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陳容
【摘 要】 礦產資源型企業對自然資源有很強的依賴性,一旦自然資源枯竭,企業將無法生存。許多學者多方面探索實現資源型企業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方略。文章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試圖從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擴展財務績效的評價內容,從而使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礦產資源型上市公司; 主成分分析; 財務績效;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26-0025-06
財務績效評價可以評價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經營效益和經營者業績,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相關決策。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企業承擔著創造物質財富的任務,是破壞生態環境的重要源頭,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企業需“綠色轉型”,將企業的長期績效和成長能力與社會、環境和諧統一發展。
一、相關概念
(一)礦產資源型企業
礦產資源型企業并無統一概念界定,有代表性的觀點如下:項錦(2005)認為“資源型企業是指從事自然資源再生產活動的生產企業,通過資源發現、采選、保護、再生產并實現資源性資產增值的生產企業,資源包括礦產資源”;蔡炯(2008)認為“資源型企業是指主要從事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等不可再生礦產資源(包括礦產能源資源)的開發和初加工的企業”;夏佐鐸(2011)提出“礦產資源型企業是指直接以礦產為主要對象,從事礦產資源勘探開發、采、選、冶及礦產品貿易等活動”。綜上,礦產資源型企業是對企業生產過程的加工對象為礦產資源的一種認定,強調這類企業對礦產資源的占用性和依賴性,以資源的消耗實現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礦產資源是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礦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體,包括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能源礦產三類,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
(二)可持續發展能力
企業的發展是建立在財務結構優化基礎上的價值創造,可持續發展體現在企業業績的穩定性和成長性上。王曉靈(2005)認為:“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是空間維度、時間維度及要素維度的能力組合,是個動態系統。空間維即企業對外具有協調利益相關者關系的能力;要素維是企業對內具有完善內部支持系統的能力,包括組織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時間維是企業自身具有協調自然環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度。”馬秋玲(2007)認為:“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指企業在可預見的未來通過保持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力適應市場變化,同時兼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使企業各利益相關者的需要不斷獲得滿足的能力。”可見,可持續發展能力是一種綜合發展能力,以外部環境及內部條件兩者結合為重心,通過獲得各種資源的集合實現企業延續不斷的發展。這種能力體現了企業與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二、可持續發展視角的財務績效評價體系構建
目前主流的財務績效評價主要運用財務報表數據,圍繞著“四能力”即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進行評價。從持續經營的角度看,企業占用資金是不斷循環的動態過程,“可持續”的核心是技術和人力的投入,因此,本文在主流的財務績效評價中加入創新能力評價,說明人力、技術和資金的投入對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詳細評價指標見表1。
三、主成分分析方法評價
(一)主成分分析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維的思想,通過求解樣本指標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將多個具有相關性的指標優化轉換成幾個主成分,是最簡單的以特征量分析多元統計分布的方法,用得到的幾個相互獨立的主成分來集中反映多個指標中的絕大部分信息。其步驟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如果主成分因子的載荷絕對值沒有明顯的差別,那么就難以對主成分進行命名,也難以確定主成分對應的分類指標下的單項指標。因此,需要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旋轉,使得因子載荷向0和1兩極分化。
(二)主成分分析的優點
在指標眾多的情況下,主成分分析可以消除評價指標間的相關影響,減少指標選擇的工作量,便于評價的實施。另外,這種方法的計算比較規范,在計算機上易于操作。
四、實證研究
(一)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
由于礦產資源的日益枯竭,礦產資源企業面臨轉型,本文選取對礦產資源直接開發的采掘業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并且選取固體礦產資源企業即煤炭開采和洗選業(B06)、黑色金屬礦采選業(B08)、有色金屬礦采選業(B09),不包含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剔除信息披露不完整的上市公司,得到38個樣本(見表2),數據來源于巨潮資訊公布的上市公司2011年、2012年年度財務報告。
(二)數據的標準化及適用性檢驗
此次分析采用的適用性檢驗方法為巴特利特球度檢驗和KMO檢驗,說明指標間具有相關性。
巴特利特球度檢驗是以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為出發點。它的零假設是H0:相關系數矩陣是一個單位陣,即相關系數矩陣對角線上的所有元素都為1,所有非對角線上的元素都為0。巴特利特球度檢驗的統計量根據相關系數矩陣的行列式計算得到。如果該統計量值比較大,且對應的相伴概率值小于用戶心中的顯著水平,則應拒絕H0,認為相關系數矩陣不可能是單位矩陣,適合作因子分析;相反,如果該統計量值比較小,且對應的相伴概率值大于用戶心中的顯著水平,則不能拒絕H0,可以認為相關系數矩陣可能是單位陣,不適合作因子分析。
為了研究和敘述簡便起見,文中將38家上市公司依次用x1,x2,…,x38來表示,且每個上市公司均受到24個考察指標因素(如員工中技術開發人員比例、員工報酬率等)的影響。將樣本數據導入SPSS18.0,根據得到的各指標之間的部分相關系數矩陣作KMO檢驗。KMO統計量是用于比較變量間簡單相關系數和偏相關系數的一個指標,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rij是變量i和j之間的簡單相關系數,pij是它們之間的偏相關系數。可見,KMO統計量的取值在0和1之間。當所有變量之間的簡單相關系數平方和遠遠大于偏相關系數平方和時,KMO值接近于1。KMO值越接近于1,則越適合作因子分析;KMO越小,則越不適合作因子分析。Kaiser給出了一個KMO的度量標準:0.9以上非常適合;0.8適合;0.7一般;0.6不太適合;0.5以下不適合。
本文利用樣本數據得到的KMO統計量值為0.8576,因此適合作因子分析。
(三)主成分的確定與解釋
表3給出了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統計信息表,包括特征根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每個主成分的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第一主成分的特征根是6.770,它解釋了總變異的28.210%;由于前7個特征根是大于1的,前7個方差累計貢獻率為82.082%,較好地解釋了樣本數據包含的信息,所以提取的主成分個數m=7。即可以用7個主成分因子來代替原來的24個財務指標,這7個主成分因子分別為F1、F2、F3、F4、F5、F6和F7,能較好地代表整體指標,并有較高的可信度,可以比較全面地評價礦產資源型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
根據表4由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可以看出,對于主成分F1來說,總資產凈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成本費用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增長率、利息保障倍數相對來說所占的比重較大,因此不難看出此成分能夠代表公司的盈利能力。利息保障倍數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償還到期債務的保證程度,是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大小的重要標志,也能反映企業獲利能力的大小,通過主成分分析體現的是其盈利能力的保障。主成分F2中包括可持續增長率、員工報酬率,代表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可持續增長率是一個綜合指標,主成分的選擇能說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包含員工的滿意度。主成分F3中流動比、速動比相對來說所占的比重較大,因此該主成分能夠代表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主成分F4中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相對來說所占的比重較大,因此該成分能夠代表公司的資產營運能力。主成分F5中,員工中技術開發人員比例和大專以上學歷人數占總人數比相對來說所占的比重較大,體現企業的創新能力。主成分F6中,無形資產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增長率、資本保值增值率、留存收益率相對來說比重較大,體現公司的成長能力。主成分F7中,存貨周轉率、資產負債率、長期資產適合率所占比重較大,代表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存貨周轉率一般用來說明營運能力,但礦產資源型企業資源依賴性強以致存貨多,且受經濟周期影響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上述結果和本文之前所述的指標分類結果大體一致,稍有差異,通過主成分分析,細分了償債能力,將償債能力分為短期和長期,這說明財務評價指標的選取和分類是基本合理的。
根據由SPSS軟件得出的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可以得出下面的成分得分函數,7個主成分的表達式分別如下:
由表5可知38家礦產資源型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的綜合評價排名。主成分中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對排名的影響較大。綜合排名最高的赤峰黃金和西部資源都是因為盈利能力排名靠前。從綜合評價看,只有14家得分大于0,占比36.8%,說明所選樣本行業整體績效不樂觀。可見,盈利能力還是財務績效的基本保障,要提高財務績效,需要從企業的盈利能力著手。從單項評分結果來看,整體表現較好的是短期償債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本文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從主成分中選出的,涉及可持續增長率和員工報酬率,說明可持續增長離不開員工學習成長所帶來的內部價值的提升。
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1)樣本選取方面,礦產資源型企業的界定有多種觀點,尚未統一。另外,受數據可獲得性的限制,本文所選的樣本量較小。(2)指標選取方面,財務指標的選取盡量考慮相關性與整體性,分別從企業的創新、成長、營運、償債、盈利能力設計,但在主成分的選擇上有一些差別。指標體系的結構是否合理,還有待檢驗。
【參考文獻】
[1] 何靜.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汽車行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問題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0(1):145-146.
[2] 劉倩.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模型構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生產力研究,2010(6):249-250,254.
[3] 宋效中,張祎.行業財務績效綜合評價——基于財務比率的熵權主成分分析[J].經濟問題,2011(6):97-101.
[4] 周星煜.主成分法在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中的運用[J].會計之友,2011(22):86-89.
[5] 夏學英.煤炭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研究[J].會計之友,2011(26):34-36.
[6] 宋效中,馬欣,王志敏.我國煤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的效率研究——基于DEA模型的37家煤炭上市公司[J].會計之友,2013(7):62-64.
本文利用樣本數據得到的KMO統計量值為0.8576,因此適合作因子分析。
(三)主成分的確定與解釋
表3給出了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統計信息表,包括特征根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每個主成分的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第一主成分的特征根是6.770,它解釋了總變異的28.210%;由于前7個特征根是大于1的,前7個方差累計貢獻率為82.082%,較好地解釋了樣本數據包含的信息,所以提取的主成分個數m=7。即可以用7個主成分因子來代替原來的24個財務指標,這7個主成分因子分別為F1、F2、F3、F4、F5、F6和F7,能較好地代表整體指標,并有較高的可信度,可以比較全面地評價礦產資源型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
根據表4由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可以看出,對于主成分F1來說,總資產凈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成本費用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增長率、利息保障倍數相對來說所占的比重較大,因此不難看出此成分能夠代表公司的盈利能力。利息保障倍數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償還到期債務的保證程度,是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大小的重要標志,也能反映企業獲利能力的大小,通過主成分分析體現的是其盈利能力的保障。主成分F2中包括可持續增長率、員工報酬率,代表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可持續增長率是一個綜合指標,主成分的選擇能說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包含員工的滿意度。主成分F3中流動比、速動比相對來說所占的比重較大,因此該主成分能夠代表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主成分F4中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相對來說所占的比重較大,因此該成分能夠代表公司的資產營運能力。主成分F5中,員工中技術開發人員比例和大專以上學歷人數占總人數比相對來說所占的比重較大,體現企業的創新能力。主成分F6中,無形資產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增長率、資本保值增值率、留存收益率相對來說比重較大,體現公司的成長能力。主成分F7中,存貨周轉率、資產負債率、長期資產適合率所占比重較大,代表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存貨周轉率一般用來說明營運能力,但礦產資源型企業資源依賴性強以致存貨多,且受經濟周期影響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上述結果和本文之前所述的指標分類結果大體一致,稍有差異,通過主成分分析,細分了償債能力,將償債能力分為短期和長期,這說明財務評價指標的選取和分類是基本合理的。
根據由SPSS軟件得出的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可以得出下面的成分得分函數,7個主成分的表達式分別如下:
由表5可知38家礦產資源型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的綜合評價排名。主成分中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對排名的影響較大。綜合排名最高的赤峰黃金和西部資源都是因為盈利能力排名靠前。從綜合評價看,只有14家得分大于0,占比36.8%,說明所選樣本行業整體績效不樂觀。可見,盈利能力還是財務績效的基本保障,要提高財務績效,需要從企業的盈利能力著手。從單項評分結果來看,整體表現較好的是短期償債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本文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從主成分中選出的,涉及可持續增長率和員工報酬率,說明可持續增長離不開員工學習成長所帶來的內部價值的提升。
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1)樣本選取方面,礦產資源型企業的界定有多種觀點,尚未統一。另外,受數據可獲得性的限制,本文所選的樣本量較小。(2)指標選取方面,財務指標的選取盡量考慮相關性與整體性,分別從企業的創新、成長、營運、償債、盈利能力設計,但在主成分的選擇上有一些差別。指標體系的結構是否合理,還有待檢驗。
【參考文獻】
[1] 何靜.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汽車行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問題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0(1):145-146.
[2] 劉倩.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模型構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生產力研究,2010(6):249-250,254.
[3] 宋效中,張祎.行業財務績效綜合評價——基于財務比率的熵權主成分分析[J].經濟問題,2011(6):97-101.
[4] 周星煜.主成分法在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中的運用[J].會計之友,2011(22):86-89.
[5] 夏學英.煤炭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研究[J].會計之友,2011(26):34-36.
[6] 宋效中,馬欣,王志敏.我國煤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的效率研究——基于DEA模型的37家煤炭上市公司[J].會計之友,2013(7):62-64.
本文利用樣本數據得到的KMO統計量值為0.8576,因此適合作因子分析。
(三)主成分的確定與解釋
表3給出了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統計信息表,包括特征根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每個主成分的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第一主成分的特征根是6.770,它解釋了總變異的28.210%;由于前7個特征根是大于1的,前7個方差累計貢獻率為82.082%,較好地解釋了樣本數據包含的信息,所以提取的主成分個數m=7。即可以用7個主成分因子來代替原來的24個財務指標,這7個主成分因子分別為F1、F2、F3、F4、F5、F6和F7,能較好地代表整體指標,并有較高的可信度,可以比較全面地評價礦產資源型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
根據表4由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可以看出,對于主成分F1來說,總資產凈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成本費用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增長率、利息保障倍數相對來說所占的比重較大,因此不難看出此成分能夠代表公司的盈利能力。利息保障倍數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償還到期債務的保證程度,是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大小的重要標志,也能反映企業獲利能力的大小,通過主成分分析體現的是其盈利能力的保障。主成分F2中包括可持續增長率、員工報酬率,代表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可持續增長率是一個綜合指標,主成分的選擇能說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包含員工的滿意度。主成分F3中流動比、速動比相對來說所占的比重較大,因此該主成分能夠代表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主成分F4中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相對來說所占的比重較大,因此該成分能夠代表公司的資產營運能力。主成分F5中,員工中技術開發人員比例和大專以上學歷人數占總人數比相對來說所占的比重較大,體現企業的創新能力。主成分F6中,無形資產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增長率、資本保值增值率、留存收益率相對來說比重較大,體現公司的成長能力。主成分F7中,存貨周轉率、資產負債率、長期資產適合率所占比重較大,代表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存貨周轉率一般用來說明營運能力,但礦產資源型企業資源依賴性強以致存貨多,且受經濟周期影響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上述結果和本文之前所述的指標分類結果大體一致,稍有差異,通過主成分分析,細分了償債能力,將償債能力分為短期和長期,這說明財務評價指標的選取和分類是基本合理的。
根據由SPSS軟件得出的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可以得出下面的成分得分函數,7個主成分的表達式分別如下:
由表5可知38家礦產資源型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的綜合評價排名。主成分中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對排名的影響較大。綜合排名最高的赤峰黃金和西部資源都是因為盈利能力排名靠前。從綜合評價看,只有14家得分大于0,占比36.8%,說明所選樣本行業整體績效不樂觀。可見,盈利能力還是財務績效的基本保障,要提高財務績效,需要從企業的盈利能力著手。從單項評分結果來看,整體表現較好的是短期償債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本文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從主成分中選出的,涉及可持續增長率和員工報酬率,說明可持續增長離不開員工學習成長所帶來的內部價值的提升。
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1)樣本選取方面,礦產資源型企業的界定有多種觀點,尚未統一。另外,受數據可獲得性的限制,本文所選的樣本量較小。(2)指標選取方面,財務指標的選取盡量考慮相關性與整體性,分別從企業的創新、成長、營運、償債、盈利能力設計,但在主成分的選擇上有一些差別。指標體系的結構是否合理,還有待檢驗。
【參考文獻】
[1] 何靜.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汽車行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問題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0(1):145-146.
[2] 劉倩.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模型構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生產力研究,2010(6):249-250,254.
[3] 宋效中,張祎.行業財務績效綜合評價——基于財務比率的熵權主成分分析[J].經濟問題,2011(6):97-101.
[4] 周星煜.主成分法在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中的運用[J].會計之友,2011(22):86-89.
[5] 夏學英.煤炭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研究[J].會計之友,2011(26):34-36.
[6] 宋效中,馬欣,王志敏.我國煤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的效率研究——基于DEA模型的37家煤炭上市公司[J].會計之友,2013(7):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