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珍
時代的發展對于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科技的飛速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培養離不開教育的發展?;A教育作為教育的奠基階段對于一個國家的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也就備受關注。數學學科作為初中課程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長期以來,很多學校和教師因為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創新,不能做到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并重,缺乏全面育人的理念,這就導致在數學課堂中缺乏生機和活力,這與新時期我國教育發展的需要,與新課改的新理念是相違背的。新課改下,要求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學生既能夠收獲知識,同時也能夠提升能力和思想認識,從而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升。那么,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應該怎樣開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呢?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探索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學習最好的助力。在教學活動中,興趣能促進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它是發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習的動力,成功的關鍵。大量科學事實表明,強烈的探索意識來源于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和對科學的熱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引人入勝的問題情景,巧妙地提問和適時地點撥,由學生自己發現并提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展開討論,盡量讓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探索意識或完成具有創造性的學習成果,或對一些已有定論的問題的新的見解等,都要給予積極的肯定和表揚。同時,教師一定要鼓勵和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鼓勵學生多角度地反思和驗證問題,一定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二、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考試作為我國選撥人才的標準早在隋唐時期就已經確立了,而考試確實也起到過選拔人才的作用。但是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考個好高中才可能上個好大學,進而找份好工作的理念逐漸成為很多家長的追求,這就導致學校為了滿足學生家長的要求,把學生的成績提高作為學校教育的最高追求,應試教育思想就成為了學校教育的主流思想。
但是,社會的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僅僅是局限在高學歷這樣單一的評價標準,而事實上隨著整個社會在用人方面的日益理性化,能力第一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在這樣的現實要求下,新課程改革在逐步推進,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也在逐漸滲透到我們的教育領域。
新課改要求要改變我們在傳統教育中的教師主導一切的應試教育思想,要把學生真正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過去以教科書和中考來定目標的模式,而是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安排教學過程,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積極活動、主動參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既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知識,也能夠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創設寬松氛圍、競爭合作的班風,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改變課堂上教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教學模式。因為這種課堂教學往往過多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環境的表現。學生在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學生敢于發表獨到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讓有的學生處于明顯的從屬地位,教師應細心把握,責任確定到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潛能。
社會的飛速發展在改變著我們的生產生活的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初中教育教學,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新課改的新要求也勢必要做出相應的改變,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教師必須要緊跟時代要求,不斷學習、創新,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