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靜
[摘 要]“生本課堂”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應通過轉變角色、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和作業改革等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落實,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語文課堂;生本課堂;教師角色
華南師范大學郭思樂教授說過:“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它的教育宗旨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秉承這一理念,教師要重新思考傳統課堂的弊端:師本主義、書本主義、考本主義橫行,嚴重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磨滅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不到樂趣,而且效率低下,甚至厭學情緒嚴重。而“生本課堂”倡導的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徹底解放兒童。
一、轉變教師角色
傳統語文課堂是以“教師、課本、學生”三點為中心,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最后教師小結,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是主體,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只能做知識的容器,而生命中更重要的東西,如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新思維的開拓、獨立人格的養成,絲毫沒有得到鍛煉與提高。
落實到生本的語文課堂上,教師的任務是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保證他們有獨立的活動空間、人格空間和學習空間。教師要給學生空間,讓他們自主學習。同時創設情景,引發學生自我意識的產生,并不斷強化。
生本課堂最大的特點,不是“教”決定“學”,而是“教”引導“學”,為“學”服務,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在這里,教師的角色不再是權威的指揮官或者賽場的裁判,而是活動的促進者、平等的合作者、謙虛的傾聽者、真誠的賞識者、得體的協調者、資源的開發者、得法的組織者。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生本課堂必不可少的學習方式。隨著年級的增高,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優勢越來越明顯,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交流,集思廣益,學生們互相學習、互相激勵、互相促進,極易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從而拓展思維。如《詹天佑》一課的學習,在小組合作探究“詹天佑如何讓火車爬上陡坡”這個問題時,各個小組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每個成員都參與其中,積極出謀劃策。在課堂展示環節,有的小組采用畫圖法,有的小組采用實物演示法,甚至有的小組采用真人表演來展示火車爬陡坡……通過討論實踐,課文難點順利解決了,更讓人欣慰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想是自由的,心情是愉悅的,思維是活躍的,學習也是高效的。
那么,教師應如何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習效率呢?
1.學生自由組合小組,并選出小組長。幾個關系親密的朋友走到一起,自發組成一個小集體,大家推選核心人物當組長。在這樣融洽、有共同語言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得到提高。
2.教師生動示范。生動的示范,就像一部好看的電影,教師可以用自己的情感影響孩子,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合作的成功就是快樂學習的源泉。教師的生動示范,會使學生的合作既得法,又有效。
3.讓學生參與到形式多樣、新穎有趣的游戲、競賽等活動之中。孩子天性愛玩,我們可以把一些機械重復、枯燥乏味的朗讀、練習變為趣味性的活動。如開展小組擂臺賽、開火車、奪紅旗、小組合作演一演等游戲活動,使學生們在玩樂中鞏固知識、培養能力、增長智慧、發展個性。
三、改革家庭作業
追求“生本課堂”,作業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有效的語文作業,讓語文作業成為學生增加知識和豐富生活的向導,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真正減輕課業負擔,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和素質,為新課標下的語文學習增添活力。
1.前置性作業。“生本課堂”的教學原則是: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教少學多,不教而教,以學定教。教師把第二天課程的教學目的、要求,變成學生先學的一個前置性作業——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先學,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有準備的頭腦進入課堂、進行學習。
恰當的前置性作業可以讓課內的學習更深入,課內的交流更寬泛。而且教師的“教”是以學生已有的思考基礎和知識基礎來確定教的內容和教的形式,來更好地為學生的“學”服務。它給我們的課堂,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幫助,讓學生們更自信,最大程度地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也給我們的課堂帶來豐富的知識和學習樂趣,從而使學生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學習,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延展性作業。新課標強調,語文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注重課內和課外的有機結合。因此,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立足課內,注目課外,拓展性布置課外閱讀作業。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