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志敏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體育已經融入到大眾生活的點點滴滴。而社區體育對我國社會和諧進步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分析現階段社區體育發展存在的問題。筆者力從活動形式、參與度、管理、人才配備相關方面分析問題并提出具體意見,促進社區體育的多樣化發展。
關鍵詞:社區體育;現狀;發展對策
隨著城鎮化建設及城市規模的發展,社區成為城市發展進程中的基本單元和大眾生活依托的重要載體。而人們對體育的認知度和認同感也空前提高,發展社區體育,豐富大眾文體及精神生活對于我國和諧社會建設和提高人民幸福指數有重要意義。
一、社區體育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1)我國社區體育誕生較晚,發展較慢,理論支撐普及、資金投入不足。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我國社區體育是改革開放在我國逐漸鋪開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過程中和小區的快速發展過程中逐漸誕生及發展的。雖然目前發展速度較快但相關投入及理論實踐研究滯后,存在著急待解決的一系列問題。我國公共體育事業經費的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及體育彩票等相關事業的支持,總體來講經費有限,加之我國人口眾多,小區體育設施的建設增加速度遠遠滿足不了我國城市化進程中人口的增長速度,而隨著老齡化的增長,老年人健康問題和追求健康的意愿遠遠得不到滿足。在小區各樓盤的開發中,由于各方面條件的不均衡導致小區健身設施及健身環境良莠不齊,大城市和小城鎮差距很大。由于社區體育的發展多屬于社會公益事業,基本沒有回報和收益,所以很難得到開發商及企事業單位的資金投資。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對小城鎮建設地重視,廣大農村人口向城鎮化發展,城鎮居民收入和物質生活水平也隨之有了極大地提高,對健康觀念也逐漸普遍起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以及大中城市社區體育的輻射和影響,城鎮居民的體育價值觀將發生重大改變,逐漸認識到體育運動不僅具有健身價值,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教育、休閑娛樂等意識。但是在此過程中對于體育專業理論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和普及,社區體育科學理論的研究對大眾居民的普及推廣還遠遠不夠。
(2)社區體育活動形式單一及場地設施的缺乏。現階段談到社區體育、大眾體育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廣場舞,在之前一段時間中廣場舞曾一度在我國各地普遍推廣,發展之迅速、規模之巨大,在一段時間內其健身價值、社會價值、生活娛樂等得到極大肯定。然而隨著無序的發展和場地空間的限制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其擾民及其他弊端也日漸顯現。相對于廣場舞,參與人群主要為中老年人,以女性居多,由于受經濟能力,身體條件、時間關系、承擔家庭責任的影響對于生活在城市中的老年女性能參與選擇的體育活動相對有限,廣場舞無疑成為最近便、實惠、貼近生活的一項健身運動。對于社區來講無疑給廣場舞的一枝獨秀孕育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土壤。
社區體育活動總是在一定空間環境展開的,場地設施是社區體育活動的基礎。隨著居民社區體育需求日益增多,體育設施建設不能滿足社區發展的需要,有研究顯示近年來我國城市居民體育活動的場所空間人均面積遠遠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甚至落后于多數發展中國家,主要原因還是我國人口總量巨大,加之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發展進一步壓縮了我國城市人口的鍛煉空間,通過調查顯示我國城市居民體育選擇最多的活動場所主要是街頭巷尾、江河湖畔、小區綠地等非正規體育場所,這也跟經濟觀念和體育場地設施的巨大缺口有直接關系。縱觀城市社區體育場地設施,主要存在:①運動設施簡陋;②場地器材有不同程度損壞,室內外活動場地小,使場地器材的利用率降低;③轄區單位體育設施開放和利用率不夠;④管理和經費原因不能得到及時維修,基礎健身設施層次低、功能單一、缺乏吸引力、處于閑置和半閑置狀態,這些場地設施現狀直接影響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
(3)不同地區的社區體育發展的不均衡。我國地域廣闊,由于各地區之間發展程度的不同經濟發展差異巨大,政府對宏觀發展的調控及時間的滯后性導致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大,各地政策也有不同,出現各地區社區體育發展不平衡。社區體育開展比經濟欠發達地區好,經濟發達地區社區體育經費來源廣泛,場地設施建設較完善,居民文化層次較高,健身意識強,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于我國不同地域、不同城市,城市的不同地區間。此外,不同地區政府重視程度、體育局、社會團體組織和社會體育工作從業人員、社區體育組織管理、小區開發商投入等因素,使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社區體育存在差異,這些矛盾是我國現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在體育領域中的反映。
(4)社區體育缺乏專業人才管理和指導。目前我國體育院校培養的專業體育人才中社會體育人才相對于其他專業人數較少,而廣大的社會需求及相關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又不相匹配,造成人才流失的巨大缺口。雖然國家已開始重視相關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和推廣,但總體上講中高級等級人員較少,對于社區體育健康發展起到的作用有限。同時,從事社區體育服務工作的人員以居家時間較多的退休人員及家庭婦女居多,主要以長期從事某項體育活動的體育愛好者為主,年齡結構、技能水平、多樣化差異發展不夠;對于科學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專業程度不高,實踐過程中難免出現偏差,不同程度上會影響社區體育的發展和不同項目的全面推廣。
二、社區體育發展現狀的改進措施
(1)拓展資金來源,豐富基本設施建設和活動形式。地方政府和小區各樓盤開發商在開發建設過程中采取多種融資手段豐富資金來源,在政府專項建設中預留全民健身專項經費作為社會城市基礎建設經費之一,利用相關鼓勵手段促使開發商在樓盤建設過程中加強健身器材的建設和完善,修建多種不同形式的健身器材。如乒乓球臺、羽毛球場、籃球場、門球場等占地面積不大,而且可以開展多種活動的綜合性運動場地。場地器材建設的完善勢必會促進不同年齡段人群參與到社區體育活動中來,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居民不同層次的體育健身需求。
(2)多渠道、多形式豐富社區活動,開展普及宣傳、推廣理論常識。通過物業管理,張貼欄、廣告標語和廣告牌等多渠道地開展社區體育宣傳活動。在閑暇時間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體育節及體育賽事活動,如老年喜愛的健身氣功、太極拳、五禽戲等;少兒喜愛的乒乓球、輪滑、跆拳道等家庭親子活動、趣味運動會等。如此一來參與人群更為廣泛,年齡層面更為全面,活動形式更為豐富。積極組織體育健身知識講座、技能培訓、健康咨詢等系列活動,提供科學健身知識,引導居民樹立科學健身理念,不斷提高廣大居民的健身意識,有效提高體育基本理論及技能,構建全方位發展的社區體育活動。
(3)建立社區體育管理機構,聯合專業體育機構人員指導社區體育發展。通過轄區相關機構協調物業聯系學校的體育教師和社會體育專業學生以及社區群體轄區內的居民,協調各自利益的同時,多開展以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為主體,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核心的體育管理和指導機構。以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多以社會實踐的形式參與到社區體育的發展運行過程中,有利于提高社區體育整體發展水平,也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和社會體育活動教學經驗的提高,總的來講可謂共同進步,合作共贏。
參考文獻:
[1]王凱珍,趙立主編.社區體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賀鳳翔.對建立和完善我國社區體育服務體系的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