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亞玲
摘要:英語語法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對于如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法,提出了幾個“巧”:巧設語境;巧在發現規律; 巧用游戲。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學生思維;發現規律
學習英語語法規則是為了掌握語言,進行交際,不能為學語法而學語法。語法學起來有些枯燥,為了使枯燥的英語語法讓同學們能學的輕松、愉快, 我們的英語教學必須在方法上有所創新,有所提高,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一、巧設語境
我在農村教學,沒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可用。只能用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作為素材。如:學習過去進行時,我在前一天的課外活動用手機悄悄的錄制了學生的課外活動,上課時放在大屏幕上,以便同學們對過去進行時能夠理解,使他們有話可說,不再進行枯燥的語法課。上課時我問:Do you like to watch a movie? 學生回答:Yes.同學們看到他們自己出現在大屏幕上時都很吃驚,他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根據短片我說:
A:What was Shi Leilei doing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B:Shi Leilei was cleaning the blackboard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A:Was Shi Leilei doing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B:Yes,he was. ∕ No, he wasnt
然后我將這兩個句子寫在黑板上,學生看完短片后爭先恐后的再自己編對話。
A: What were Ma Jinxue and Zhu Yingjun doing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B: Ma Jinxue and Zhu Yingjun were playing ping-pong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A: Were Ma Jinxue and Zhu Yingjun doing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B: Yes,they were. ∕ No, they werent
這樣一來為學生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英語的氛圍。同學們很容易的就掌握了過去進行時。情景式的教學把使英語課堂教學形象化、趣味化、交際化,從而達到教好語法的目的。
二、巧在發現規律
以前聽過有這么一句話:“世界上本來就沒有路,路是人走出來的”。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面前有很多選擇,就看自己會選擇哪一條路,教學語法也是一樣的,要想讓學生能夠更好去掌握語法,我們有時候要想方設法,想出一些“高招”,讓學生能夠更容易去理解,學習起來能夠事半功倍。例如:我在教被動語態的時候,我總結出了一點規律,那就是“主變賓、賓變主”教學法。
即:主變賓、賓變主,謂語動詞變被動。
注:主變賓即主語變為介詞by的賓語。
當學生掌握了一些學習上小規律后,他們能夠很好地去理解,從而有利于以后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促進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是“一石二鳥”的方法。
三、巧用游戲,活躍教學
心理學家說,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世界,渴求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語法教學一向被認為是“枯燥無味”的代名詞,很多學生認為語法難學,沒有意義,所以語法教學一定要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若能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不僅可以復習和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現在進行時的語法內容時,我設計猜測游戲,把同學們分成5-6個小組,讓一位學生做動作,小組內的其他同學猜動作,運用句型:“Whats he /she doing? He /She is doing?”猜測動作。
教學“身體部位”時,我將全班分成3-4個小組,每組由一位學生發出指令,例如:finger and head; knee and hand; foot and leg;其他學生按照指令指出這些身體部位;然后小組之間交換做這些動作。在這樣的趣味性活動中,學生既掌握了新的這些內容,也復習了已學的詞匯,同時還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我認為,掌握和運用語法知識對于獲得言語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學習語言,尤其是學習外語,不學習語法是根本不行的。只有學生有了一定的語法功底,才能輕輕松松學好英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法學習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英語在我國是一門外語,我們無法回避它。
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不能簡單地予以淡化,教師在教學中應堅持“優化而不是淡化語法教學”的原則。初中語法教學應采用“歸納為主,演繹為輔”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和想象能力,引導學生主動獲得語法知識,借助語境,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方式是多樣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幾種外,還有格言警句順口溜法,歸納總結法等,作為英語教學者,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從而優化英語語法的教學方式。當然,我們更應該記住,語法教學不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是一種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內容和手段。
摘要:英語語法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對于如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法,提出了幾個“巧”:巧設語境;巧在發現規律; 巧用游戲。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學生思維;發現規律
學習英語語法規則是為了掌握語言,進行交際,不能為學語法而學語法。語法學起來有些枯燥,為了使枯燥的英語語法讓同學們能學的輕松、愉快, 我們的英語教學必須在方法上有所創新,有所提高,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一、巧設語境
我在農村教學,沒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可用。只能用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作為素材。如:學習過去進行時,我在前一天的課外活動用手機悄悄的錄制了學生的課外活動,上課時放在大屏幕上,以便同學們對過去進行時能夠理解,使他們有話可說,不再進行枯燥的語法課。上課時我問:Do you like to watch a movie? 學生回答:Yes.同學們看到他們自己出現在大屏幕上時都很吃驚,他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根據短片我說:
A:What was Shi Leilei doing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B:Shi Leilei was cleaning the blackboard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A:Was Shi Leilei doing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B:Yes,he was. ∕ No, he wasnt
然后我將這兩個句子寫在黑板上,學生看完短片后爭先恐后的再自己編對話。
A: What were Ma Jinxue and Zhu Yingjun doing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B: Ma Jinxue and Zhu Yingjun were playing ping-pong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A: Were Ma Jinxue and Zhu Yingjun doing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B: Yes,they were. ∕ No, they werent
這樣一來為學生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英語的氛圍。同學們很容易的就掌握了過去進行時。情景式的教學把使英語課堂教學形象化、趣味化、交際化,從而達到教好語法的目的。
二、巧在發現規律
以前聽過有這么一句話:“世界上本來就沒有路,路是人走出來的”。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面前有很多選擇,就看自己會選擇哪一條路,教學語法也是一樣的,要想讓學生能夠更好去掌握語法,我們有時候要想方設法,想出一些“高招”,讓學生能夠更容易去理解,學習起來能夠事半功倍。例如:我在教被動語態的時候,我總結出了一點規律,那就是“主變賓、賓變主”教學法。
即:主變賓、賓變主,謂語動詞變被動。
注:主變賓即主語變為介詞by的賓語。
當學生掌握了一些學習上小規律后,他們能夠很好地去理解,從而有利于以后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促進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是“一石二鳥”的方法。
三、巧用游戲,活躍教學
心理學家說,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世界,渴求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語法教學一向被認為是“枯燥無味”的代名詞,很多學生認為語法難學,沒有意義,所以語法教學一定要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若能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不僅可以復習和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現在進行時的語法內容時,我設計猜測游戲,把同學們分成5-6個小組,讓一位學生做動作,小組內的其他同學猜動作,運用句型:“Whats he /she doing? He /She is doing?”猜測動作。
教學“身體部位”時,我將全班分成3-4個小組,每組由一位學生發出指令,例如:finger and head; knee and hand; foot and leg;其他學生按照指令指出這些身體部位;然后小組之間交換做這些動作。在這樣的趣味性活動中,學生既掌握了新的這些內容,也復習了已學的詞匯,同時還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我認為,掌握和運用語法知識對于獲得言語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學習語言,尤其是學習外語,不學習語法是根本不行的。只有學生有了一定的語法功底,才能輕輕松松學好英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法學習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英語在我國是一門外語,我們無法回避它。
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不能簡單地予以淡化,教師在教學中應堅持“優化而不是淡化語法教學”的原則。初中語法教學應采用“歸納為主,演繹為輔”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和想象能力,引導學生主動獲得語法知識,借助語境,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方式是多樣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幾種外,還有格言警句順口溜法,歸納總結法等,作為英語教學者,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從而優化英語語法的教學方式。當然,我們更應該記住,語法教學不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是一種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內容和手段。
摘要:英語語法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對于如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法,提出了幾個“巧”:巧設語境;巧在發現規律; 巧用游戲。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學生思維;發現規律
學習英語語法規則是為了掌握語言,進行交際,不能為學語法而學語法。語法學起來有些枯燥,為了使枯燥的英語語法讓同學們能學的輕松、愉快, 我們的英語教學必須在方法上有所創新,有所提高,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一、巧設語境
我在農村教學,沒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可用。只能用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作為素材。如:學習過去進行時,我在前一天的課外活動用手機悄悄的錄制了學生的課外活動,上課時放在大屏幕上,以便同學們對過去進行時能夠理解,使他們有話可說,不再進行枯燥的語法課。上課時我問:Do you like to watch a movie? 學生回答:Yes.同學們看到他們自己出現在大屏幕上時都很吃驚,他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根據短片我說:
A:What was Shi Leilei doing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B:Shi Leilei was cleaning the blackboard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A:Was Shi Leilei doing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B:Yes,he was. ∕ No, he wasnt
然后我將這兩個句子寫在黑板上,學生看完短片后爭先恐后的再自己編對話。
A: What were Ma Jinxue and Zhu Yingjun doing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B: Ma Jinxue and Zhu Yingjun were playing ping-pong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A: Were Ma Jinxue and Zhu Yingjun doing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B: Yes,they were. ∕ No, they werent
這樣一來為學生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英語的氛圍。同學們很容易的就掌握了過去進行時。情景式的教學把使英語課堂教學形象化、趣味化、交際化,從而達到教好語法的目的。
二、巧在發現規律
以前聽過有這么一句話:“世界上本來就沒有路,路是人走出來的”。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面前有很多選擇,就看自己會選擇哪一條路,教學語法也是一樣的,要想讓學生能夠更好去掌握語法,我們有時候要想方設法,想出一些“高招”,讓學生能夠更容易去理解,學習起來能夠事半功倍。例如:我在教被動語態的時候,我總結出了一點規律,那就是“主變賓、賓變主”教學法。
即:主變賓、賓變主,謂語動詞變被動。
注:主變賓即主語變為介詞by的賓語。
當學生掌握了一些學習上小規律后,他們能夠很好地去理解,從而有利于以后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促進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是“一石二鳥”的方法。
三、巧用游戲,活躍教學
心理學家說,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世界,渴求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語法教學一向被認為是“枯燥無味”的代名詞,很多學生認為語法難學,沒有意義,所以語法教學一定要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若能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不僅可以復習和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現在進行時的語法內容時,我設計猜測游戲,把同學們分成5-6個小組,讓一位學生做動作,小組內的其他同學猜動作,運用句型:“Whats he /she doing? He /She is doing?”猜測動作。
教學“身體部位”時,我將全班分成3-4個小組,每組由一位學生發出指令,例如:finger and head; knee and hand; foot and leg;其他學生按照指令指出這些身體部位;然后小組之間交換做這些動作。在這樣的趣味性活動中,學生既掌握了新的這些內容,也復習了已學的詞匯,同時還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我認為,掌握和運用語法知識對于獲得言語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學習語言,尤其是學習外語,不學習語法是根本不行的。只有學生有了一定的語法功底,才能輕輕松松學好英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法學習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英語在我國是一門外語,我們無法回避它。
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不能簡單地予以淡化,教師在教學中應堅持“優化而不是淡化語法教學”的原則。初中語法教學應采用“歸納為主,演繹為輔”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和想象能力,引導學生主動獲得語法知識,借助語境,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方式是多樣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幾種外,還有格言警句順口溜法,歸納總結法等,作為英語教學者,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從而優化英語語法的教學方式。當然,我們更應該記住,語法教學不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是一種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內容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