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財務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內部控制不健全造成的,要破解企業財務困境首先要分析企業內部控制,要探究了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問題,研究內部控制與企業財務困境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而提出有效的規避措施。
關鍵詞:內部控制;財務困境;有效規避
一、相關概述
企業財務困境通常包含三種意思:一是企業現金流量不足以抵償其現有債務的情況;二是企業現有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不匹配;三是當企業債務的相對價值“微不足道”時,發生財務困境。這些債務包括訴訟費用、應付未付款、違約的利息和本金等。財務困境通常導致企業與其中至少一個債權人的重新談判。
為保證經營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以及現行法規的遵循,內部控制由企業管理者、董事會和其他員工制定并實施,目的是為了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內部控制從總體上透視了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的風險評估、控制環境、資訊與傳遞、監督決策以及自我檢測等方面,其有效實施無疑會促使企業生產管理登上一個新臺階,促進企業經營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規化。
二、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大多數企業開始對內部控制逐漸完善,如何為減小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也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企業財務管理現狀令人堪憂。
(一)內控制度不健全,協調困難
由于很多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確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很多的規定只是一個初步的原則框架,缺乏詳細的、系統的規章制度,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化,缺乏嚴肅性,工作人員還是沒有一個可以依據的行為準則標準,內部管理制度形同虛設,資源利用不合理、工作流程不清晰、業務重復等問題的出現給企業發展帶來阻礙,又由于企業權責劃分不明確,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令內部協調十分困難。
(二)缺乏優秀的企業管理文化
企業管理者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文化的建設工作,很多企業沒有重視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使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流于形式,沒有辦法發揮出企業文化的強大功能作用。所以,出現了不少的裙帶關系,有一定數量的工作人員,沒有進行過相關的崗位選拔,而是直接依靠裙帶關系走后門進來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下,缺乏責任意識,沒有責任心,對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直接影響了企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優化。
(三)財務內控制度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管理
企業成立較晚,與同業相比,在財務管理上,企業的財務內控制度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管理,沒有與企業的內部控制腳步相一致,加上子公司本身的財務內控制度不健全,監督檢查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實。
(四)信息資源達不到共享狀態
企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地域分布越來越廣,企業的經營狀況越復雜,企業無法及時、有效的掌握子公司的實際財務信息,信息資源根本達不到共享的狀態,而且,有很多的子公司為了維護自身的利潤,瞞報實際情況,甚至提供虛假的信息,致使企業匯總收集的情況失真,直接影響了企業對子公司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三、企業財務困境與內部控制的關系
企業陷入財務困境只要公司內部控制體系有助于減少相關的代理問題,就可減少企業發生財務困境的概率。眾所周知,以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為目標之一的內部控制由五大要素構成分別為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和內部監督,是所有事件賴以存在的基礎。當道德風險等代理問題導致過度投資等低效經營活動時,通過風險評估可及時識別并應對相關風險,而內部控制中的控制活動有助于規避企業契約各方包括管理人員的不恰當行為,避免相應的損失,信息溝通有助于提供良好的信息收集渠道和暢通的信息反饋渠道,減少契約各方間的摩擦和代理沖突,內部監督有助于及時發現公司投資管理,營運管理等關鍵環節出現的重大缺陷。
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的一種內在制度安排,其建立和健全有利于制約監督管理層的生產經營決策,最大限度地維護企業內部交易的公正和公平,減少交易中的機會主義風險。而當企業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時契約各方的代理沖突難以得到恰當解決此時或者內部環境滋生財務困境的誘因,或者風險評估程序未能及時識別和應對產生困境的風險,或者不當控制活動引發舞弊導致財務困境,或者信息溝通未及時把易引發財務困境的相關信息及時報告給責任人或者內部監督缺失導致困境危機愈演愈烈。
四、企業財務困境的有效規避
加強風險防范和監督力度。高校作為法人主體進行財務活動時,在市場背景下,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風險。高校面對各種風險,就必須設立相應的識別、分析和管理相關風險的機制,避免盲目投資。樹立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機制是高校財務控制不容輕視的環節。方法有三:
(一)加強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要加強制度控制,首先要制定嚴格的制度,確立組織及內部各崗位人員的行為規范。有效的制度可以約束被控制者的行為方式,也可以限制被控制者濫用職權現象的發生。我們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主要注重預防控制為主,事后控制為輔,才有利于保證總會計師的公正性、權威性,各相關單位認真總結各項經濟工作,負責處理日常財經方面的重大問題,協調財務、審計、基建、后勤等各項工作,代表校長處理同財政、銀行、工商、稅務等部門的經濟關系。
(二)回避風險。通常可以拓寬籌資渠道,如引進開發商資金建設,減少資金壓力,加強內部資金管理以避免因資金短缺而導致的財務風險。
(三)降低風險。高校要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定期對財務報表及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找出潛在的財務風險,想方設法來化解風險。
(四)分散風險。可以通過吸引社會各方聯合辦學的方式,以及對一些較為貴重的房屋設備、教學儀器設備等購買商業保險,來分散風險。
參考文獻:
[1]龍斌、成巧紅.加強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的探索[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4)
[2]劉建群.高校內部會計控制現狀及其改進對策[J].會計之友,2008(9)
[3]吳通苗.論加強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的思考[J].經濟師,2008(6)
[4]盛巧玲.新形勢下加強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的思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14)
作者簡介:聶小紅(1973.03-),男,河南焦作人,現就職于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從事財務教學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