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薇
摘 要:本文在研究教育生態學理論的基礎上,針對國內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分析了利用新媒體構建大學英語生態語境的可能性。同時,通過研究分析,提出了大學英語生態教學語境構建的策略,旨在創建和諧高效、師生共生的大學英語生態教學語境。
關鍵詞: 大學英語;生態;新媒體;語境
引言:20世紀以來,生態學理論已經超越了生物學的范疇,逐漸滲透到一系列學科領域。研究者們越來越多地借用和移植生態學的概念、觀點和方法用于其他學科領域的研究生態學已成為適用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普遍的一種新型方法論和倫理觀。與此同時,新媒體技術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同時也改變著教學。新媒體是利用現代化的、先進的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以及有線網絡等渠道向用戶提供信息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具體表現形式如數字報刊、手機短信、手機微信、博客、微博、數字電視、網絡等。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形態,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新媒體具有即時性、互動性、集成性、豐富性等許多傳統媒體無法實現的優勢。
一、教育生態學理論
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及其危機進行的深刻反思,20世紀60、70年代,生態化思想逐漸被引入到教育教學領域。作為一個新興的交叉研究領域,教育生態學運用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來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探索教育規律。教育生態學是將教育及其生態環境相聯系,并以其相互關系及其機理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新興學科。學科名稱首先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師范學院院長Cremin Lawrence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lcation)一書中提出的。Cremin認為教育生態學是由教育學、生態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等學科交叉滲透所產生的一門邊緣學科。Cremin于1978年發表了《教育生態學中的變革:學校和其他教育者》的演講,這一歷史性的演講標志著教育生態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
二、大學英語生態課堂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總的來說,國內外對課堂生態的相關研究已經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而且,大學英語課堂也具有生態系統的基本屬性,這些都論證了對大學英語課堂進行生態系統研究的可行性。由于“大學英語”是面向我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因此,對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內,國外的相關研究主要聚焦在對廣泛意義上的“課堂生態”的研究以及對二語習得的生態考察。國內關于外語課堂生態的研究近年來也開始出現,尤其是最近五年增長比較明顯。根據在中國知網上的搜索數據,以“外語課堂生態”和“外語生態課堂”作為關鍵詞分兩次精確搜索,總共才搜到7篇論文,以“英語課堂生態”和“英語生態課堂”作為關鍵詞分兩次搜索,共檢索到 60 篇,基本出現在最近 5 年,增長趨勢明顯。從作者身份和論文內容上看,這些研究人員多數是從事一線教育教學的廣大教師,在具體運用生態課堂的理念和方法上具有實踐經驗,論文內容多數都在探討構建生態課堂的必要性和具體措施。
三、新媒體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生態語境的構建
構建新媒體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生態語境,可以遵循生態性、系統性、人本性和有效性原則,通過發揮主導因子的引領作用,控制限制因子的影響、構建生態化課堂環境等思路,恢復課堂生態的結構和功能。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創新大學英語教學觀念、創建多維互動教學環境、提高師生信息技術素養、采用因境而異的教學方法、發展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構建多元多向評價體系等措施,構建大學英語課堂生態語境。
就沈陽工程學院來說,結合我院本科學生及專業設置的實際情況,學院特色專業是電力能源類,致力于清潔能源的開發與生產。此類專業人才要具有生態意識,可在大學外語教學中加以培養。因此,有必要把生態語言教學觀引入大學外語課堂,突出專業特色,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人文素質和創新意識。
在大學外語教學中引入生態外語教學觀,以動態和發展的眼光審視外語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生態意識,突出專業特色,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人文素質和創新意識。同時,創建生態語言環境:現實生態語言環境和虛擬生態語言環境。外語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多種因素,它們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正確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對外語課堂教學的成敗至關重要。生態外語教學觀充分重視自然、社會中物質與人文環境對教師外語教學語學生外語學習的環境,并強調師生與這些環境的互動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在生態課堂中關注人的發展,以人為本,尊重個性,關愛生命,著眼發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建構知識、培養能力、張揚個性,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各方面的需要。生態課堂可以打開學習的情感通道,促進外語學習,還可以幫助學生超越自我,開闊思路,挖掘學習潛力。
構建大學外語生態語言環境:以生態學的思想來認識英語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學生和管理者是生態系統的主體,他們之間通過物質流、知識流、信息流互相溝通與聯系,使教學過程充滿多樣性、靈活性,從而讓整個學習系統成為具有開放性、整體性和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生態系統。在當前的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在PPT課件中插入并播放和教材相關的原版英文視聽說素材,如:音樂、新聞以及視頻短片等,并在課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或互動。這能夠使學生更加真實地融入真實的英文語境和異國文化當中,實現英語從聽到說再到英語思維方式的培養。
此外,生態語境的構建還應包含豐富多樣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在活動開展中首先應提高學生受益人數并制定相應的措施鼓勵教師及學生積極參與。廣大英語教師應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的即時性、互動性、和豐富性等特點開展英文配音比賽、模擬英語招聘以及英文歌曲大賽等活動,創建生動的,原汁原味的英語練習語境。
四、結論
綜上所述,新媒體技術運用于外語教學的巨大優勢決定了大學英語課堂生態語境的構建必須堅持以信息化為語境,以科學合理地整合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為基本策略。同時堅持生態性、系統性、人本性和有效性原則。以生態的視角為研究路向,以生態學研究方法為主要手段,以生態學理論為主要依據,以課堂生態化為價值取向,觀察、分析和解決課堂生態失衡問題;堅持系統性原則主要是指堅持從系統的視角、運用系統論觀點和方法研究課堂生態系統;堅持人本性原則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師生共生的價值追求;堅持有效性原則就是堅持有效教學,追求好的教學成效,通過有效整合現代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創建生態課堂。
在實踐層面,廣大英語教師特別要注意創新大學英語教學觀念,建立分級分類培養體系和分層分類課程體系,構建多維互動課堂環境,提高師生信息技術素養,提供立體化教學資源,采用因境而變的教學方法,調整師生課堂角色,發展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最終創建和諧高效、師生共生的生態課堂。
參考文獻:
[1] 李厚業 李浩宇.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生態化教學原則探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4(05)
[2] 夏元芬. 教育生態視閾下大學英語生態課堂的構建[J].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