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勝
【摘 要】從滿足學生的需求和愛好,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的教學內容,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等四個方面激發運動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提高學生自主鍛煉的效率。
【關鍵詞】有效教學;運動興趣;運動習慣;終身體育
隨著終身教育思潮的興起,終身體育逐漸成為各國體育發展的一個熱點。而學校對體育理解的偏差,導致體育與健康脫節,未能有效地增進學生健康。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必得有效,實施“有效指導”,悄然成為了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門話題,本人在有效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有益嘗試。
一、有效指導的前提
學生的發展是多方面的,學生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教師怎樣才能滿足學生多方面需求呢?又怎樣進行有效指導呢?我認為應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滿足學生對運動參與的需求
學生能否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主要取決于教師與學生能否建立一種合作與運動的關系。如:在器械體操動作、障礙跑教學中很多學生因恐懼心理而不敢參與活動,更談不上主動參與活動了。此時,教師應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情況、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與學生進行有效地合作與互動。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現代的學生,他們在科技發達、信息暢通的時代,眼界開闊、興趣廣泛,生活豐富多彩、求知欲望強烈。如果不精通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就很難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需求,從而影響他們的發展。體育教師還要緊跟時代發展,隨著知識迅速更新,科技發展速度加快,為了保證自己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不陳舊,不過時,能把有價值的體育信息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氛圍,產生極大興趣。這樣,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
在過去的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制定上務求全面完整,教學方法上過于成人化、競技化,學習評價上要求偏高、偏嚴。例如,教學要求基本上是照搬運動員的要求來提出的,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按照競技運動的練習方法。其結果只能使絕大多數學生體驗不到體育學習成功的快樂,失去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喪失體育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師要建立平等受益的理念,讓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達到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更努力地學習,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使學生變被動鍛煉為主動鍛煉。從而形成堅持自覺鍛煉的習慣。
二、有效指導的內容
在教學實踐中,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符合學生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要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有效地鍛煉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那么,怎樣選擇教學內容呢?結合本人多年體育教學的經驗,我認為還應該充分考慮以下兩方面:1.應充分考慮中學階段男女生的心理特點與個性特點,多選擇學生喜愛、形式多樣,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娛樂性、生活化和實用價值的內容;少選擇競技化、成人化很強的運動項目。同時更應該關注那些具有應用價值的練習內容,關注那些具有可持續價值的身體活動方法。只要是對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有用價值的內容,都可以大膽地引進課堂。例如,游戲、攀高、翻障礙、街舞等健身項目。2.選擇的內容應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并注重相關學科知識的滲透,這樣才有利于發展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增強學生自主鍛煉、自主調控、自主評價意識,并培養其樂意與同伴合作的精神。
三、有效指導的方法
教學手段和方法要合理化、科學化,切記采用死板的、教條的、程序化的教學方法,要努力營造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在體育教學中,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很多。如:講授法、范例教學法、探究法、自主學習教學法、快樂教學法等。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電化教學逐漸滲透到各個學科,也引進到體育教學的課堂。使用現代科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化難為易,可以現實快慢互變、動靜互變,可以使學生感知傳統教學中無法表現的現象。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例如:跳遠這一節課,教師盡管講的很到位,但學生不一定能理解跳遠的四個過程和基本的技術動作,而運用電視錄象演示蹲踞式跳遠的慢動作,從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學生觀看后,學生覺得跳遠的動作好像是在空中飛躍,課堂激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全面領悟了跳遠的全過程。可見,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有助于學生獲得更多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調動學生自主鍛煉的積極性。使之養成良好的自主鍛煉習慣。
四、有效指導的評價
教學評價主要指課堂教學活動過程與結果做出一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為。在有效教學實踐中,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并將評價行為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部分同學學習很努力,但未能達成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所表現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作客觀、公正的評價,而不能只關注結果。這樣,有利于學生個性培養。因此,在評價標準上,應充分考慮絕大多數學生的情況,要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努力地學習,要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進而使他們感受到體育學習樂趣的同時,能夠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培養堅持自覺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
總之,教師應關注有效指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生活離不開體育,從而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益,同時讓學生享受體育給他們帶來的無窮樂趣。
(作者單位:建湖縣沿河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