工作動態】,使讀者迅速掌握微博主題。
3.3 提高交互與體驗式手段的應用。微博的影響力與微博內容的質量和其“粉絲數”有關。高校檔案部門的微博建設應該加強與學校官方微博、教學管理、師生、校友等個人微博互動,提高檔案微博的影響力。微博平臺本身的認證及推薦機制也可以用來增加被關注數量。[3]利用交互式數字參考服務,使得提問與解答能夠實現互動性和實時性,減少了實際檔案部門服務中的時滯,有利于檔案館開展參考咨詢服務。也可以利用微博的微群功能,通過微群積極探討互動,留住忠誠粉絲。
3.4 注重日常管理。高校檔案微博的建設要保證高質量,需要有專門的管理隊伍,保證微博的及時更新和回復,避免“僵尸賬戶”的出現。對于突發情況也要及時處理,避免錯誤信息在網絡中的廣泛流傳,維護檔案館的良好形象。還應該對一段時間內用戶留言、互動情況進行總結,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改進微博檔案工作。
4 結語
新媒體的大環境給高校檔案館帶來了開拓服務渠道、增強宣傳的機遇。高校檔案館需要趕上時代的潮流,利用新媒體發揮自身的功能。總而言之,高校檔案館要積極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發揮高校檔案館的功能,更好地提供檔案開放和利用。
*本文為東北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校內青年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吉林省農村公共文化知識轉移機制研究》(12QN003)成果。
參考文獻:
[1]Ferriero, davaid S.Prologue, Summer2011,Vol.43 Issue 2: 2~2.
[2]閆曉創.檔案行政部門微博發展狀況分析——以新浪微博為例[J].檔案管理,2013,(2):66~67.
[3]張根水,朱培芳.淺析微博在高校檔案工作中的應用[J].廣東檔案,2012(5):24~25.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來稿日期:201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