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宏捷
【摘 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掌握必需的音樂專業知識、音樂素質和較強的實踐、策劃、組織、編導、主持能力,培養綜合實用技術人才。把握科學的歌唱發聲等技術與方法,實訓與理論結合教學,制定完整訓練體系,提高文化素養,循序漸進走向合唱、實訓排練的多元、合理、科學化。
【關鍵詞】高職院校 合唱教學 實訓排練 聲樂教學
一、合唱、實訓排練的意義及重要性
合唱教學、實訓排練,是我國高職院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在技術教育基礎上實施的專業教育。高職院校的音樂專業既不同于音樂院校培養的是專業的歌唱家,也不同于師范音樂專業只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它是介于這兩者之間,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 掌握必需的科學文化知識和音樂專業知識,具有一定音樂素質和較強的實踐、策劃、組織、編導、主持能力,組織各種文藝活動等綜合實用技術人才。因此,在高職院校音樂專業的教學中除了保留傳統的授課形式外, 還要采取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比如:合唱、小合唱、二重唱、四重唱、表演唱等,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培養和發展。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 把聲樂小課中所學的基礎知識運用到實際表演中去,二者有機相結合。而這種能力的訓練,需要大量的舞臺實踐排練才能完成。聲樂課與合唱、演唱實訓不同的是,前者是一對一教學,而后者是集體授課。高職院校開設合唱及實訓表演唱課程具有廣泛的實際意義,是對傳統聲樂課程的補充和發展,豐富了聲樂課的授課內容和形式。其主要特點是突出歌唱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能使每個學生有機會進行廣泛的演唱實踐。通過演唱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逐漸學會運用美聲、民族、通俗等不同的唱法來演繹不同風格的作品。通過課程開展,教師教會學生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內在感情、肢體動作等。這些知識和技能都是通過表演實踐過程得到的,這對于高職教育的學生而言是一種寶貴的經驗和平臺。給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平等的實踐機會。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體現了教育的公平理念,有效地保證人才培養方案的順利執行。更重要的是,這種集體的表演形式還可以使學生的審美鑒賞、 集體合作、組織和實踐、編導和創新能力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在聲樂教學中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
傳統的聲樂教學和考試模式中,往往是重視技巧的培養卻忽略對音樂修養和審美能力的全面的提高。在教學中, 只有通過審美教育, 培養學生感受、 理解、 表現、 鑒賞和創造音樂的能力,把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 理解和想象與音樂情感聯系起來, 把音樂的表現形式與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 才能真正體現音樂的審美貫通。深入淺出地讓學生獲得音樂的才能與潛能,讓學生在參與音樂的體驗中,發揮無限的潛能……
三、培養的學生的多方位創編能力
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 就是啟發培養學生的創作思維, 發展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及創造才能,有意識地培養、 扶植、激化大腦思維, 他們就會在獲得大量音樂知識的同時, 提高自己的創作才能。通過創編積累大量的實踐經驗。 在教學過程中, 對所學作品用學生的思維、想象來理解作品, 提出見解,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排練中無論是技巧、形式、手法,多方位來表現作品。
四、提高學生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的綜合應用能力
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和基礎訓練是很重要的, 但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樣也十分重要。這種能力不但是歌唱發聲能力和聲樂教學能力, 而是應用聲音表達作品的能力。創新思維的發展和綜合能力。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著重強調了學生的聲樂技巧而忽略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而合唱、實訓排練恰恰填補了聲樂課單一模式及技巧與表演相結合的缺陷。用所學的技能知識把作品完整地演繹出來,與表演相結合,這種實踐過程就是藝術生產過程。把在書本上和教室里學到的理論知識真正地運用到舞臺表演中去。
五、合唱、實訓排練課程的藝術功能
合唱與獨唱不同,它是一種集體演唱活動,演員不單自己唱,還要聆聽別人,需要音準、節奏、音色、音量的控制,以求得整體的協調。 整體協調在集體合作中被特別強調。合唱及實訓排練,是群體藝術的合作結晶,不同于傳統聲樂課。它所側重的是音樂中最基本的要素,即集體的表演、合作能力,體現了和聲理論的內化需求及對和聲理論的實際運用。是音色、音準、節奏、旋律、和聲、結構、風格的集中體現。用實訓排練融合貫通音樂理論。聲樂學生常常缺乏和聲和復調的織體感。而多聲部的表演作品則突出了和聲縱、橫諧和的進行特點,因此合唱實訓排練豐富了聲樂演唱的單一性,體現了舞臺效果的多樣化,在排練中逐漸培養了對音樂的多方位織體感、聲部處理、和聲運用、角色設計等,在實踐中鞏固運用了音樂理論。演唱者的音樂素質和舞臺表演能力不斷提高,聲樂課實現了從課堂到舞臺的過渡,達到了音樂舞臺表演的藝術功能。因此,合唱、實訓排練課給聲樂表演訓練帶來了很大的空間,是高職院校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馬昭艷.試論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能力的培養[J].時代文學,2007(4).
[2]周黎藜.論高師聲樂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塑造[J].中國電力教育,2009(20).
[3]蔣世雄.加強高師聲樂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J].音樂探索,2002.
[4]王次詔. 音樂美學 [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
[5]胡知凡.藝術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