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靈?楊寶琳
【摘 要】本文以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高職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實踐出發,對頂崗實習階段在培養高職學生責任意識中的對策和措施進行了分析并指出,頂崗實習是培養高職學生責任意識的重要環節,需要加強管理和示范引導,使學生盡快認同職業身份,強化崗位責任意識。
【關鍵詞】高職學生 頂崗實習 責任意識
“責任”從字面上理解,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個人或集體應盡的義務,分內應做的事。二是指個人或集體應承擔的過失。責任意識,是把責任轉化到行動中去的心理特征,就是當責任主體清楚明了自己肩負的責任,自覺、認真地履行,責任意識是人最基本的心理品質。一個人只有有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才會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才會善待自己、關愛他人、熱愛生活。面對當前高職院校部分學生責任意識淡化的現象,本文就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紡織服裝學院現代紡織技術專業的頂崗實習的實踐證明:頂崗實習是培養高職院校學生責任意識的重要途徑。
一、高職院校學生責任意識弱化的原因
(一)家庭責任意識淡薄
父母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有的家庭關愛變成了溺愛,而成長中的孩子不能理性正確地對待家庭的是與非。造成家長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輕視了品德教育;注重孩子的營養健康,輕視了精神培養;長此以往,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理解父母的艱辛,不懂得孝順長輩;只會享受愛與照顧,不愿承擔責任義務;只懂索求,不懂付出。
(二)自我責任意識淡薄
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于2012年對高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相關課題開展了調研, 結果顯示有82. 52%的被調查學生認為現在的高職學生有一點或非常缺乏社會責任感, 只有7. 11%的學生認為不缺乏。高職部分學生責任意識的缺失, 使他們丟失了青年人應有的朝氣蓬勃和激情追求, 出現了無興趣、無所謂、無意義的精神疲軟現象。做事以自我為中心,只從個人喜好考慮,從不從他人和工作的立場考慮問題,高興了就干,不高興了就走人。有些學生不僅對待工作毫無責任意識,甚至對自己的健康和前途也不負責任。為了把生活費節省下來用于上網,寧愿少吃飯,晚上熬夜上網玩游戲,完全不顧自身健康。
(三)對他人責任意識淡薄
在上課和實習中都是一間宿舍六人或八人同住,有學生把垃圾隨便亂扔,從不做值日,更過分的是直接把垃圾從窗戶往外扔。由于頂崗實習作息時間不同,分白班和夜班,有些學生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旁若無人,任意活動,不顧及正在倒班休息的其他人。
(四)頂崗實習工作責任意識淡薄
在進企業頂崗實習前,學校雖然對頂崗實習的目的和意義作了詳細的介紹和說明,但學生卻不是從鍛煉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崗位技能)為出發點,而是以掙錢多少為目的。當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工資過低就失去工作積極性,甚至以敷衍、消極的態度對待工作,不能認真工作、按時作息,有的沉迷于游戲網絡等,意志消沉,漫不經心,上班遲到、早退,更有甚者曠工等違紀現象屢有發生。
二、高職院校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對策與措施
責任意識應該是社會群體或者個人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為了建設美好社會而承擔相應責任、履行各種義務的自覺意識和情感體驗,盡職盡責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和生活習慣、具有較強的敬業精神和團隊精神、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從而在工作崗位上體現自己的能力與價值,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任務之一。紡織服裝學院結合專業特點全面實行頂崗實習,實踐證明:頂崗實習是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重要環節。
(一)利用主渠道和主陣地的教育引導,加強學生對責任意識的認知
思政課是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就是要在思政課中加強職業素養、職業輔導和就業指導,深化學生對責任、義務和權力的認知。在主陣地教育中,學院圍繞責任意識教育,開展了有利于學生責任意識的形成的形式多樣的活動。通過學生值日、值周、志愿者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強化責任認知,豐富他們對責任的體驗。同時將企業文化引入校園,特別強調學生在企業定崗實習期間既是學校學生,又是企業的員工的雙重身份,必須接受學校和企業的雙重管理,明確作為一名員工所應承擔的責任。
(二)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職業特點
紡織服裝專業學生就業的單位通常都是大中型紡織企業,特別是近年來紡織服裝企業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但招工難,工人工資卻不見漲。學生參加頂崗實習到第二月就會出現問題:工多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二班倒難適應、沒有節假日。面對出現的這些問題,帶隊老師和輔導員就要定期走訪頂崗實習學生,加強與企業指導老師或師傅的溝通,及時化解和消除學生的各種心理障礙,把握學生思想和心理變化規律,有針對性地做好疏導工作,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工作性質。
(三)共同參與加強實習過程管理
頂崗實習期間的管理由學院實習指導老師和企業管理人員和學生共同參與。頂崗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師傅是培養學生責任意識教育的教育者和實施者。應與學生經常溝通,統一認識,形成合力。在選派人員時,學院和企業要把好關,指派職業道德高尚,具有很強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的人來擔當指導老師和師傅。
頂崗實習指導老師或輔導員在學生到達企業后,要及時幫助學生轉變角色,盡快融入企業之中。作為教育者,指導教師應和輔導員應深入學生日常生活,對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有針對性的責任意識教育工作,鞏固學生對責任意識的認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企業師傅對學生培養責任意識教育,則在于日常工作中的言傳身教,通過師傅的言傳身教,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專業技能,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和好的職業道德;學生要通過學院的崗前教育,加深對頂崗實習目的和意義的認識,加快自身角色轉換,快速適應崗位要求,自覺接受頂崗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師傅的教育與管理,不斷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
(四)利用榜樣的力量和典型案例進行學生責任意識的教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榜樣示范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典型。榜樣可以是專業領域的佼佼者,也可以是表現突出的學生,同時,愛崗敬業的頂崗實習指導老師和企業師傅本身也是學生學習效仿的楷模。對于典型事例,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應主動跟進,不但要在實習學生中給予大力宣傳,還要在即將進入實習的在校學生中積極傳遞正能量。而對負面的典型事例,也要因勢利導,進行警示教育,提高學生判辨是非的能力,促進學生責任意識的內化,達到增強責任意識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五)利用多樣化活動激發學生責任意識
實踐證明,開展適合青少年特點的各類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責任意識的形成。在活動中,學生往往擔任著特定情境下的某一角色,通過履行角色所賦予的責任,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體驗特定角色的責任感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形式之一。宿舍、班組的輪值,擔任值班長,參加志愿者活動等可以增強實習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另外,由于技能競賽具有很強的群體性和組織性,都需要團隊成員積極配合,團結一致、協同作戰才能完成,頂崗實習期間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技能競賽還有助于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精益求精的學習鉆研精神和敬業奉獻的責任意識。
總之,頂崗實習是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重要階段,頂崗實習是使高職學生端正勞動態度、強化紀律觀念,提高學生職業道德、責任意識的最重要環節。需要我們結合專業的實際和青年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不斷用新思維探索新方法,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和不斷加強頂崗實習階段培養高職學生責任意識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徐建南,施向榮,聶建榮.工學交替頂崗實習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9(8).
[2]蔣永忠.基于實踐視角的高職學生關鍵能力培養及評價體系研究[J].銅陵學院學報,2009(5).
[3]盧曉春,閆子剛,胡昌送.我國關鍵能力研究現狀與趨勢[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
[4]戴海燕.對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的再認識[J].職教論壇,2009(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