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偉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人們認識某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是進行美術學習和創作的動力。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也是推動學生探求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在美術教學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發展美術實踐能力、激發創新精神、陶冶審美情操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投入到教學中來呢?這是我在教學中一直探索的問題,下面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幾點做法。
一、美術教師要備好教材,更要備好學生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一個重要環節,備課時要細心地備教材、專心地備學生。
1.備好教材:美術與其他課緊密相關,如欣賞課又結合了語文教學。所以,美術教師在課下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參加各種美術培訓,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每上一節課都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只有備好教材,備好學生,才能及時解決課上的突發事件。
2.備好學生:在教學中,要善于觀察學生,了解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教學活動。教師要注重學生政治思想素質的提高,用愛心換學生的真心。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個人修養;注重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學生、感動學生,真誠對待學生,與學生是師生,也是朋友,和學生一起努力搞好教與學。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每次教學,解決個別學生的問題,以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的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情緒,引發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
1.采用游戲激發興趣。游戲是兒童的天堂。每節課中都讓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例如,教學《面具》一課第一節,教師可以先讓每個學生在黑板上畫出自己喜歡的面具(鍛煉了繪畫的能力),再說出自己面具的特色(大膽發言的能力)。學生主動參與,敢說,敢想,敢做,在輕松互動的氣氛中開展了教學活動。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鍛煉了他們的自我表現能力。
2.學生分組學習。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課堂上穿插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等等,增強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和興趣。例如,教學《面具》一課第二節,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制作面具,帶上面具到黑板前去展示作品,這樣全班參加,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和他們的合作精神。小組合作點子多,想象力豐富,創造的作品內容新穎。互動合作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廣泛多向對話,實現了教學中重難點的突破,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要求。
3.教師的引導。教師準備資料廣泛、新穎,導入新課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做游戲、聽音樂、看圖片等等,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4.讓學生走出教室。教師要引導學生到社會上參觀、調查、走訪,到大自然中去寫生,使學生從此都能夠熱愛藝術,熱愛生活。
三、聯系現實生活
藝術源于生活。教師要引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生活。教師可以選用生活中的圖片、實例作為美術的材料更能激發學生的觀察力。教師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出發,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審美意識。教師必須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置于首位,只有尊重學生、關注學生,才能使美術課貼近學生實際,成為學生所喜歡的課,才能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和激發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
美離不開我們的生活,教師要讓學生從周圍環境中發現美,進入大自然和社會中去發現美的存在。教師可以選用生活中的圖片、實例作為美術的材料,讓學生參加課下的調查任務。這既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的精神實質,感受知識的實踐價值,又幫助學生了解現實生活,拓展學習領域,增長了知識。讓學生能夠圍繞主要內容在課堂上深入思考、充分交流、認真表達。學生的積極性都提高了,都能投入到教學中來,課堂氣氛也調動起來了。
四、讓學生課下搜集材料
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課下合作解決問題的同時發現新的問題。課下讓學生多搜集材料,學生可以上網查、去圖書館、走訪調查、參觀畫展等等。這樣既鍛煉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又開拓了他們的視野和知識面。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并體驗了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潛能和活力。
學生也可自己制作教學圖片、課件來和大家共同學習,讓學生懂得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課下學生組與組之間多交流。在課上讓他們多參與發言和討論,展示自己,體現自主課堂,增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更能調動學生學習欲望。
五、采用多種評價方法
“評”是要讓學生暢所欲言。變“課本教學生”為“學生問課本”,要讓學生敢于談出個人與眾不同的真情實感。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學習探究活動的過程中,隨時關注學生發展中的需求,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進行評價,但是傳統美術教學中評價方法過于死板,阻礙了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發展,我們應更新理念、確立學生評價主體地位,學生的個性潛能才能挖掘出來。
每個學生都具有獨創性,創新能力并不只局限于那幾個“好”學生,在美術活動中,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的教育目的是面向每一個學生,使他們每個人的素質得到各方面的發展,而不是進行美術職業的培訓。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
評價方式有:1.自我評價。讓學生把作品分小組集中在一起,先開展自我評價。
2.學生互評。是要學生客觀的評價他人的作品。提高了他們的評價、欣賞、審美的能力。
3.教師評價。教師的評價要有人情味。因為教師的評價方式著眼于學生創造性學習的過程,無論交上來的作品水平高低,都應給予積極的肯定。甚至在他們努力而認真的創作過程中,教師都要用激勵的語言去表揚他們。
積極的評價為學生的美術創作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使每個學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或與他人的差別,有時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了解自己的想法和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發掘學生的個性。
六、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
多媒體作為信息的載體,在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的實踐中搭起過渡的橋梁。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而且能有效喚起人的興趣、情緒和思維。在美術教學中,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信息和動漫效果能更好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愛學愛看,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思路、更能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的綜合素質。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是一項艱苦持久的工作,需要美術教師在實踐中進一步摸索和探討。生活中處處有美的存在,教師要利用身邊一切資源,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宏建.藝術概論[J].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9).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學[J].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36).
[3]烏美娜.現代教育技術[M].遼寧大學出版社,2006.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