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愛
摘 要:介紹了莆田市林業國有苗圃經營現狀,分析了國有苗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進一步發展國有苗圃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國有苗圃;經營管理;莆田市
中圖分類號 S7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6-107-02
發展林業生產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首要任務,而林木種苗是林業生產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對保障林產品供給及推動生態建設具有重要作用。長期以來,莆田市嚴格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文件精神,著力推進林業國有苗圃建設,積極推廣應用林木良種、輕型基質育苗新材料、新技術,改善苗圃基礎設施條件,加強育苗技術指導,不斷提高良種壯苗生產能力,努力滿足造林綠化的種苗需求。但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沖擊,莆田市國有苗圃的經營管理模式仍存在著管理體制落后、市場競爭力弱、管理手段不高、經濟效益低下等突出問題,嚴重地制約著國有苗圃的進一步發展。
1 莆田市林業國有苗圃經營現狀
莆田市于20世紀90年代初先后創辦莆田市前沁苗圃、湄洲苗圃、下磨苗圃等3個國有苗圃,并于2002年9月合并重組為莆田市林業科技試驗中心,現有經營面積7.2hm2,在職職工10人,其中:干部6人(含高級工程師1人,工程師3人),工勤人員4人。中心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創新發展苗圃的理念,至今已成功引進培育馴化珍稀樹種水杉,并在秋蘆溪源頭大面積推廣栽培;引進澳大利亞厚莢相思、灰木相思及紅葉石楠、東方杉等樹種試驗成功;培育任豆樹、紅豆杉、降香黃檀、沉香、印度紫檀等珍稀瀕危樹種扦插育苗試驗成功。并積極開展組培型生根劑研究推廣、木麻黃替代樹種造林技術研究,實施長效肥力素促進桉樹速生豐產示范基地建設、名貴花卉全光噴霧扦插育苗試驗、莆田市切花切葉技術研究、珍稀香料類植物引種栽培與無性繁育試驗、宋家香荔枝復壯及保護技術研究、森林蔬菜快繁試驗研究等科研項目和科技推廣項目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有關技術人員主導或參與《針葉樹鋸材》、《廢棄木材循環利用規范》、《防腐木材的使用與分類》等國家標準的制定與審查工作。科研項目《新型組培快繁配套技術在紅葉石楠育苗中的應用》榮獲福建省2010年度科技進步三等獎。2010年9月開始,莆田市林業科技試驗中心分擔“福建省黃龍林場四綠工程綠化苗木培育基地”建設,目前已培育綠化樹種16個,新植苗木8萬余株,為莆田市植樹造林綠化提供苗木保障。
2 存在問題分析
2.1 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國有苗圃在資金支持、稅收優惠、技術培訓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夠,致使國有苗圃投入嚴重不足,苗圃生產條件得不到改善,生產、生活設施陳舊,導致國有苗圃生產經營成本不斷上升,經濟效益不斷下滑。
2.2 經營管理模式滯后 國有苗圃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受交通瓶頸制約,無法進行規模化經營,現有供應的苗木品種較為單調,規格多為小苗及中苗,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此外,職工年齡老化,經費來源困難,管理機制不活,技術力量薄弱,難以適應苗圃改革發展的需要。
2.3 科技滯后,人才缺乏 現有從事生產管理的技術人員,由于長期以來以培育造林苗木為主,生產管理較粗放,難以滿足技術要求高、管理精細的高附加值苗木的生產要求。
3 對策建議
3.1 調整國有苗圃經營體制 調整苗圃所有制結構,大膽探索股份合作、合資合作、聯合兼并和嫁接改造等多種方式,鼓勵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個體私有者或科研人員以直接融資、資產入股或新技術、新成果入股等多種形式,參與苗圃資產的優化配置和產業重組,增強活力和競爭力,全面提高市場化經營管理水平。
3.2 調整國有苗圃經營機制 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定員、定崗、定責,全面推行崗位責任制、干部聘任制和全員勞動合同制,建立平等競爭、擇優上崗、能上能下、合理流動的用人機制;二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工資和績效、崗位、任務結合,合理拉開分配檔次,同時堅持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實行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有機結合的原則,鼓勵職工以技術、資金等參股、參與苗圃經營;三是強化制度管理,建立健全生產、資金、技術、設備、營銷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促進苗圃生產規范化、管理制度化,實現苗圃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3.3 加強政策資金扶持力度 國有苗圃應納入城鄉統籌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范圍,享受國有林場同等政策和新農村建設相關優惠政策。按照屬地管理,由政府根據本地現代林業發展的需要,進行體制機制的創新改革。建立林業種苗專項資金,每年安排一定金額的專項扶持資金,用于苗圃危舊房改造、苗圃道路、排水設施、灌溉設施、信息化管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種質資源保護、林木良種繁育、試驗示范等項目補助。
3.4 提高苗圃市場競爭力 一要加強內部管理,實行企業化管理、產業化經營,在苗木生產、銷售、技術、資金等方面加強管理,把苗圃建設成為本地種苗生產的龍頭企業,起示范作用,從而輻射帶動本地區種苗生產;二要優化產品結構,苗圃培育苗木要有所側重,與當地造林綠化相結合,立足自身條件,因地制宜,實行“一圃一特色”,大力發展名、特、優、新苗木生產,提高市場競爭力。
3.5 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技術水平 種苗產業是一項科技含量很高的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專業性強,因此,要加快國有苗圃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重視科技在種苗產業中的先導作用,加大導入。一是加大苗木花卉技術人才的培訓力度,優先安排科研項目和科技推廣經費,為國有苗圃干部職工開展育苗新技術研究和開發新產品創造條件;二是注重科學技術的研究,引進項目既要重視設備硬件的引進,更要重視技術、人才軟件的引進,并加以消化、吸收、創新;三是與科研教學單位廣泛合作,引進、推廣、培育優良品種,增強科技開發與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潘百紅.國營苗圃的可持續發展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7,22:6977-6979.
[2]覃英繁.廣西國有苗圃的經營現狀與對策[J].廣西林業科學,2001,3:155-157.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