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偉
在傳統歷史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式就是把教授的內容設計到各個問題中,通過讓學生回答問題來加深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同時利用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掌握。在這種教學中,教師都能通過學生進行習題練習來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歷史水平的提高,能使教師在教學中有效地對學生的弱點進行分析,利用一些專項題目對學生較弱的知識點進行強化,使學生能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在進行習題課教學時,教師能通過檢驗學生的水平來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使他們教學的盲目性降到最低。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傳統歷史教學方式不能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所以,教師要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使習題課能充分體現出以發展學生的能力為基礎,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歷史教學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使他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以積極的心理投入到學習當中。
一、準確性和科學性
歷史事件的發生具有不可逆的性質,所以,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不能回到歷史發生的事件中,這就會使學生對歷史事件產生距離感,不明白事件發生的原因。這時,教師為了讓學生能近距離體會到歷史發生的情況,可以借助各種教學工具來使學生體會歷史發生的過程。在進行歷史再現時,教師一定要保持歷史事件的真實性,利用真實的史實來對學生進行教育,使他們能從歷史事件中得到教訓和經驗,并能把在歷史事件中獲得的能力經驗運用到生活中。
二、層次性和有序性
歷史新課改要求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設計時,不僅要能根據教材把歷史事件有序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還要從多個角度和層次來讓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深入體會和分析,讓他們通過自己的主動參與來發現歷史事件中蘊含的教訓和能運用的經驗。對學生進行歷史思維培養的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感知歷史的理性能力,使他們通過比較簡單的問題入手,隨著能力的增強逐步能運用歷史思維來解決較難的問題。如講述“江南的開發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問題”時,我把這個問題分解,分成了兩個小問題:
1.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是如何的?學生經過仔細閱讀教材,對這個南移的過程有了深入了解,南移可以劃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在經濟重心南移的初期,北方處于經濟發展時期,比南方的經濟程度發達。主要在商周時期和秦漢時期。第二階段:隨著江南的開發,南方的經濟開始發展,逐步達到南北經濟持平的狀態。主要是在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和五代十國時期。第三階段:江南開發使經濟重心有北方移至南方。主要在遼宋夏金,尤其南宋時,已經完成南移。
2.為什么經濟重心要進行南移?學生通過對問題進行再次深入思考,并仔細分析材料得出了結論:在北方經濟發達的時期發生戰亂,人們為了躲避戰爭都向南方遷移,遷移的同時把大量勞動力和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也引入到了南方,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南方的統治者為了加速經濟的發展,進行了農業發展優惠政策,從北方遷到南方的大量農民和南方本地農民齊心合力為南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利用這兩個小問題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逐漸深入,通過對知識的逐步掌握能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運用更具信心,他們利用自己逐步增強的歷史能力能進行更難的問題的探索。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使學生逐步獲得了科學精神,他們利用這種科學的精神進行深入探索,能使自己在整體上對歷史了解的更深。
三、人文性和主體性
素質教育提倡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使他們在學習中運用自己主動的意識去參與歷史學習。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堂習題的設置時能從學生的角度考慮,要最大可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使他們在對歷史知識的學習上更具備科學創新性,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讓學生在主動學習歷史時養成對知識進行探索的意識,把他們從單純的記憶知識點的枯燥學習中解放出來,運用逐漸增強的歷史能力和思維來對問題進行分析。素質教育比較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歷史習題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分析,也可以讓學生結成小組對問題進行討論。從多個方面促使學生積極學習,使他們的整個學習系統不斷增強,獲得根本性的發展和提高。
在進行習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積極引導,教師講解習題時,不能一味地給學生答案,要鼓勵學生參與思維,在操作上要積極引導,允許學生對答案進行辯論。只要有新意,教師就應該肯定,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對習題的全面認識,讓習題課的教學也能煥發生命的活力。如在復習隋朝歷史的時候,讓學生通過仔細分析隋煬帝的生平事跡來對隋煬帝進行評價,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對隋煬帝有了新的認識,隨著對隋煬帝的深入了解,對他在當時歷史背景下做出的決定也有了深刻的認識。教師可以讓分析一下問題:“隋煬帝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的許多政略舉措對中國歷史的發展也發揮過積極作用。列舉這些政略舉措,并說明其歷史意義”,并讓學生根據這一習題加以討論。結果是學生通過自主分析和概括,得出了對隋煬帝這樣的皇帝也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他在滅陳統一南北、開運河、創進士、修弛道、與日本東南亞等國的友好往來、鞏固多民族國家,加強中央集權,促進南北經濟交流和中外交往等方面也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在本題的實踐中,師生互動合作,形成全方位的合作,使課堂氣氛處于和諧、民主、自由、活躍的狀態之中。
在要求發展學生的歷史素質前提下,教師要充分利用習題課的訓練來提升學生的歷史能力。教師給出的習題不僅要能使學生通過思考解決出來,還要和教學目標相結合,有效地運用課堂上的時間,把促進學生的能力和檢驗學生的學習成績都融入到習題課上。通過對問題的解決來讓學生查漏補缺,使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提高歷史知識和歷史思維。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