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秋平
摘要:頂崗實習是有效推進工學結合人才模式的主要形式,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本文論述了我校12春會計專業參加頂崗實習不穩定的五個因素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頂崗實習 不穩定 因素 對策
2007年6月,國家教育部出臺了有關文件,強調組織在校學生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進行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是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頂崗實習是現今中職學校有效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形式,也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我們學校把三年級學生的頂崗實習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希望通過頂崗實習來彌補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實踐能力相對薄弱的缺憾。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學生鍛煉了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且親身體驗了車間緊張的工作氛圍,了解到企業所需員工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及綜合素養,明確了今后學習的目標和努力方向,同時完成實習任務還獲得了相應的工資報酬,體現了自身的價值,大大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從企業角度看,學生的頂崗實習不僅緩解了生產旺季人手緊缺的壓力,而且通過與單位的合作,互相加深了了解,為今后開展長遠的合作奠定了基礎,如珠海格力空調、金之格圖文處理中心、美的等知名企業都是學校長期的合作伙伴。11月底我校12春會計專業學生共有113人,在學校安排實習單位、自己自謀職業相結合的情況下,紛紛走出校園參加頂崗實習。實習單位包括:金之格圖文處理中心、東莞金融聯客戶服務中心、南海東芝、廣航郵件處理中心等。雖然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落實實習單位,但卻普遍存在著“低穩定率”的事實。學生進入實習單位后,一周、兩周離開者有之,一個月、兩個月的辭職者不在少數,半年或一年到學校規定的實習結束時間還在同一單位的往往只有極少數學生。
影響學生頂崗實習的不穩定因素有很多,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企業、學校、家庭諸多因素。
一、學生頂崗實習存在的不穩定因素
(一)不成熟的思想狀態,盲目選擇實習單位
學生在參加頂崗實習前并沒有真正涉足社會,他們往往都有著不切實際的理想。雖然曾經接受過職業指導教育,但大多數學生直至參加頂崗實習時還未認真考慮過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所以,學生往往憑借主觀感受而盲目地選擇實習單位,而當他們一旦進入工作崗位,卻發現專業不對口、個人發展空間狹窄等問題,因而失去工作興趣。
(二)學生就業期望值過高
有的學生看不起艱辛、單調的一線工作,認為自己走出校門就是從事辦公室文員工作的角色,享受夏有冷氣,冬有暖氣的工作環境,在崗位上怕苦怕累,缺乏對企業勞動的充分認識,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就選擇做“逃兵”。如有位學生到南海東芝參加頂崗實習,隔了兩天就回來了,問他原因,他說公司的工作時間長,住宿環境差,吃不慣里面的飯菜;有個別學生被安排到做倉管,但看到其他學生回來,又跟著回來,回來后輾轉找單位,都不滿意。留下來的學生對公司的評價非常高,工資可以拿到3000多(包吃、住)。
(三)心理反差大
現在的學生都是90后的,讀書、生活的一切費用由家長供養,優越的學校生活同現實一線勞動相比,學生覺得天淵之別,對工廠機器轟鳴聲,簡單重復的勞動感到枯燥無味,加之有的工廠在生產旺季時需要加班加點,勞動強度大,學生產生了厭倦心理,于是選擇離開實習單位。
(四)心理承受能力差
工廠、公司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一種簡單而重復的勞動,體力、時間消耗較多,加之有時工廠為了完成訂單任務,每天工作8—12小時,有的甚至三班倒。在此次實習過程中,學生上班期間的管理主要由企業負責,但企業管理人員要求嚴格,當學生犯錯誤時,他們很少說服教育,指責呵斥、扣工資和開除是他們慣用的手段。如有位學生選擇到東莞金融聯客服中心,每天要打上百個電話,一天下來,嗓子沙啞,有時還遭到客戶的無理取鬧,他們承受不了,紛紛選擇離職。
(五)實習的專業對口低
頂崗實習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實習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水平與職業能力,但是,通過對一些實習生的跟蹤,我們發現許多學生實習的工作是重復性的流水線作業,與學生學習的內容不相干,嚴重浪費了學校的教育資源。
二、學生頂崗實習的思考與對策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一)強化就業意識
首先要在思想上讓學生做好實習就業前的準備,進而在行動上有所準備。在實習前,做好學生的思想動員,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這步做好了,后面的推薦就業就好辦了。通過利用班會課、晚修等,加強學生的思想動員,讓學生對就業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了解就業形勢,調整好就業心態。告訴學生要正確地估計自己。學歷只是敲門磚,能力才是鐵飯碗,一個人如果沒有能力,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有的學生找工作,總想一開始就要有個好的起點,但是,回頭想一想,自己毫無社會經驗,又缺乏實踐能力,憑什么一開始就要人家對你委以重任呢?調整好心態,最關鍵的是要樹立正確的思路。中職生應該選擇“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道路。就業是生存之本,先就業就是要先適應社會,打好經濟基礎,早一點結束向父母伸手要錢的時代,實現自主生存的愿望。后擇業,就是要在適應工作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業。在就業、擇業之后,我們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這樣就有條件根據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開創自己的一番天地了……
(二)定期組織供需見面會
學校定期組織校企合作供需見面會,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了解用人單位的綜合實力、工作要求、工作待遇等情況,掌握更多的就業信息。自2009年6月28日我校成功舉辦了首屆校企合作供需見面會后,已經為很多學生找到了心儀的單位。
(三)加強班主任的責任意識
學生出去頂崗實習后,主要的管理工作依然是班主任,因此,作為班主任在出去頂崗實習的頭兩個月要密切保持與學生的聯系,可以利用校訊通、QQ群等方式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及時了解情況,適當地給予鼓勵,這樣可以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有利于學生順利完成實習任務。
參考文獻:
[1]萬平.提高高職頂崗實習質量的策略[J].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2).
[2]吳建新.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學生學業管理問題探討,職業圈,2012(6).
[3]張紀生.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