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藝娜
摘要:小提琴是一種表現能力優秀的西式樂器,在其演奏中需要應用左手與右手的多種技巧。其中,左手的技巧十分關鍵,如顫指、滑音、泛音等,是小提琴演奏個性化與多樣化的展現。顫指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技巧,是每一位小提琴演奏必須掌握的技能。本文簡要概述小提琴左手顫指的技巧分類,探究其在當代中西方音樂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提琴 演奏技巧 左手顫指 分類及應用
小提琴數百年前誕生于意大利,是一種音色優美的樂器,深受人們的喜愛,更是眾多音樂大師們展示才華的依托。最初,小提琴被應用于宮廷音樂以及教會音樂之中,要求演奏平穩莊重,展現出肅穆高雅的氛圍。但是,隨著以帕格尼尼為先導的浪漫主義音樂家們的創新與突破,小提琴顫指、和弦以及右手跳弓、頓弓等技法被不斷發展出來。到了20世紀,小提琴的顫指已經成為一門普及性的技術了。
一、顫指技巧的分類
顫指技巧,按照發力部位的不同,可以分為四大類,即:手指顫指、手腕顫指、手臂顫指和混合顫指。每種分支技法都有其音樂表現上的不同特色。
(一)手指顫指
以手指為顫指的發力部位,其他左手關節隨著手指的運動而配合性地小幅度運動。早期的浪漫主義演奏者們,最初就是利用手指的顫指來進行古典曲目的演奏,因為手指顫指的動作精細,能夠進行一些微小快速的靈動變化。但是熟練掌握手指顫指,是具有較高的難度的。近現代的音樂大多數利用手腕顫指與手臂顫指來演奏,先掌握手腕顫指與手臂顫指之后,才能更容易學習手指顫指的技巧。
(二)手腕顫指
以手腕為中心進行顫指,手指的運動方向與手腕相反。在手腕動作時,如果手腕向琴頭的方向運動,則手指與小提琴的指板之間的角度隨之漸漸縮小;如果手腕向琴尾方向運動,則手指角度隨之變大。在練習時,從易到全,左手先從三把位開始練習,熟練掌握之后,可以進行其他難度更高的把位的訓練。
(三)手臂顫指
以肘部為發力點,手腕與手指不進行主動的發力,手指與手腕被動地隨前臂的運動而動作。為了保證手指觸弦的靈活,應該要在手臂顫指時,保持前臂其他關節處于較為放松的狀態。練習時,也從最為簡單的三把位開始練習,同時,因為手臂顫指的動作幅度太大,不容易精確操作,練習曲目可以挑選一些較慢的曲目,由慢到快來逐漸掌握手臂運動的熟練程度。
(四)混合顫指
掌握好手臂顫指、手腕顫指和手指顫指之后,可以將三者結合起來混合應用。因為手臂顫指的幅度大,操作精度低,手指顫指的動作范圍又較小,手腕顫指的操作范圍雖然在兩者之間,但是精度與力度都不夠強。實際演奏中,將三者混合應用,根據不同曲目的特點來臨場發揮,往往能有更好的效果。
二、顫指技巧的中西方音樂作品中的應用
(一)顫指在西方音樂曲目中的應用
在巴洛克時期,音樂風格突出宏大莊重,對于抒情性的要求較高。那個時期的小提琴演奏家們并沒有過多使用顫指,以巴赫的作品為例,主要是突出純凈的音色特點,只有在個別出為了抒情而少量應用慢速顫指。
到了古典主義音樂時期,音樂風格變得輕快。這個時期的許多著名音樂家,都開始采用顫指技巧來增加曲目的抒情和靈動。如貝多芬的《第5號F大調小提琴演奏曲》中,他就應用了手腕顫指來增強曲子的抒情性,然后又在幾節速度較快的樂章中加入小幅度的顫指來增加清新歡快的靈動氣息。
貝多芬的《第5號F大調小提琴演奏曲》譜例
進入浪漫主義音樂時期,音樂的架構更加自由,配樂變得豐富多彩。帕格尼尼為代表的小提琴名家廣泛應用顫指。帕格尼尼般他將左手顫指應用在低音弦與低把位上,以慢速的大幅度顫動來增強樂曲的抒情感,其《G弦詠嘆調》就是典型。之后,顫指的應用領域從抒情與歌唱性延伸到更大范圍,在高把位的應用中,也不斷被采用。不同的演奏家更是發展出了個人風格明顯不同的顫指技巧。
帕格尼尼的《G弦上的詠嘆調》譜例
(二)顫指技巧在中國音樂中的應用
事實上小提琴的左手顫指,不僅僅只是在西式的小提琴或者中提琴等樂器中應用。中國的二胡、板胡等拉弦類樂器中也都離不開顫指技巧。因此,在許多借鑒二胡曲改編的中國音樂的小提琴曲中,其顫指、滑音技巧也大量借鑒了二胡演奏的顫指技巧。如小提琴曲《梁祝》,這首中國民族音樂特色濃厚的小提琴曲中,將利用二胡混合顫指表達悲戚之感的特色發揮地非常出眾。
小提琴曲《梁祝》譜例
三、結語
小提琴演奏中,左手有許多技巧,顫指、滑音、泛音等,熟練掌握這些技巧,并且在演奏中適當而巧妙地綜合應用,能夠使小提琴演奏變得豐富多樣,更能有效得進行曲目的內涵情感表達,提高曲目的藝術性。顫指,作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技巧之一,有多種應用手法,應該要反復練習,并且學會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