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娟
摘要:高中美術教學的著眼點是改變學生在單純地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求,并重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提高
優化美術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已成為學科教改研究的課題之一。作為美術教師,對目前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對課堂結構的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教師素質現代化,是課堂教學結構改革的關鍵
教師素質現代化具體體現為具有現代的藝術價值觀念和教育思想;具有時代眼光,富于進取和創新精神;具有廣博的藝術專業知識和扎實的藝術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藝術特長;掌握藝術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具有較強的藝術教育管理能力;具有吸收新信息,自我更新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改變教師陳舊的教學思想觀念,課堂教學改革才能深入。任何改革都離不開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要使教學改革符合素質教育的特點,不走形式。就必須加強教師的理論素養,使其成為現代教育理論的執行者和探索者。教師是教學開展的實施者和組織者,他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水平。始終以現代教育理論的要求來提醒自己,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法有新意,同時對學生的學法也要有創意,這樣才能在教學中不斷進行探索和總結。可以說,教師素質現代化是教改成功的關鍵。
二、優化美術課堂結構,是提高美術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
美術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除了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及教學手段的使用等外,我以為,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是關鍵,設計新穎﹑獨特﹑合理能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美術教學中存在的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得以解決。美術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決定了一堂課的方向,是采用以傳統式的教學,還是以現代化素質教育的教學;是教師以教為主,還是以學生主動參與為主的教學形式,都在教學結構中體現。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主要是按教學內容的要求來進行的,一堂課一般分為激發學習動機——復習舊課——講授新知識——鞏固運用——檢查評價五部分組成,其為傳統課的教學結構。而現代課堂的教學結構是因教材內容而異,一般可形成觀察欣賞激趣——發現探索嘗試——講解示范點撥——練習討論輔導——師生評點反饋的教學新結構形式。其形式較能符合素質教育的特征,能注重對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發現問題﹑怎樣加工信息及培養合作精神和創造意識等能力的培養。
(一)觀察欣賞激趣。好奇心﹑求知欲的培養是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條件,為此,在藝術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啟發式教學,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學生逐漸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和善于思考的技能,增強自信,激發創造性思維的動機。創設情境的途徑與方法很多,教師可根據條件和教材內容合理選擇。如語言描繪﹑ 實物演示﹑ 音樂渲染﹑ 游戲﹑ 猜謎等方法。
(二)發現探索嘗試。其理論依據是根據杜威、布魯納等人的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學生學習的現有經驗要繼續不斷地改造,因此,教學不應該只是講和聽,而是必須通過親身活動感受、發現和升華。這一階段的教學必須在上一階段教學的影響來進行,同樣必須設置新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考,發現問題到探索嘗試的過程。
(三)講解示范點撥。美術是視覺藝術,要求美術教學要用直觀性的教學原則。這里所指的(講解示范點撥)不再是傳統教學中僅以教師示范為主﹑學生單純模仿的教學形式,而是借助于學生已經探索嘗試的基礎上,教師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來進行講解,并局部示范點撥,示范點撥必須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局部調整,使學生作品一下變得精彩,可謂神來之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興趣。
(四)練習討論輔導。美術課有視覺觀察的練習﹑ 造型技法的練習﹑ 工具材料使用操作的練習﹑ 思維能力上的練習等等,每次練習都必須目的明確,要求具體,深淺程度適中,并在練習活動實踐中獲得知識和能力,在這里特別強調了討論,是由于在練習過程中由一人或幾人共同完成,對設計形式及材料的選擇和運用進行有益的討論,教師只是在關鍵的設計形式美感上提出有益的建議,使練習進行得更順利更具特色。
(五)師生評點總結。教學中的信息反饋既能使學生了解反應自己活動中的有關信息,也能了解到反映活動的結果和預期目的之間的偏離信息,然后再發出糾正信息,糾正錯誤的反應活動,達到教學目的的要求。我們知道,學習的最終結果是在于每一堂課的學習都能使學生不僅掌握技能,更主要的是學生能明白知識技能形成的過程。這里的反饋是雙邊的,一方面是教師從練習評點中發現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能及時糾正。另一方面也是學生在學習中的自我反饋,通過對自己的了解剖析反省,進行自我評判,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思想,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動力系統,以獲得預期的學習效果。
以上幾方面只是現代課堂教學結構中較為常見的形式,也是在教改中不斷摸索出來的,可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而進行適當地調整和增減,以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