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月明
摘 要: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任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渠道,它具有其他途徑無法比擬的優勢:高素質的傳播主體、獨特的傳播客體、特殊的傳播環境。所以,必須大力優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傳播和弘揚馬克思主義的主渠道,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0-0149-02
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內容,在彰顯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真理性的同時,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入人心。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任務。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在邏輯關系
高校作為整個社會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生活中承擔著特定的責任。社會主義大學的性質決定了高校必須承擔起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政治任務和社會責任,決定高校是傳播和弘揚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渠道。
1.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任務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語言讓群眾了解和掌握,使其不僅為少數社會精英人士所掌握,更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熟知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本質上的內在一致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根本任務就是根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傳播和弘揚馬克思主義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任務,應該通過課堂教學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從抽象到具體、由深奧到通俗、由被少數人理解掌握到被廣大學生理解掌握,不斷提高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使馬克思主義成為大學生手中掌握的改造現實物質世界的精神武器,并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轉變為改造現實的精神動力。
2.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渠道
大學生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對象,他們思想政治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命運和中華民族的未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系統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渠道,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通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揭示的關于自然、社會、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社會現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堅定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大學生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使大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渠道。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優勢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傳播主體)利用特定的傳播環境與在校大學生(傳播客體)之間的一個互動過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自身的素質、大學生的特點以及獨特的教育環境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具有其他途徑無法比擬的優勢。
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優秀素質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主體,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職能,其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效果。一般來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都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優秀素質。他們都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他們真學、真信馬克思主義,真心熱愛這項工作,潛心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尤為重要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接受過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知識教育,具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和理論修養,能夠根據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大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開展馬克思主義教育,講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講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吸引力,有助于提高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效性。
2.在校大學生的特殊地位和自身特點
青年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和性格,代表著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未來,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在校大學生是青年同輩群體中的優秀分子,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直接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命運,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從某種意義上講,掌握了青年,掌握了大學生,就掌握了未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首先著眼于青年大學生,把他們作為關注的主要對象。當今大學生思維活躍、知識面廣、富于創新、勇于實踐,他們樂于接受新事物,樂于接受先進的理論,一旦形成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就會毫不動搖地成為推動其他社會群體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堅力量。同時,在校大學生具有變動不居的流動性特點。學生不是職業,它是人生發展過程中經歷的一個階段,經過4年的大學教育后,最終又回流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實現從學生身份向真正社會人的轉變,這將對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將發揮巨大的社會引領和示范作用。
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獨特傳播環境
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優化育人環境,對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與各種環境因素的良性互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都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通常都是教育者有意營造特定的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環境,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對受教育者集中正面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者通過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對受教育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社會生活中鮮活的事實和詳實的數據為根據,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面宣傳中,在對錯誤思潮的分析批判中,使大學生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形成良好的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育人環境。endprint
三、優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雖然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具有其他渠道無法比擬的優勢和特點,但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進一步優化,將更好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使馬克思主義轉化為大學生內心的堅定信仰。
1.優化教學內容,澄清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誤解,堅定其馬克思主義信仰
當前,一部分大學生反感、排斥甚至拒絕馬克思主義,是因為受西方錯誤社會思潮等因素的影響,存在種種對馬克思主義的偏見和誤讀。改革開放給中國社會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泥沙裹挾、魚目混珠,混進各種社會思潮,造成人們思想的混亂,部分學生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下現實混為一談從而造成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上的偏頗和誤解。因此,澄清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誤解,還原真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高校進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的首要任務。針對當今大學生知識面廣、思維活躍等特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以“三貼近”原則為指導,注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的科學性與格序性,從青年大學生的期待視野入手,改變以往空洞的政治性說教,結合國際和國內的熱點問題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既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代性,又突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使學生折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來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現實問題,自覺抵制各種西方社會思潮的錯誤影響,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2.改革教學方式,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恰當教學方法的使用對于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重要影響。由于當代大學生知識理論儲備、社會實踐經驗有限,對黨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認識還不全面,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所以,堅持理論灌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但這種理論灌輸并非盲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改革教學方式,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化。改變教師過去居高臨下式的單向灌輸,更加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師生平等對話交流和學生自我教育為主,由過去的單一呆板說教向點滴滲透轉變,注重隱性教育。在討論式教學、參與式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熱情,變被動為主動,在思辨中引導學生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提高教師素質,注重教學藝術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主體,不僅要真學、真信馬克思主義,而且必須做到真懂馬克思主義,能夠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說清楚、講透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既熟悉和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又能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為當代大學生所理解和掌握。這同時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高教學藝術性,以大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認識上存在的疑點、情感上的敏感點以及容易發生共振的共鳴點為突破口,以大學生喜聞樂見、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形式,把馬克思主義抽象的理論形象化,把深邃的思想具體化,不斷提高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性的認同感,從而激勵他們真信、真學、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
總之,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既是時代賦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任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應當擔負的社會責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然成為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渠道。
參考文獻:
[1] 齊衛平.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J].北京支部生活,2010,(2).
[2] 駱郁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
[3] 馬寧.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J].教育評論,2009,(5).
[4] 鄭黔玉,郭燕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視閾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
[5] 趙歡春.積極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工作[J].江蘇高教,2011,(2).
[責任編輯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