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宏
素質教育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面向全體,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特別強調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因此,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何為自主學習呢?從活動的角度看,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地創造學習活動,實現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從過程的角度看,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經過自覺積極主動的認知活動及合作學習,獲得主動發展的過程。教師在自主學習中,不但要科學地指導學生學習,還要為學習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
筆者結合多年的小學作文教學實踐,談談自己是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為他們創設“說、寫”訓練的有效途徑的幾點做法。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多說話
教師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的課堂是廣闊的,訓練途徑無所不在,無事不有,不僅僅是課表里設置的作文課、說話課。因此,廣大語文教師要樹立“大課堂觀”“大作文觀”。
小學低年級階段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前提,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推進素質教育的主要課題。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通過說話訓練來培養的。說話能力訓練無處不在,教師需要科學地指導。為此,我在教學中努力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多說話的機會。
1.對于剛入學的學生,我著重訓練他們大膽發言,注意說完整話,并做到聲音洪亮、干脆,為了使每位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我利用早自習、課間操、說話課以及班會等時間,指導學生作自我介紹。要求他們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家庭住址、家庭成員、父母工作單位、愛好、特長等內容。我先向學生作自我介紹,為他們作示范。因為有不少學生從四五歲就開始學習繪畫、書法、跳舞、彈琴,并獲得過大獎,所以爭著向教師、同學介紹自己,并博得了陣陣掌聲。通過自我介紹,不僅激發了學生說話的興趣,訓練了他們的說話能力,還使同學之間很快就能相互了解,相互促進。
2.課前五分鐘聽說話訓練。每節課前,我利用五分鐘的時間,把搜集到的好句子,背給學生聽,并訓練他們一句一句地學說,最后達到一字不漏、有感情地背誦下來,而且能說出句意為止。起初,我要求學生學說一句話,逐漸地學說兩句、三句,甚至一小段話。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聽力、記憶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3.鼓勵學生記好詞、好句、好段,復述課文內容。課文是最好的范文,每學一篇課文,我都指導學生畫出好詞好句,并把它抄下來。對于好的段落,我則鼓勵學生背誦,還與他們開展比賽。由于我的參與,學生的興趣高漲。他們不但會有感情地背誦好詞、好句、好段,而且對于所學過的每一篇課文,都能熟練地、有感情地背下來。
對于比較典型的記事、寫景的課文,我鼓勵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練習復述。我充分利用圖畫、投影片,讓學生練習復述課文內容。通過訓練,學生不僅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好段、好篇,而且記憶力、概括力及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我教過的班多次參加校級、區級、市級的獻辭活動,還有一名學生在市級故事大賽中,獲“故事大王”稱號。
4.唱后說話。每當聽到學生唱歌動聽的時候,我都要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能唱這么好?學生經常唱校歌,但他們未必真正懂得校歌的含義。一次升旗后,我在黑板上寫了校歌兩個字,引導學生說一段話。我先啟發學生圍繞校歌要說哪些內容?學生提出要說作者是誰、在什么時間創作的?為什么要創作校歌?我又補充了“你喜歡唱校歌嗎”這一問題讓學生討論說話。為了幫助他們把話說具體,我請來了校歌的創作者趙老師給大家講她創作校歌的意圖。學生聽了,說出來的一段話不但內容具體,而且盡情地抒發了對學校的熱愛之情。
二、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寫話
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是低年級作文教學效果的實際檢驗。學生由說話到寫話,由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到書面表達能力,是一個能很好地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發展的過程。寫話能力訓練無處不有,因此,我努力為學生創造各種條件,讓他們學會觀察,學會思維,學會表達,逐步形成作文技巧,為今后升入高年級打下堅實的基礎。
1.培養學生寫日記。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我要求學生寫簡單的日記,一周寫一篇。日記內容可以寫自己做過的一件有意義的事,例如,學做家務活,按時起床,按時上學從不遲到,考試取得好成績,幫助了同學,為災區捐款等,也可以寫給自己帶來教訓的事,例如,放學回家不寫作業,看電視看到很晚,結果作業沒寫好或是沒寫完,第二天影響了小隊得紅花的事。還可以寫自己親眼看到的發生在班里、學校內外的好人好事,還可以寫外出游玩的所見、所聞、所感。每到班會、說話課,讓學生交流。我先讓四人小組交流,選出寫得好的、內容有意義的日記,在班上交流。最后選出最佳日記,貼到板報中的“作文城”里,并投給學校紅領巾廣播站播出,有六篇在市報上發表,有一篇在全國小學生“丑小鴨”作文大賽獲得一等獎。這些更大地激發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
2.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寫話。低年級作文訓練是從說話開始到寫話訓練的,我注意充分利用好教學掛圖、投影片指導學生說話寫話。指導看圖寫話時,我先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為什么?誰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童話故事?這些童話故事雖好,可都是叔叔阿姨給我們編的,你們愿不愿意看圖自己編一個童話故事給大家聽啊?”學生立刻精神振奮,躍躍欲試。學生有了看圖的愿望,看后就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了。
3.培養學生觀察景物寫話的興趣。培養低年級學生的作文興趣,要開闊他們的眼界,讓他們廣泛地接觸各方面的新鮮事物和新環境,從而培養他們有廣博而深厚的興趣,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4.通過組織活動,誘發學生寫話的興趣。興趣在學習活動中作用特別大。我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深化作文的寫話訓練。教《美麗的公雞》一課,我讓學生戴上自制頭飾進行表演。然后,讓學生說說學了本課,看了表演,懂得了什么。為了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興趣,我經常帶領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例如,“我來露一手”、釘扣子、吹泡泡、疊衣服、穿衣服、貼畫比賽等有趣的活動,經常召開主題中隊會,引導學生把自己在活動中是怎么做、怎么想的寫下來。由于這些活動形式活潑新穎,學生興趣很濃,所寫的一段話,都能發揮自己最佳水平。
5.設“和老師說知心話本”和“周記本”,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教師說心話本”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把自己對教師、同學、父母、班級等看法、意見、建議,以及從不講的話,或是自己最大的心愿、最大的煩惱、最想得到的幫助、最不愿做的事等等寫在知心話本上。“周記本”就是要求學生把一周之內,班里發生的比較有影響的事,甚至教師不了解的事,記在周記本上。我及時掌握兩個本的情況,采取多種方式給予幫助和解決。知心話本和周記本的設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寫話的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好品質。
總之,開展自主學習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情景,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多寫多說,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發展,從而提高學生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為他們開展社交活動打下基礎,為記錄下美好社會、精彩世界準備充分的條件。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