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學課堂里采用案例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師生進行有效交流和開展活動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但要提高案例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依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中關于小學數學的學習目標來設計科學的數學案例,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積極。然而,很多老師在實際運用案例時,卻又因為案例缺乏典型而使學生陷入一種困惑當中,本文欲從案例教學法的基本情況出發,探討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使用數學案例。
關鍵詞:概述;實施;案例教學法
隨著課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也變得多樣化,提問、討論、舉例等應有盡有,但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教師利用案例來幫助學習者掌握知識的方法,正逐漸地進入課堂并深得師生的喜愛,對于啟發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而數學作為一種理論與實踐結合非常緊密的學科,則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展開深入討論。
1.案例教學法的概述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美國哈佛,當初就只運用在法學、醫學和商學等學科之上,而由于其效果顯著,故而隨著數學學科的逐漸趨向實踐性,案例教學法也逐漸被應用在數學領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首先,案例教學法可以直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抄。整個課堂上,都是老師在講授,學生處于被動的處境,所以師生之間的交流都很缺乏。而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不再是唱獨角戲,而是和大家一起討論與思考,教師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其中。在交流與討論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與研究,從而可以發現學生身上的弱點與自己案例中的缺陷。其次,案例教學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案例教學不是一味的通過學習書本知識,它是教師通過搜集生活中常見的真實的案例來讓學生進行討論,所以很接近生活,也因此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學生鍛煉自己的實際能力,提高自身的發展。
2.案例教學的實施
就如上文所說,案例教學有諸多的優勢,但是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上,它仍然出現了諸多的問題。比如由于小學教師的擴招,導致師資隊伍的年輕化,而他們普遍來說又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以致案例選擇不當,或是討論案例當中出現課堂紀律的混亂以及由于教師的引導不當,使學生重新陷入困境。為此,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課前案例的精選。在進行正式案例討論之前,教師一般都會把案例材料發給學生,讓學生閱讀材料并根據教師的問題來思考,并形成解決方案。而其中,教師選取的案例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教師選擇案例要遵守以下幾個原則:一是真實可信原則。案例是為教學服務的,與教學理論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而教學的目的又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我們在選擇案例的時候一定要經過調查研究,注重案例的細節,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才有參與的積極性。比如要講授幾何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制作精美的幾何圖形,并將它們拼湊起來,并且讓他們自己展示與講解。二是典型性原則。教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具有觸類旁通作用的,而不是單一地呈現同一類的教學內容,否則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學習規律和方法。最后是多樣性原則。
(2)課堂的熱烈討論。課堂討論活動展開的前提是學生對案例中涉及的知識有初步的認識,所以教師要在真正討論之前要大概介紹一下該案例的背景。此后,教師就該劃分小組,讓小組成員多樣化,有不同的意見,從而豐富討論的價值。
(3)教師對課堂的總結。進行討論之后的課堂總結很重要,這里的總結包括學生的自我總結,也包括教師對整個討論的總結,既可以總結規律和經驗,也可以總結獲取這種知識和經驗的方式。
3.結語
案例教學作為小學數學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在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而這也將成為今后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發展走向,為了讓它在小學數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則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的努力。
參考文獻:
[1]謝?祎.淺談案例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法課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12(6):15—28.
[2]周旭芬.談小學數學課中如何運用延伸與拓展[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2,24(Z1):36—45.
[3]楊建國.案例教學法在開放教育中的應用[J].發展,2011,18(1):
88—96.
作者簡介:余樟平(1981—),男,漢族,福建武夷山人,中專,現供職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嵐谷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