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亞玲
【摘 要】新的一輪課改讓課堂充滿著生機和活力,成為學生個性張揚和生命涌動的舞臺,然而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是始終教師永恒的追求。《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主要取決于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是否是有效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理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薄坝行У恼n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通俗地說,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的認識上,從不懂到懂、從不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佳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談談幾點看法:
一、深入解讀教材是基礎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為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而是要經過再次加工重新創造,使我們的教材以新的姿態展現出來,更大程度上是要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能力的過程之中。
如在教學“認識整時”的課時,從課的主題圖引出了課題,接著在師生互動中認識整時,在學生動手操作撥“整時”后,由教師指導正確寫整時,最后書中的插圖來鞏固對整時的認識。這樣整節課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落實得很扎實。但因為上本課時沒有讀透教材,對插圖并沒有物盡其用,只是看一幅說一幅,缺少了有機的結合起來觀察與討論,難免令人感到浪費了珍貴的教學資源。實際上,教材中的插圖都是經過編寫教材的老師精挑細選,幾乎每一幅圖都不止一層意思。筆者建議授課的老師把第92頁的插圖(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學習時間的安排)以“先分后總”方式加以詮釋,即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插圖講解圖意,鞏固對整時的認識,再讓學生綜合起來看這幾幅圖談談自己的感受。盡量讓學生主動的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經驗結合起來,體驗到數學學習是有價值的,并有意識的建立學生的時間觀念,滲透要養成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二、創設良好情境是動因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的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就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因此在創設情境時不能一味追求華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漂亮的動畫,更多地應利于新教材本身,激發學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從而引發學生獲知解惑的欲望。教學的起點在哪里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關注。準確地把握教學的起點,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是確保情境創設有效性的前提,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者在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中,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千克的認識時,首先拿出一個蘋果(500克)和一塊石頭(1千克),說:“哪個重些?”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看一看,掂一掂后說:“這塊石頭重些?!苯又右粋€蘋果合起來近1千克后又問:“現在還是這塊石頭重嗎?”學生掂一掂后說:“差不多,但我們可以用秤來稱?!边@樣的情境創設富有數學韻味和思考的價值,更利于促進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遷移,主動進行新知的建構。
三、建立和諧關系是保證
教師要蹲下來,做學生的朋友。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營造一種生動的教學情境,一種平等的對話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對話”,教師和學生不僅僅通過語言進行討論,更主要的是通過心靈進行平等的溝通。比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中經常用這樣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1)老師也有個想法,可以說一說嗎?(2)老師也聽明白了,你的意思是……(3)你愿意告訴同學們你是怎樣想的嗎?(4)謝謝你,教給我們這個好方法。(5)老師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愿意再說一遍嗎?在這種狀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自己的良好情感引發學生積極情感的共鳴,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圍,獲得有效的課堂教學。
課堂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學生作為活生生的個體,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識、自己的生活積累,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會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邊性和復雜性。教師應立足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一基點,盡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去想、去問、去說,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師生互尊、和諧,不輕易否定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中的主人,使學生能夠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師,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能夠成為一個獨特的自我。久而久之,課堂中學生愛發言的多了,參與活動、討論的人多了,學習勁頭足了,實現了課堂上互動共鳴,課堂氛圍真正達到了愉悅和諧。
四、提倡激勵評價是宗旨
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不斷給每一位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對學生探究過程中的點滴成績,并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要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實施有針對性的分層評價。
如:“你的思維真活躍,能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你能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問題,真不錯。”這樣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探究成功的喜悅,增添面對挫折、失敗的勇氣,從而激發更強烈更主動的學習欲望。當然,偶爾的批評錯誤,及時糾正也是應該的。又如在一節應用題的練習課上,其中有一道題的問題是:“這筐蘋果有多重?”有個學生回答:“這筐蘋果有50重?!苯處煕]有簡單地給予肯定或否定,而是笑著問:“你今年多大了?”“我今年8歲?!薄安?,應該說你今年8大。”“你有多高?”“我身高大約120厘米?!薄安?,你身高大約120高?!薄安荒苣敲凑f……”這個學生有些著急了。通過教師機智巧妙的引導,在幽默的對話中學生很自然地理解了該怎樣正確使用單位名稱。這樣,在真實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生成著新的評價,無論是指出缺點還是肯定優點,都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把教師的教學機智、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學習水平體現得淋漓盡致!
總之,課堂教學是我們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參考文獻】
[1]楊玲,張志平.《有效問題設計·激活學生思維》.《小學數學教育》2009、5期
[2]李天舒.《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華章》2014年第03期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