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巧
初中階段的學生比較喜歡體育教學。因為體育教學形式不拘一格,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正是由于體育教學的這些特點,學生對體育教學情有獨鐘。但在組織室外的教學活動時,學生對傳統的教學器材較為熟悉,訓練起來有點乏味。針對初中學生喜歡新奇事物的特點,我在教學時和學生一起制作自制教具。這樣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體育教學的效果。
本文結合具體教學實踐談了自制教具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一、巧用自制教具進行跳遠訓練,提高自主訓練效果
跳遠項目是中考體育必考的科目,這個項目看起來很簡單,學生的訓練可以隨處進行,但學生的自我訓練缺乏科學的方法,訓練效果不佳。為了刺激學生訓練的積極性,我和學生一起制作“立定跳遠測量尺”,學生興致很高漲,積極參加到制作過程中,很多學生獻計獻策、找材料、親自制作,很快我們的“立定跳遠測量尺”制作完畢,學生迫不及待地使用自己的研究成果,通過學生的訓練,取得了很好的訓練效果。我們用一根3米長的4cm的方木棍做測量尺的主桿,在主桿上定位為零刻度線,用卷尺測出3m的位置,再在零刻度線和3m之間,每隔1cm劃一道標線,每隔5cm有一個數字標碼,這樣學生每次的跳遠成績就可以清楚地讀出來。訓練時,學生把測量尺放到地上,從零起點跳,每次給自己確定跳遠的目標,有了訓練的目標,學生的訓練就會認真,就會賣力,經過多次訓練就會出成績,堅持長久訓練,成績就會穩定,就能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
二、巧用自制教具進行籃球訓練,提高學生的比賽技能和合作能力
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學生在對抗賽時缺乏經驗,經常會出現撞傷、扭傷的現象,比賽成績不怎么理想。為了提高訓練的效果,提高學生的比賽技能和合作能力。在教學時,教師經常喊破嗓子,可惜學生理解的效果還是很差,感悟出來的內涵還不夠細膩。為此,我和學生一起制作了“訓練沙盤”。在學生訓練時發現問題隨時叫停,讓學生來到沙盤前,細細觀察教師的布局、位置的變換、進攻的方式、防守的技巧等,尤其是在運球時,教師通過沙盤上的人物指導學生運球技巧、如何突破防線、如何進攻成功率高等。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和實戰能力,提高比賽質量。
三、改善現有的體育器材進行跳高訓練,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提高訓練效果
很多學生對跳高訓練有種畏懼感,尤其是女生在這項訓練時,很多學生基本上不敢跳,唯恐跳起來時被橫桿掛住,弄傷身體。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的解釋和動作示范也起不到多大效果,學生的心理障礙很難消除。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提高學生訓練的自主性和實踐技能,教師將支架固定在地面上,將橫桿變成橡皮筋,學生壓到“橫桿”上,橡皮筋不會對學生造成傷害,學生訓練時也就消除了畏懼心理,當學生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時,教師在將橡皮筋換成軟木棍,隨著學生技能的提高,壓在上邊也不會出現多大問題,逐步適應真實的環境和條件。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能夠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線,可以利用真實的器材訓練,提高訓練的自主性和實效性。
總之,體育自制教具的使用,大大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訓練的實效性,鞏固了訓練成果,提高了學生的體育學科素養。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