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
〓〓生物教學的改革應注重生物問題研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此談談問題教學法在生物課堂中的運用。
〓〓一、在導入新知識時運用問題教學法
〓〓例1:在講授人教版必修1第6章第1節《細胞增殖》的教學時,可創設一些貼近人體生理的問題情境:(1)人體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但每天都有大量的細胞死亡,如果沒有細胞的新生,我們的生命會怎樣?新的細胞是怎樣產生的?(2)最初的人體只有一個細胞,這一個細胞如何發育成多細胞的人體?(3)地球上有一類簡單的生物,它們的整個身體只有一個細胞構成,它們是如何繁衍后代的?把學生導入到細胞分裂來。
〓〓二、在探究式課堂教學上運用問題教學
〓〓例2:在講授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2節《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教學時,采用此種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脂溶性物質極易通過細胞膜,并且細胞膜很容易被脂溶性溶劑所溶解。你認為,這一事實說明細胞膜的組成成分中應有什么物質?(2)科學研究發現:細胞膜易被蛋白酶水解,說明細胞膜的組成成分中有何種物質?(3)細胞膜中只有蛋白質和脂類這兩種物質嗎?(4)1925年荷蘭科學家高特和格倫德把紅細胞的磷脂抽提出來,在水面上鋪成單分子層,結果發現磷脂分子排成單層后的面積恰好等于紅細胞膜表面積的兩倍。這說明什么?為何這樣?(5)蛋白質和糖類物質在膜上又是如何分布的?通過問題教學,學生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既獲得了知識,又學會了對某些具體問題的分析研究的方式方法。
〓〓三、在概念教學上運用問題教學法
〓〓例3:在講授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4節《免疫調節》的教學時,對于免疫系統的組成,設問:(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2)什么是免疫細胞?包括哪些細胞?它們有什么不同?(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質?包括哪些?
〓〓對于體液免疫,問題有:(1)什么是抗原?大多數抗原進入內環境后首先被什么細胞處理?(2)抗體的本質是什么?它是怎么產生的?它是如何起作用的?(3)體液免疫的過程是怎樣的?請用文字和箭頭的形式表示體液免疫的過程。
〓〓對于細胞免疫,問題是:(1)吞噬細胞在其中起什么作用?(2)效應T細胞有沒有接觸抗原?(3)你能說出記憶細胞的作用嗎?(4)細胞免疫的結果是什么?最后抗原是如何消滅的?學生通過問題的思考,理解辨析概念之間的關系,記憶深刻。
〓〓四、在生物實驗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
〓〓例4:在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1節,“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中,教材選用紫色洋蔥和0.3g/mL蔗糖溶液做實驗材料。紫色洋蔥有紫色大液泡,實驗效果好,是理想的實驗材料,但是如果不用洋蔥,還可以用什么材料呢?對比洋蔥,引導學生理解材料的重要性。對于為什么用0.3g/mL濃度的蔗糖溶液,設問“用0.5g/mL蔗糖溶液替代0.3g/mL蔗糖溶液來做實驗,可以嗎?”“能不能用適宜濃度的NaCl溶液替代0.3g/mL蔗糖溶液?”學生經過討論、思考與實驗探究,最終理解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原理。
〓〓五、在生物復習歸納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
〓〓例5:人教版必修1第5章第3節《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碳循環的復習,由一些問題可將知識串起來。(1)物質循環概念中的物質是指什么?循環的范圍在哪里?(2)在無機環境中碳以哪些形式存在?(3)在生物群落中碳以什么形式存在?循環的渠道是什么?(4)無機環境中的碳進入生物群落的途徑有哪些?(5)生物群落中碳回到無機環境的途徑有哪些?(6)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以什么形式進行循環?(7)碳循環平衡被打破會給環境帶來什么影響?(8)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相比有什么特點?與能量流動有什么關系?
〓〓六、 在習題中運用問題教學法
〓〓例6:已知豌豆種皮灰色(G)對白色(g)為顯性,子葉黃色(Y)對綠色(y)為顯性 ,以基因型為ggyy的豌豆母本,與基因型為GgYy的豌豆雜交,則母本植株所結子粒的表現型
A.全為灰色種皮黃子葉
B.灰色種皮綠子葉
C.白色種皮黃子葉
D.白色種皮綠子葉、白色種皮黃子葉
〓〓答案為D。為什么沒有灰色種皮呢? 學生很難理解。在分析此題目時,為解決這個問題可設計這樣幾個問題:(1)子葉由什么細胞發育而來?其遺傳物質與父方和母方都有關嗎?一個豌豆植株上所結種子中子葉的顏色一定都相同嗎?(2)種皮由什么結構發育而來?其遺傳物質與父方和母方都有關嗎?(3)一個豌豆植株上所結種子種皮的顏色一定都相同嗎?(4)前后兩代植株所結種子種皮顏色分別由誰的基因型決定?學生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很容易糾正理解上的錯誤,比單純由教師講解訂正效果要好得多。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