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肖
教育家斯賓塞曾說“教育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帶有樂趣”。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與個體的認知過程有著密切的聯系。愉快是一種積極的情緒,它能促進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認識過程的運轉,提高人們行動的效率。創設愉快和諧的地理課堂教學氛圍,它能使每一個學生受到愉快和諧的地理課堂教學氛圍感染而產生愉悅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課堂永遠對學生有一種魅力,感受愉快的課堂生活,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如何創設愉快和諧的地理課堂教學氛圍是廣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持續關注的問題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本人在總結前人教學經驗的基礎之上,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要創設愉快和諧的地理課堂教學氛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關注學生情感教育,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強化師愛的作用,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建愉快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要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不要高高在上,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處處以為學生好為理由,不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見,不善于與學生進行思想的溝通,這樣使學生對老師敬而遠之,嚴重的可能發生師生的矛盾,不可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這種不和諧的師生關系帶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是很難創建起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的。其次,老師要有大愛無疆、大愛無痕的寬廣情懷,以春雨潤無聲般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學生的學習成績、道德品質、心理素質、家庭經濟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老師在平時與學生的交流或教學等各種活動中要時刻注意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課堂上提問學生也要盡可能地提問到每一位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回答問題、展現自我的機會。切忌厚此薄彼,否則會使部分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的冷落,不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最后,關注學困生。大多數學困生主要是學習方法不科學,積累的問題太多,學習自信心不強等原因造成的,這部分學生非常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課堂上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漠不關心,不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不利于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的創建。要關注學困生,就要多與學困生進行心理上的溝通,及時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并進行表揚,課外多給學困生進行必要的輔導,幫助學生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二、加強學科知識的滲透,創設愉快學習的原動力。地理是一門內容包羅萬象的自然科學,它與很多的學科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系,很多學科的內容都包含有深刻的地理原理和地理意義,借助一些學科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角度進行分析,為學生創設一個愉快學習的原動力。
1. 借用詩歌、諺語、謎語,講解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詩歌、諺語、謎語由于具有比較特殊的格式、形式,它們具有較強的語言感染力,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被廣大學生而熟悉。而很多的詩歌、諺語、謎語等都是描述了地理原理或地理現象,所以,在恰當的時間引用學生熟悉的恰當的詩歌、諺語、謎語等,既能愉悅學生的心情、活躍課堂的氛圍,又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的地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往往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氣候》這一內容時,可以引用諺語“早穿棉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來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干燥少雨的氣候特征,使學生加深了對這種氣候特征的理解。又如在學習《中國地理》中有關黃土高原這一內容時,帶領全班同學引吭高歌《黃土高坡》一曲,特別引導學生注意歌詞“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還是我的家我的家”,提問學生是否能把歌詞改為“不管是東北風還是西南風,還是我的家我的家”?這一提問使學生從地理的角度進行討論其原因,討論過后再引導學生學習黃土高原有關的地形、植被、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的措施等,這一歌謠成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活躍課堂氛圍的引子。
2. 活用歷史故事,激發學生探討的欲望。很多歷史故事的發生都具備一定的天時、地利等因素,而這些天時、地利實際上是一些地理原理及地理現象。通過歷史故事來活躍課堂氛圍,再從地理的角度來追溯分析歷史故事發生的天時、地利等因素,這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加強學科之間知識的滲透,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學習東亞的季風、洋流等內容時,我常引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這一重要的歷史故事,引導學生分析日本所選擇的天時(冬季,太平洋上盛行西北風,艦隊順風航行,同時,冬季氣溫較低,洋面霧氣較濃,艦隊不容易被發現)及地利(沿北太平洋暖流順水航行)。用地理原理和地理現象追溯分析歷史故事發生的天時、地利等因素,是很多地理教師激發學生學習地理欲望的方法,也是中學地理考試的方向之一。
三、轉變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營造和諧的地理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很多情況下老師只能自問自答,或者是老師總是怕學生不能掌握課本的知識而統統在課堂上給學生詳細地講解,占據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角色,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很難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整節課教學氛圍死氣沉沉,教學效果很難達到要求,這與現代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馳。要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必須堅持維護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主體”的角色。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遵循“自主學習、參與合作、互動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沿著一定的探究路線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之上,主動參與班上的小組合作,通過自主探究參與集體間的互動探究來獲取新知識,始終將學生推向自主探究新知識的最前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參與集體間的互動探究來獲取新知識,這樣可以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的成功感,從而增強他們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意識,充分體現了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角色,為創設和諧的地理課堂教學氛圍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初中地理《南亞地區》時,引導學生沿著研究區域地理的探究路線,從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湖泊→植被→資源→工業→農業→城市、港口→人口、人種等這一探究路線進行探究,并且探究各因素之間存在的關系,自主探究之后可以參與小組的相互合作探究。事實證明,教師通過激發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之后和參與小組的相互合作探究來獲取新知識,這比老師“滿堂灌”效果更加好,課堂教學的氛圍更加能使學生愉悅。
四、加強自身素質,打造“愉快教師”形象。營造愉快和諧的地理課堂教學氛圍,老師要有比較高的教學業務水平。生動幽默的語言,恰到好處的比喻,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就像是一劑“調味品”,往往給沉悶的課堂教學帶來活躍的氛圍。如我們可把足球強國意大利的主體輪廓圖形比作一只長筒靴,而西西里島比作一只足球;也可以把中國的主體輪廓比作一只雄雞。其次,教師要及時掌握并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及使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日新月異,圖、形、聲融為一體,給學生的視聽帶來全新的感覺,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利于老師營造愉快和諧的地理課堂教學氛圍。最后,老師要永遠保持寬容、平和、快樂的心態。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老師面對的都是幾十個活蹦亂跳、紀律性較差的學生,課堂教學過程中都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不自覺的嘈話、打鬧等,老師要以寬容、大度的態度,巧妙的融而消之,如及時的提醒、眼睛的注視、幽默的調侃等,不能動輒發火,嚴厲批評教育甚至采用體罰的方式來對待學生,否則,愉快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將很難維持。同時,課堂上老師要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因為老師的微笑對學生會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它會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心境和積極向上的求知情趣,更加有利于營造和諧的地理課堂教學氛圍。
作為中學地理教師,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背負著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轉變的艱巨任務。只要我們努力探索,營造出愉快和諧的地理課堂教學氛圍,使地理課堂教學活動充滿魅力,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的快樂,一定能扎扎實實的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