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楊博文+黃昊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日益嚴重。為了探究影響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基于經濟學的視角,利用博弈論原理,構建、分析了會計信息主體之間的博弈模型,并據此提出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博弈論;會計信息失真;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33;F224.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0-0228-02
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日益嚴重。如國外的南方保健、泰科公司、雷曼兄弟等相繼曝光;國內證券市場也有達爾曼、五糧液、浙江JY集團、綠大地等大公司接連爆出會計信息造假的丑聞,會計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會計信息失真給社會和人民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些專家學者對會計失真問題進行了多角度的理論研究。本文運用博弈論的方法,通過構建、分析博弈模型,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進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會計信息相關主體之間博弈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一)外部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之間的博弈
1.模型的建立
首先,假定博弈雙方都只能做出純策略選擇,其中監管部門只可以選擇監管或不監管,而公司董事會只可以選擇允許提供真實信息或不允許提供虛假信息。其次,假定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都是理性的。再次,假設監管部門對公司實施監管的成本為e,公司造假并且監管部門沒有監管,監管部門的損失為E(E>e),公司造假監管部門監管,監管部門獲得的獎勵為F(F>e),公司董事會不允許提供真實信息獲得收益r,允許提供虛假信息獲得收益R(R>r),提供虛假信息被發現,公司董事會遭受損失m。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陣如圖1所示:
2.博弈模型的分析
根據圖1外部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分析可知,-E<-e<0,而F-e>0,由利益最大化原則可知監管部門會選擇對公司實施監管,以獲得F-e的利益。在外部監管部門實施監管的情況下,公司董事會有兩種選擇:一是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此時公司董事會獲得的利益是R-m;二是不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此時公司董事會獲得的利益是r,董事會選擇允許還是不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最終取決于R-m與r的大小關系。當R-m>r時,即董事會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所得的額外收益大于因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被發現所承擔的損失,董事會選擇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當R-m 圖1 外部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 (二)公司董事會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 1.模型的建立 首先,假定博弈雙方都只能做出純策略選擇,其中董事會只能選擇監管或不監管,經營者只能選擇違規或不違規。其次,假定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都是理性的。再次,假定董事會對經營者實施監管的成本為c,經營者違規提供虛假信息給董事會帶來的損失C(C>c),經營者提供真實信息獲得收益為n,違規提供虛假信息獲得收益N(N>n),違規提供虛假信息被董事會發現,經營者遭受損失為h。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陣如圖2所示。 圖2 董事會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 2.博弈模型的分析 根據圖2所示的公司董事會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和利益最大化原則,董事會將會選擇將損失降到最低,因為-C<-c<0,董事會將會選擇不監管,使損失降到零。在董事會不監管的條件下,經營者違規提供虛假信息獲得收益是N,不違規提供真實信息獲得收益n,由n (三)外部監管部門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 1.博弈模型的建立 首先,假定外部監管部門對公司實施監管的概率為p。其次,假定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都是理性的。再次,假定經營者提供真實信息獲得的收益是n,違規提供虛假信息獲得的收益是N(N>n),違規被外部監管部門發現,將遭受損失h,外部監管部門監管的成本為e,發現經營者違規獲得的獎勵為F,經營者違規給監管部門帶來的損失為E。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陣如圖3所示。 圖3 外部監管部門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 2.博弈模型的分析 根據圖3所示的外部監管部門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在已知外部監管部門對公司實施監管的概率為p的條件下,可以計算出經營者違規的期望收益E1和不違規的期望收益E2:E1 =(N-h)*p + N*(1-p)=N-h*p E2 =n*p +n*(1-p)=n 根據利益最大化原則,經營者會選擇使自己獲利最大的策略,因此經營者選擇違規還是不違規,主要取決于E1 和E2的大小。當E1大于E2時,即N-h*p>n N-n> h*p,這個式子中N-n是經營者違規獲得的收益與經營者不違規獲得的收益之差,h*p是指經營者違規遭受損失的期望值,由此判斷當經營者違規獲得的額外收益大于遭受損失的期望值時,經營者會選擇違規;當E1小于E2,即N-h*p 二、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降低外部監督成本 通過對以上3個博弈模型的分析發現,外部監管部門在保證會計信息真實的問題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外部監管成本較高,使得外部監管部門沒能充分發揮監管作用。因此,為了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應該降低外部監管成本,這主要包括完善外部監管體制,規范監管程序;改善會計檢查環境,節約人力物力;推廣先進檢查技術,提高檢查效率等措施。另外,在會計信息失真嚴重的情況下,外部監管部門應加大對公司會計信息的監管力度,使提供虛假信息的公司處于更大的風險中,以此減少公司違規的可能性。 (二)加大對違規者的懲罰力度 不論是公司提供虛假信息還是監管部門徇私舞弊,都應受到嚴厲的懲罰。如果不進行嚴格的民事處罰,那么監管部門的工作就不能落到實處,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也將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因此,為了杜絕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發生,應該加強對違規者的懲罰力度。這主要包括健全會計法律法規,從法律規范上制定更加嚴厲的法律責任;完善法律程序,使法規能夠得到行之有效的執行;提高對違規者的罰款額度,使違規者承擔更大的資金處罰。 (三)完善會計行業制度 首先,根據會計法和會計標準制定具體的行業會計制度,規范企業財務處理方式,使企業按照統一的會計標準進行會計核算。其次,建立單位財務會計制度、會計核算方法備案制度,要求各單位根據會計法、會計準則和行業會計制度的要求,制定本單位具體的財務會計制度和會計核算方法。最后,補充和完善現行的會計法律法規,從法律上明確監管部門和企業法人的會計責任,加大對會計信息監管強度,加重對虛假會計信息提供者的懲罰力度,進一步提高財會人員的從業門檻。 參考文獻: [1] 白秀英,張小明.基博弈論的會計信息失真分析[J].經濟論壇,2011,(11):196-199. [2] 楊東海.會計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2,36(9):131-133. [責任編輯 柯 黎]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日益嚴重。為了探究影響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基于經濟學的視角,利用博弈論原理,構建、分析了會計信息主體之間的博弈模型,并據此提出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博弈論;會計信息失真;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33;F224.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0-0228-02
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日益嚴重。如國外的南方保健、泰科公司、雷曼兄弟等相繼曝光;國內證券市場也有達爾曼、五糧液、浙江JY集團、綠大地等大公司接連爆出會計信息造假的丑聞,會計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會計信息失真給社會和人民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些專家學者對會計失真問題進行了多角度的理論研究。本文運用博弈論的方法,通過構建、分析博弈模型,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進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會計信息相關主體之間博弈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一)外部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之間的博弈
1.模型的建立
首先,假定博弈雙方都只能做出純策略選擇,其中監管部門只可以選擇監管或不監管,而公司董事會只可以選擇允許提供真實信息或不允許提供虛假信息。其次,假定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都是理性的。再次,假設監管部門對公司實施監管的成本為e,公司造假并且監管部門沒有監管,監管部門的損失為E(E>e),公司造假監管部門監管,監管部門獲得的獎勵為F(F>e),公司董事會不允許提供真實信息獲得收益r,允許提供虛假信息獲得收益R(R>r),提供虛假信息被發現,公司董事會遭受損失m。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陣如圖1所示:
2.博弈模型的分析
根據圖1外部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分析可知,-E<-e<0,而F-e>0,由利益最大化原則可知監管部門會選擇對公司實施監管,以獲得F-e的利益。在外部監管部門實施監管的情況下,公司董事會有兩種選擇:一是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此時公司董事會獲得的利益是R-m;二是不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此時公司董事會獲得的利益是r,董事會選擇允許還是不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最終取決于R-m與r的大小關系。當R-m>r時,即董事會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所得的額外收益大于因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被發現所承擔的損失,董事會選擇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當R-m 圖1 外部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 (二)公司董事會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 1.模型的建立 首先,假定博弈雙方都只能做出純策略選擇,其中董事會只能選擇監管或不監管,經營者只能選擇違規或不違規。其次,假定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都是理性的。再次,假定董事會對經營者實施監管的成本為c,經營者違規提供虛假信息給董事會帶來的損失C(C>c),經營者提供真實信息獲得收益為n,違規提供虛假信息獲得收益N(N>n),違規提供虛假信息被董事會發現,經營者遭受損失為h。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陣如圖2所示。 圖2 董事會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 2.博弈模型的分析 根據圖2所示的公司董事會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和利益最大化原則,董事會將會選擇將損失降到最低,因為-C<-c<0,董事會將會選擇不監管,使損失降到零。在董事會不監管的條件下,經營者違規提供虛假信息獲得收益是N,不違規提供真實信息獲得收益n,由n (三)外部監管部門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 1.博弈模型的建立 首先,假定外部監管部門對公司實施監管的概率為p。其次,假定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都是理性的。再次,假定經營者提供真實信息獲得的收益是n,違規提供虛假信息獲得的收益是N(N>n),違規被外部監管部門發現,將遭受損失h,外部監管部門監管的成本為e,發現經營者違規獲得的獎勵為F,經營者違規給監管部門帶來的損失為E。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陣如圖3所示。 圖3 外部監管部門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 2.博弈模型的分析 根據圖3所示的外部監管部門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在已知外部監管部門對公司實施監管的概率為p的條件下,可以計算出經營者違規的期望收益E1和不違規的期望收益E2:E1 =(N-h)*p + N*(1-p)=N-h*p E2 =n*p +n*(1-p)=n 根據利益最大化原則,經營者會選擇使自己獲利最大的策略,因此經營者選擇違規還是不違規,主要取決于E1 和E2的大小。當E1大于E2時,即N-h*p>n N-n> h*p,這個式子中N-n是經營者違規獲得的收益與經營者不違規獲得的收益之差,h*p是指經營者違規遭受損失的期望值,由此判斷當經營者違規獲得的額外收益大于遭受損失的期望值時,經營者會選擇違規;當E1小于E2,即N-h*p 二、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降低外部監督成本 通過對以上3個博弈模型的分析發現,外部監管部門在保證會計信息真實的問題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外部監管成本較高,使得外部監管部門沒能充分發揮監管作用。因此,為了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應該降低外部監管成本,這主要包括完善外部監管體制,規范監管程序;改善會計檢查環境,節約人力物力;推廣先進檢查技術,提高檢查效率等措施。另外,在會計信息失真嚴重的情況下,外部監管部門應加大對公司會計信息的監管力度,使提供虛假信息的公司處于更大的風險中,以此減少公司違規的可能性。 (二)加大對違規者的懲罰力度 不論是公司提供虛假信息還是監管部門徇私舞弊,都應受到嚴厲的懲罰。如果不進行嚴格的民事處罰,那么監管部門的工作就不能落到實處,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也將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因此,為了杜絕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發生,應該加強對違規者的懲罰力度。這主要包括健全會計法律法規,從法律規范上制定更加嚴厲的法律責任;完善法律程序,使法規能夠得到行之有效的執行;提高對違規者的罰款額度,使違規者承擔更大的資金處罰。 (三)完善會計行業制度 首先,根據會計法和會計標準制定具體的行業會計制度,規范企業財務處理方式,使企業按照統一的會計標準進行會計核算。其次,建立單位財務會計制度、會計核算方法備案制度,要求各單位根據會計法、會計準則和行業會計制度的要求,制定本單位具體的財務會計制度和會計核算方法。最后,補充和完善現行的會計法律法規,從法律上明確監管部門和企業法人的會計責任,加大對會計信息監管強度,加重對虛假會計信息提供者的懲罰力度,進一步提高財會人員的從業門檻。 參考文獻: [1] 白秀英,張小明.基博弈論的會計信息失真分析[J].經濟論壇,2011,(11):196-199. [2] 楊東海.會計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2,36(9):131-133. [責任編輯 柯 黎]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日益嚴重。為了探究影響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基于經濟學的視角,利用博弈論原理,構建、分析了會計信息主體之間的博弈模型,并據此提出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博弈論;會計信息失真;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33;F224.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0-0228-02
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日益嚴重。如國外的南方保健、泰科公司、雷曼兄弟等相繼曝光;國內證券市場也有達爾曼、五糧液、浙江JY集團、綠大地等大公司接連爆出會計信息造假的丑聞,會計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會計信息失真給社會和人民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些專家學者對會計失真問題進行了多角度的理論研究。本文運用博弈論的方法,通過構建、分析博弈模型,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進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會計信息相關主體之間博弈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一)外部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之間的博弈
1.模型的建立
首先,假定博弈雙方都只能做出純策略選擇,其中監管部門只可以選擇監管或不監管,而公司董事會只可以選擇允許提供真實信息或不允許提供虛假信息。其次,假定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都是理性的。再次,假設監管部門對公司實施監管的成本為e,公司造假并且監管部門沒有監管,監管部門的損失為E(E>e),公司造假監管部門監管,監管部門獲得的獎勵為F(F>e),公司董事會不允許提供真實信息獲得收益r,允許提供虛假信息獲得收益R(R>r),提供虛假信息被發現,公司董事會遭受損失m。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陣如圖1所示:
2.博弈模型的分析
根據圖1外部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分析可知,-E<-e<0,而F-e>0,由利益最大化原則可知監管部門會選擇對公司實施監管,以獲得F-e的利益。在外部監管部門實施監管的情況下,公司董事會有兩種選擇:一是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此時公司董事會獲得的利益是R-m;二是不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此時公司董事會獲得的利益是r,董事會選擇允許還是不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最終取決于R-m與r的大小關系。當R-m>r時,即董事會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所得的額外收益大于因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被發現所承擔的損失,董事會選擇允許公司提供虛假信息。當R-m 圖1 外部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 (二)公司董事會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 1.模型的建立 首先,假定博弈雙方都只能做出純策略選擇,其中董事會只能選擇監管或不監管,經營者只能選擇違規或不違規。其次,假定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都是理性的。再次,假定董事會對經營者實施監管的成本為c,經營者違規提供虛假信息給董事會帶來的損失C(C>c),經營者提供真實信息獲得收益為n,違規提供虛假信息獲得收益N(N>n),違規提供虛假信息被董事會發現,經營者遭受損失為h。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陣如圖2所示。 圖2 董事會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 2.博弈模型的分析 根據圖2所示的公司董事會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和利益最大化原則,董事會將會選擇將損失降到最低,因為-C<-c<0,董事會將會選擇不監管,使損失降到零。在董事會不監管的條件下,經營者違規提供虛假信息獲得收益是N,不違規提供真實信息獲得收益n,由n (三)外部監管部門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 1.博弈模型的建立 首先,假定外部監管部門對公司實施監管的概率為p。其次,假定監管部門與公司董事會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都是理性的。再次,假定經營者提供真實信息獲得的收益是n,違規提供虛假信息獲得的收益是N(N>n),違規被外部監管部門發現,將遭受損失h,外部監管部門監管的成本為e,發現經營者違規獲得的獎勵為F,經營者違規給監管部門帶來的損失為E。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陣如圖3所示。 圖3 外部監管部門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 2.博弈模型的分析 根據圖3所示的外部監管部門與經營者之間的博弈支付矩陣,在已知外部監管部門對公司實施監管的概率為p的條件下,可以計算出經營者違規的期望收益E1和不違規的期望收益E2:E1 =(N-h)*p + N*(1-p)=N-h*p E2 =n*p +n*(1-p)=n 根據利益最大化原則,經營者會選擇使自己獲利最大的策略,因此經營者選擇違規還是不違規,主要取決于E1 和E2的大小。當E1大于E2時,即N-h*p>n N-n> h*p,這個式子中N-n是經營者違規獲得的收益與經營者不違規獲得的收益之差,h*p是指經營者違規遭受損失的期望值,由此判斷當經營者違規獲得的額外收益大于遭受損失的期望值時,經營者會選擇違規;當E1小于E2,即N-h*p 二、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降低外部監督成本 通過對以上3個博弈模型的分析發現,外部監管部門在保證會計信息真實的問題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外部監管成本較高,使得外部監管部門沒能充分發揮監管作用。因此,為了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應該降低外部監管成本,這主要包括完善外部監管體制,規范監管程序;改善會計檢查環境,節約人力物力;推廣先進檢查技術,提高檢查效率等措施。另外,在會計信息失真嚴重的情況下,外部監管部門應加大對公司會計信息的監管力度,使提供虛假信息的公司處于更大的風險中,以此減少公司違規的可能性。 (二)加大對違規者的懲罰力度 不論是公司提供虛假信息還是監管部門徇私舞弊,都應受到嚴厲的懲罰。如果不進行嚴格的民事處罰,那么監管部門的工作就不能落到實處,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也將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因此,為了杜絕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發生,應該加強對違規者的懲罰力度。這主要包括健全會計法律法規,從法律規范上制定更加嚴厲的法律責任;完善法律程序,使法規能夠得到行之有效的執行;提高對違規者的罰款額度,使違規者承擔更大的資金處罰。 (三)完善會計行業制度 首先,根據會計法和會計標準制定具體的行業會計制度,規范企業財務處理方式,使企業按照統一的會計標準進行會計核算。其次,建立單位財務會計制度、會計核算方法備案制度,要求各單位根據會計法、會計準則和行業會計制度的要求,制定本單位具體的財務會計制度和會計核算方法。最后,補充和完善現行的會計法律法規,從法律上明確監管部門和企業法人的會計責任,加大對會計信息監管強度,加重對虛假會計信息提供者的懲罰力度,進一步提高財會人員的從業門檻。 參考文獻: [1] 白秀英,張小明.基博弈論的會計信息失真分析[J].經濟論壇,2011,(11):196-199. [2] 楊東海.會計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2,36(9):131-133.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