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芹
摘要:打造高效課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數學學科特點,教師要深入解讀教材,精心預設,擴展學生交流對象,注重學生體驗,把錯誤當作一種教育的契機來獲得最佳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 有效課堂 課堂教材
一、精心準備,有效交流
古人云:“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新課標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學生體驗“做”數學的過程,但是學生在“做”數學過程當中需要不停地驗證,這過程當中需要進行對話與交流。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了學生主體的活動,也開始關注學生的交流。在交流中,學生的想法可能不夠成熟,甚至有些可笑,教師不僅要蹲下來傾聽,還要設計精彩的問題,這樣才會在理解學生表達內容的基礎上,默默賜予學生敢于表達與創造的力量。例如,在一堂《平均數》課上,一位老師向學生出示這樣一個統計數據:現在中國男人平均壽命是71歲。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一位老爺爺已經71歲了,看了這篇報道心里很難過,誰來勸勸他呢?有的學生勸到:“老爺爺您別難過,這個71是平均數,也就是說,你可能不止活71。”學生的勸說就是他對平均數理解的反饋,教師會在這一交流中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學。教師對問題的精心設計與教學態度,會產生教學共振,獲得最優的教學效果。
在當前教學中,課堂教學中的交流已不僅僅滿足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而是延伸到了與教材、計算機、社會生活之間的交流。多媒體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互相配合,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在設計制作課件時,要增加靈活度,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隨時進行靈活調度。同時,我們自身還要不斷學習,提高駕馭信息的能力,使多媒體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發揮更大的優勢,為我所用,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二、精心預設,精彩生成
預定和生成是精彩的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預設是課前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設想與安排,是指教學預測與設計。生成是指在師生和生生之間合作、對話、碰撞中,生發的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是指課堂教學的生成和建構。預設表現在課前,指的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規劃、設計、假設、安排,從這個角度說,它是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設可以體現在教案中,也可以不體現在教案中;預設表現在課堂上,指的是師生教學活動按照教師課前的設計和安排展開,課堂教學活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預設表現在結果上,指的是學生獲得了預設性的發展,或者說教師完成了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課堂教學的生成,強調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心理需求作出價值判斷,調整預設的教學活動,以適應和促進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過分強調預設,缺乏必要的開放和不斷的生成,課堂教學就會變得機械,缺乏生機和活力,使師生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而單純依靠開放生成,缺乏精心、準備和必要的預設,課堂會變得無序、失控和自由化,缺乏目標和計劃,使師生的生命力也得不到高效地發揮。因此,教師必須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無論是預設還是生成,都要服從于有效的教學和學生的發展。
三、捕捉錯誤,巧用素材
葉瀾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過程》一文中提到:“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力、合作能力、發表的意見和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中,學生有不可預知的錯誤,這個錯誤往往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思維,蘊藏有價值的“亮點”。讓學生展示思維過程,并探討其錯誤的內在因素,能夠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幫助學生建構自己。教師要用挑剔的眼光,及時捕捉稍縱即逝的錯誤,并巧妙地應用到教學活動,讓學習誤差變成一個機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看到成功背后的錯誤,因為它可以發揮其應有的價值,體現絢麗的光芒。
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的教育秘訣之一,就是寬容地、理性地看待學生的一切,包括“錯誤”。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態度,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動力,是學生克服困難,開拓創新的力量源泉。學生在學習活動本身產生的錯誤是美麗的,它的美麗源于教師把“錯”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并且合理利用,在這當中,教師扮演一個特殊的角色——導演。素材是一樣的,就看導演怎么導,導得精彩,就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有特殊作用。我在教學生三位數減三位數的退位減法時,出示錯誤作業,讓學生當小老師,討論錯在哪里,應該注意什么問題,要怎么做。這樣對待學生的錯誤,可以凝聚學生的注意力,當小老師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激情。只要對教學有意義,哪怕是錯誤的生成也是有價值的,也是可以利用的寶貴資源。因此,我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有這幾項權利:錯了有權利重答;回答不完整有權利再想;有不同意見有權利爭論,不斥責、挖苦學生。我們不僅要靈活地對待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更要巧妙、合理地利用學生出現的錯誤這一教育資源,讓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及鼓勵下,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讓學生敢于面對錯誤,敢于挑戰錯誤,從而增強戰勝困難、對學好數學信心百倍。
要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我們必須深諳新課程理念,給課堂插幾雙有效的翅膀。有效交流,形成最優的效果課堂;精心預設,生成精彩的動態課堂;捕捉錯誤,生成動態的多姿課堂。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教育研究》2003(6).
[3]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教育研究,2002(10).
[4]黃桂林.預設與生成的融合.教學月刊(小學版),2006(2).
[5]鄭毓信.國際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