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社會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戰,那就是要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提升為基本目標,更新教育理念、調整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真正做到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均能夠得到提高。
這種對于學校教育的新要求,是與我國傳統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密切相關的。長期以來受社會輿論的影響,很多學校在教學中以應試教育為目標,只是注重學生文化課成績的提升,或者是只是為了在升學考試中占據有利地位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單純追求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思想認識的引導、身體素質的提高和勞動能力、審美素養的提升,導致學生成為單純的只會學習的“工具”。
另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拜金主義思想在社會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很多學生受這樣的社會思潮的影響,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追求。這意味著德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抓好德育建設勢在必行。
體育學科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門基礎性學科,除了承載著強健學生體魄、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和發展之外,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就意味著體育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從而使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那么,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來落實德育教育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提升教師個人素質,為落實德育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落實者,因此教師的個人素質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教育教學的效果。長期以來,很多體育教師只是把如何上好體育課作為自己教育教學的目標,有時甚至是唯一目標,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和提高。這就意味著體育教師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所以,落實體育課堂的德育教育必須要首先提升體育教師的個人素質。體育教師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也要重視自己個人素質的全面提升。體育教師要樹立全面發展的理念,要經常了解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使自己不斷地提高和進步。同時,體育教師也要勇于走出去,去了解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特別是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學模式和管理手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教學,使體育課堂展現出豐富多彩的魅力。
二、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為了更好地發展社會主義教育,我們國家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全面推進,新課改強調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即要改變過去教師主宰一切的模式,改變單純地追求應試教育目標的觀念,要以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教師科學的引導下實現全面發展和綜合提升,最終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和要求,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合格的接班人。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意味著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在研究教材和教學內容的同時,更要關注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求出發設計和安排教學,要改變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學方法把學生吸引其中,使學生由“苦學”變為“樂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不僅能夠收獲相關的知識而且能夠提升個人素養和能力。
三、從細節著手來落實德育教育的目標
最好的教育不是轟轟烈烈地做出了哪些大事,而是要從小事著手,抓好細節,從小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品格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從小事著手意味著教師就結合體育課堂的特點來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優良的個人品德。
例如,在上課集合整隊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要迅速安靜,培養學生珍惜時間、遵守紀律的良好意識;在體育課堂上,要求學生把準備活動要做好做充分,培養學生對個人負責的意識;在體育項目練習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勇于突破,從而培養學生戰勝自我、堅持不懈的優良品質。
總而言之,對于學生的教育,特別是德育教育應該滲透到體育課堂教學各個細微的環節,力爭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學生在體育教師的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素養。
三、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利用體育活動自身的特點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體育教學的內容很廣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特點。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教材特點,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一般來說,田徑、體操、球類等課程的教學,都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刻苦、機智、靈活、果斷等良好品質,但由于各種教材的形式不同,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各有其側重點。
例如,體操的教學通過全體學生配合,協調一致,可培養學生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田徑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敢于拼搏;球類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共同奮斗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在體育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利用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勇于拼搏爭得獎牌等事例,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因此,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當深入鉆研教材,發掘教材的思想性,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針對學生在鍛煉中出現的情況,抓住機會,結合學生特點確定德育教育的具體任務,制定相應措施,以確保德育教育任務的完成。
四、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善用表揚,激勵后進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需要關愛,同時也需要贊美。有人說:“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便學會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了自信。”其實,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更希望得到教師的注意、尊重和賞識。當他們膽怯時,一句“你能行”使其信心倍增;當他們進步時,一句“真為你高興”使其無比激動。有時候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贊美可以左右學生學習的情緒與積極性。
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活動規律,言教身傳,循循誘導,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隨時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使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又能陶冶道德情操,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健康人才。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