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敏
政治課程的開設對學生的自身修養、道德品質、全面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提高學生對道德的認知,促使其德、質、體、美、勞全面發展,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傳統概念下的政治教學方式,大多數都采用了強迫記憶的方式,致使在大多數學生眼中,政治課程都是比較枯燥、乏味、呆板,甚至是難以接受的,所以大多數學生對政治課程就停留在了這樣一種認知當中。在這種傳統的政治教學方式下,學生對政治課程的學習興趣以及對政治知識的掌握程度便可想而知了。那么,怎樣來提高學生對政治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如何促使學生全面協調發展,已經成為學校,乃至全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所以,我們必須找到更適用、更有效的政治教學方式,來確保學生能夠更輕松、更快速、更牢固地去掌握政治知識,使其自身價值得到提高。
一、運用最佳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政治課程的興趣及積極性
以含有授課內容的趣味實例,或者小故事,來開啟政治課的大門。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是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想要讓學生有學習的動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因為學生只有對某事物感興趣,才會去想學,才會愛學。我們教師的作用就是要以生動形象、趣味直觀的表達方式來表達出豐富的信息,讓學生發揮其觀察和分析的能力,把他們所能理解到的知識口述出來,這樣不僅鍛煉了他們的理解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變得主動,能對政治課程知識的學習有一定的主動性,有利于學生對政治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想象、思維、分析、綜合等方面的功能。
但是,在傳統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很多教師卻忽視了它的這些功能,不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沒有激發他們的興趣,不帶領他們深入分析,僅僅是走馬觀花式地讓學生瀏覽課本,死記硬背那些知識理論,政治概念,所以,才導致學生會覺得政治課程枯燥無味,學習起來毫無興趣可言,使他們沒有了積極性。掌握不到政治課程的意義,這就阻礙了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甚至成為學生發現自身價值并實現自身價值的瓶頸。最后的結果就是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大多數教師找不到其中的原因,最后只能感嘆:“現在的學生不愛學習,真是難教!”所以,這就要求教師采取學生樂意接受的教學方法。
二、巧設疑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與發現能力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哲學家波普爾認為:“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發展知識,去觀察,去實踐。”教學過程就是一個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上課之前要認真備課,深入分析教材,去精心設計問題,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來,要多提“為什么”“怎么辦”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師也要參與進去,加強引導學生大膽探索,在課堂上暢所欲言,使學生變得積極主動,從而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在與學生討論問題時,對學生做些啟發性的誘導,創設問題情景,在教學中提出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巧妙地寓于政治基礎之中,讓學生的注意力放到課堂上來,吸引學生把興趣放到所教授的政治課程之中。這樣才能令學生深思,給學生啟迪。從而能達到課堂學習氛圍積極活躍,學生掌握知識快速深刻的效果,這樣才更具實踐性,更能達到想要的、滿意的效果。
三、課本與輔助教材要合二為一,高效整合
所謂輔助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就是起輔助教學的作用,它可以拓展政治的學科知識和增強應用能力。“唇亡齒寒”,課本與輔助教材正是這種關系,輔助教材不能失去課本而獨立存在,課本更不能沒有輔助教材,沒有輔助教材的課本未免太死板,內容太狹窄,知識面太片面。很多教師在授課中卻忽略了這一點,脫離了輔助教材,只是單純地講解課本,使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樣也不利于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課本與輔助教材高效整合,不僅使學生懂得了理論基礎,關鍵是明白了這些理論基礎從何而來,這才是政治課程的重要意義所在。輔助教材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課本上的內容,幫助學生消化和吸收課本知識,從而提高政治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四、要充分發揮政治課程教學的培養功能與德育功能
政治課程,有三大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而在傳統概念的教學中,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卻得不到高度重視,不能高效實現。政治課程,本就是培養素質,育人思想,陶冶情操的學科,也算是德育功能最強的一門課程,最能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對自身的認知,最能優化學生的人格品質,轉變學生的人生態度,最能教會學生怎樣去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一撇一捺。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孤立地只抓教學工作,而要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質。要充分發揮我們教師的作用,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德育培養,同時也要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努力使自己成為政治思想過硬,道德情操高尚,奮發向上的、有理想的優秀教育工作者,對學生要用心去呵護,精心去培育,耐心施教,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五、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
在傳統的教學概念中,延續了多年的黑板加粉筆的方式,這樣麻煩、繁瑣、毫無樂趣的方式,即使政治課程所要教學的內容十分豐富多彩,教學素材也來源于生活,也會讓學生提不起興致,所以,教師在授課當中,就要更加充分、更加靈活地去利用現代化的產物——多媒體。在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如果靈活運用,也可以讓學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政治課程知識,因為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獲得生動、真實的生活感受。借助多媒體現代化教學的手段,進行直觀教學,感染力強,同時考慮到學生認識特點,運用歌詞、動畫、圖形、影片、書法、名言諺語、錄音片段等資料,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關于知識的享受和啟迪。這樣就可以提高課堂教學學生認識活動的效率。平淡乏味的文本素材以一種生活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就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內在的潛力,從而加深學生對政治課程的理解。
總之,政治課程在整個課程教學中非常重要,為培養有思想、有道德、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文化新人打下良好的政治基礎,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主要途徑,對學生的全面均衡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一定要打破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改變以往的教學概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以現代化的、新穎的教學理念和授課方式來讓學生達到知識、能力和情感的人生目標,使其能夠全面發展,發現自我價值,并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從而使整個政治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得到質的飛躍!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