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慧
有句話這樣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習慣是在成長中逐漸形成的。對于青少年來說,他們在小學、中學的學習怎么樣與他們的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特別是小學階段,它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初始階段,必須要充分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這樣才會為學生的健康、全面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英語學科是小學課程的一門基礎性學科,也是難度相對較大、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融入世界的程度越來越深,對于英語這門國際性語言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在小學階段讓學生打好英語基礎就非常重要了。這就意味著英語教師要盡可能地在小學階段就培養學生,使他們養成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從而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受益。那么要培養小學生哪些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及如何培養呢?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培養學生養成認真上課、認真聽讀的好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制力也就是自我約束能力相對薄弱,對學生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實際上是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實踐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聽課水平遠遠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學生,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續,易轉移,我們要針對這一特點,把握好上課的節奏,盡量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不給他們創造搞小動作的機會。
英語學習是從“聽”起步的,尤其是低年級,只有聽得準才能說得出,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聽和讀的能力的培養。課堂上教師要給足學生聽錄音的時間,也要根據聽力內容提出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去聽。課下教師要給學生布置聽的作業,可以讓家長幫助監督、完成。在此基礎上再去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英語,為了培養學生大膽說英語,教師要求學生在課上,甚至課下也要用英語來和教師交流,有的學生羞于開口,不敢開口,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克服害羞思想,鼓勵學生不要怕說錯,看到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要進行表揚。另外,課后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跟學生進行簡單交流和問候,這樣既增加了說的機會,又鍛煉了能力,做到了學以致用,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反映學生認真的態度,要培養學生作業書寫工整的好習慣,在教學一開始,學寫字母時,我們就要重視培養學生按照規范筆順書寫,在四線三格中位置正確,隨著學習的進展,要繼續堅持不懈地抓好單詞、句子、段、篇的書寫及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切實做到書寫規范。在教學中我每次都會把板書設計合理、書寫規范整齊,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影響、感染學生,身教重于言教。對于書寫不規范的學生我會及時給予糾正,對學生嚴格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養成不懂就問、及時改錯的好習慣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對不懂的問題能及時請教教師,尋求答案,可是也有部分學生,尤其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有了問題不敢問同學,怕同學笑話;不敢問教師,怕教師不耐煩,把不懂的問題放在一邊,導致問題只會越積越多。要想學好英語,就要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也要及時改正,當然,在工作中我們也不要只是注重學生把錯誤改正過來,要讓學生明白錯誤的原因,力爭做到再次出現此類問題時,會理清思緒,一次就能做對。
四、培養學生養成勤讀書、背好句子的習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想學好英語更是如此,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多讀書,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興趣。在課堂中,我盡量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一般我會先讓學生跟錄音讀,然后我范讀、領讀,再讓學生自由讀,小組內互相讀,之后我再進行檢查,正音,在大量的閱讀中也能慢慢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并且我會要求學生把課文中的好句子或是自己喜歡的句子標注出來,進行背誦,從低年級起就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五、培養學生養成預習、復習、積累的好習慣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形成的過程,即課前預習、課上聽講、課后復習積累的過程。但是,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來看,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有很多學生只重視課堂上的聽講,以及課后作業的完成,卻忽視課前課后的預習、復習工作。相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時間,而是因為沒有認識到預習、復習的重要性。其實課前預習也是學習的重要環節,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先把不理解的內容進行簡單勾畫,在聽課過程中重點來聽教師講解,這樣才能提高聽課的效率。課前預習還能夠復習、鞏固已學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能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教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布置預習作業的方法,要求學生回家讀通課文,掌握單詞的含義,并挑出不懂的詞句,記錄在作業本上。對于剛學過的知識,要引導學生及時復習,使語言知識和技能經常得以鞏固強化,并鼓勵學生勇敢克服學習當中的困難、戰勝遺忘,引導他們進行有效復習、記憶和操練。
六、培養學生養成積極參與、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要用師愛拉近與學生的關系,形成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這樣能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克服怕說英語的緊張心理,教學中要特別關注那些缺乏自信的學生,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多給予他們鼓勵與表揚。教師可以給學生設個坡度,不要急于一步到位,讓他們在訓練中有所得,感受到成功和歡樂,增強他們說英語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內心的欲望。在課堂中學生用英語表達時如果出現了錯誤,我們不一定非要馬上去打斷他,允許學生暫時的語言錯誤,等他講完后再指出并糾正也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講話要適度,說話時不要低著頭,不要拘束,養成良好的說的習慣。
具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學生才不會覺得英語學習是一種負擔,而認為是一種樂趣,才可能去快樂地學習,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如果能在培養英語學習習慣上下工夫,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使他們更熱愛英語學習。以后的工作中我會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始終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各種努力,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更加快捷、準確地運用英語,最終提高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對于小學生有著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所以在小學階段的學科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