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妮娜
摘 要:音樂是靈動的,讓人心靈愉悅的,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升綜合素質的一個平臺。積極有效的評價是促進音樂教育的一種手段,在實施評價過程中,教師必須轉換自身的角色,讓自己變成積極的組織者、謙虛的合作者、平淡的引導者、真誠的傾聽與賞識者,把學生作為一個能動發展的主體來看待,通過各種外部誘因來滿足學生興趣、情感的需求,點燃他們的求知、進取、發展的火花,促進學生的生動學習和主動發展。
關鍵詞:多元化評價;角色轉換;行動研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非常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始終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位學生花費力氣而看不到成果?!痹谝魳方虒W中,音樂教師在多元評價中進行不同角色的轉換,運用評價與角色轉換二者相互地配合,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思維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們的音樂表現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也促進學生們個性的張揚。
“你是快樂的,我是幸福的,我幸福走過的,是我們共同攙扶的……”無意間聽到這首歌,心里就這樣想著:要是能像歌里所唱那樣,學生是快樂的,老師是幸福的,每一次的音樂課大家一起快樂幸福著。音樂的教學是自由的,教師是一個整體的一小部分,評價可以從老師到學生,或者換個方向,讓學生來評價老師。大家相互間都表現自己的熱情,說說自己的看法。評價可以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際,老師只在其中有引導牽線的角色。只要大家幸??鞓罚蔷褪浅晒Φ拈_始。在新課程的多元評價中音樂教師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
1 音樂教師在多元評價中充當積極的組織者
教學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在音樂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尊重差異,注重個性,著眼于學生潛力的發展,從而促進學生音樂素養與個性的不斷發展。在評價方式上要采用綜合評價和差異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所謂綜合評價就是以《音樂課程標準》中音樂教學目標為依據,圍繞三個維度,從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提高、過程的參與和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評價,差異評價就是根據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個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充分發揮老師主導作用,老師的指導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方向、內容、進程、結果和質量,起著引導、規范、評價和糾正的作用。在新課程里強調學生是老師組織教學活動的學習主角,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常常以主持人的心態出現在學生的面前,精心設計一些藝術活動。例如,音樂接龍游戲,你唱我演,音樂動力火車,當當小指揮等,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為動力,組織學生參與活動,鼓勵學生創造。
教師也可以發揮評價標準的導向和激勵作用,舉辦校內的聲樂、器樂、舞蹈比賽,鼓勵學生參與在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包括集體性合唱比賽、個性化的校園歌手大賽、節日文藝表演、藝術節專場演出等。學生可以參加校合唱隊、舞蹈隊、鼓號隊等。這些活動為學生搭建了展示特長的舞臺,也是音樂教學的延伸。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們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為積極參加這些活動的學生加分,為他們熱情的態度鼓掌,為他們的勇氣和能力喝彩。
2 音樂教師在多元評價中充當謙虛的合作者
多元教學評價的一項基本原則是學生應成為主動的自我評價者?,F代教育教學觀念認為教學評價不再是評價者對被評價者單向刺激反應,而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互動過程。這個過程是互動的,合作的。教師與學生合作,既是一種啟發,是一種幫助,也是一種人文的關懷,沒有合作的教學是難以實施新課程的,或者說是無法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這就要求教師脫離傳統,從講臺上走下來,全身心地帶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交流,與學生一起活動,與學生一起共建有利于個性發展的課堂氛圍。我在教人音版七年級上冊音樂課《桑塔·露琪亞》,演唱新歌部分里,我的范唱環節是這么做的:
“同學們,今天由我來給大家演唱一首歌,在我唱完后,假如大家覺得我唱得不錯的,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給我一些鼓勵;相反地,你們覺得我某些地方唱得不好,請舉手給我指證出來,行嗎?”學生們回答:“行!”(學生們當時的表情是非常期待地,個個都很好奇老師有什么樣的表現。)于是,我用清脆的嗓音及良好的演唱情緒范唱完歌曲。當我一演唱完,就馬上迎來很多熱烈的掌聲,也有個別雀躍地歡呼聲,學生們表現出的不止是對我的表演而覺得很開心和激動,還有表現出對這首即將要學唱的新歌很喜歡的狀態。但在鼓勵以后,也有些學生舉手給我提出一些他們自己的想法。我對學生們說:“從你們給我這么熱情的鼓勵來看,我知道你們很喜歡這首《桑塔·露琪亞》,讓我們一起來唱唱吧!”
在課堂教學中,做學生的合作者,在與學生的合作中參與,在參與中與學生交流。教學過程是一種交往性的活動,新課程為師生之間的交往預設遼闊的空間。所以教師在新課堂上的角色,應該是與學生謙虛的交流者。
3 音樂教師在多元評價中充當平淡的引導者
在新課程里,提倡學生之間的互評和自評,有利于體現評價的價值,實現評價的效能,要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在評價中的作用,淡化教師點評的方式。也讓學生們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從而培養評價能力,做真正的學習的主人。
我在上人音版九年級下冊《陽關三疊》一課時,在導入新課之后,我提出了學生們與同學話別的話題,讓學生們回憶自己有過的經歷,談談感受,并讓他們設計情景再現。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在認認真真地學唱歌曲后,就聚在一起商量、探討,安排角色,再分組表演。老師這時就是一位總導演,看見“演員”們有什么問題了,就過去指導一下。然后我對學生們說:“請同學們自己推選出你們信任的評委和監督員,然后由評委宣讀比賽規則?!北硌萃旰螅蕾p的評委們先點評節目,然后再投出自己滿意的一票。而我根據評委們的投票給予獎品獎勵。演員們在得到同學們的肯定后,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個個都顯得很激動。這種生生互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表演欲望,還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伙伴之間得到更多的信任與肯定,讓他們能融洽地在一起學習、嬉戲起到關鍵的作用。
4 音樂教師在多元評價中充當真誠的傾聽與賞識者
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學生們思維的閃光點,善待學生的意見,千萬不能打擊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做學生們忠實的傾聽者。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思維的訓練上采用“求同”與“存異”并用的方法,鼓勵學生思考與發表不同的意見,教師耐心傾聽每位學生的心聲。
在歌曲的旋律創編時,學生常會拿一堆沒有音樂符號標記,如同一堆長長的“電話號碼”讓我欣賞。雖然這是一個很粗糙的創作,但也是學生們自己的“發明”,我按照學生的創作意愿,加以適當地編寫,然后自彈自唱給學生聽,根據學生的進一步要求,加以修改。原創者還是學生。學生創作的前提離不開鼓勵,學生作品生成,離不開學生們的意見和教師的贊揚。賞識學生的方法,激發了學生的進取心,強化了其優良行為,教師成為學生的傾聽者和賞識者,才能使學生積極去學習和表現。讓音樂課真正成為師生共同體驗、創造、表現和享受的樂園。在這個絢麗多彩的音樂樂園里:“你是快樂的,我是幸福的,我幸福走過的,是我們共同攙扶的……”
參考文獻:
[1] 黃在清.淺說教師角色的轉換[Z].
[2] 毛雪梅.讓每塊金子都閃光——淺談小學音樂教學評價[Z].
[3] 新課程音樂教學評價初探[Z].
[4] 中小學音樂教育(月刊)[J].中小學音樂教育雜志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