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蘭+康金福
摘 要:行政管理工作是國有企業的中樞神經系統,擔負著企業管理工作的職能。它對國有企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及其和諧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伴隨著中國國有企業改革步伐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國有企業行政管理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挑戰。因此,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行政管理,不斷深化企業內部管理,這是適應企業建制和市場經濟的重要環節,有利于企業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活力的提高。首先分析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的基本內容,接著分析當前國有企業行政管理面臨的問題,最后提出幾點合理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行政管理;國有企業;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1-0016-02
行政管理,是運用國家權力對社會事務的一種管理活動,也可以泛指一切企業、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從廣義的角度,指國家政治目標的執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在狹義上行政管理也可以指企業或者事業單位的內部行政事務的管理工作。企業行政管理是指企業的行政系統為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而依靠一定的國家法律、公司規章制度及管理方法時企業進行行政性管理的總和。企業行政管理一般具有管 、服務和協調三大功能。在管理上,處理日常事務,確保整個企業的企業系統運行平穩,此外還也需要全盤考慮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策略、企業精神文化建設,進而為高層做出決策提供參考;在服務上,必須確保企業每個部門后勤無憂;在協調上,實現生產和營銷的連通,確保企業各個管理部 門、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良好。因此,盡管企業行政管理部門并小像企業其他部門一樣能夠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其卻依然是企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門。
一、行政管理在國營企業中的職能和重要性
行政管理是根據企業相關規定推行政務的組織活動,企業行政管理主要具有三大職能,這三大職能決定了其在公司管理中的重要性。
1.管理職能。行政管理系統在公司的經營理念、管理策略、企業精神、企業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問題上都要起到管理作用并且在實際工作中要對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進行管理。
2.協調職能。行政管理的協調功能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協調公司各部門間的關系,二是協調企業與社會其他企業、社會機構和政府部門的非業務關系。行政管理對內部各部門間的關系的協調,行政管理部門應該對各部門的計劃執行情況和執行進度進行協調,以調整好企業的整體計劃的實施。同時,還應該對各部門在執行工作計劃的過程中在日常事務上所發生的矛盾沖突進行調解,使企業各部門之間能夠團結和協調一致,維持企業的穩定和正常運行。行政管理的另一項協調任務,是協調企業同其他企業、社會機構和政府部門的非業務關系。這種關系之所以是非業務的,是因為企業的運行是在各部門明確分工的基礎上才得以健康而穩定地進行的。行政管理部門的職權并不能超越企業的內部分工。明確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這樣可以避免企業的行政管理部門插手業務,從而避免在業務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之間造成矛盾沖突,避免使企業的運轉陷于混亂。行政管理對企業與其他企業、社會機構和政府部門的非業務關系的協調,其主要內容是在維護企業的基本。
3.服務職能。與企業管理之中的財務系統、生產系統、營銷系統等相比較,行政管理就是為這些系統提供支持和服務,其本身就是為企業的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進行而服務。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上企業行政管理職能,使企業積極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經營理念和科學技術,并且將其轉化到企業的生產和發展中去。這樣,就能提高企業的科技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當前國有企業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企業管理效率低下。企業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簡單來說就是成本很大而收益甚小,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行政機構龐大臃腫。中國部分國有企業行政組織形式過于龐大臃腫,設立大量沒有必要的行政機構。(2)行政機構運轉不靈,效率低下。由于部門和環節過多,造成行政機構某些部位和環節運轉不靈,往往因扯皮現象導致行政效率低下。(3)行政人員素質不高。尤其是部分國有壟斷企業,行政工作人員的選拔、錄用、培訓、考核、獎懲、升降、淘汰和辭退等人事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競爭、激勵機制。
2.行政管理模式落后。企業行政管理人員不顧及國有企業的實際情況和企業特點,完全照搬黨政機關的的行政管理模式,特別是一些企業領導者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違背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和企業行政管理的特點,搞形式主義,不講時效,華而不實,死板僵化,脫離實際,造成大量浪費,企業管理效率低下,這嚴重影響了員工的積極性,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3.缺乏行政管理意識。許多國有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由于根本不熟知和不了解自己企業自己的生產經營情況,推行的政策與企業實際情況脫離,與企業發展規劃相背離,不但起不到應有的協調作用,反而制造出不應有的混亂,導致企業員工反感并且排斥行政管理人員的指揮,發揮不了行政管理應具有的職責和作用。
三、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的改革措施
1.加強國有企業管理手段的創新。隨著當前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有企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強管理手段創新。首先,加強現代化技術的應用。在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要加強企業行政管理方法的現代化,充分運用現代化管理方式,向著規范化、制度化發展;其次,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提高企業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以計算機、多媒體,實現網絡化管理;利用現代化傳媒,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利用現代傳播手段,把各種有益的信息向全體職工傳送,不斷提高國有企業員工的管理水平;再次,加強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企業的行政管理工作和信息化的發展存在著相互依賴和相互促進的關系。一般情況下,企業的組織結構是相對穩定的。隨著市場經濟下企業間競爭的加劇,企業對信息化的要求和依賴度越來越高,企業中管理信息系統從原來的非主導地位逐漸變為主導地位。endprint
2.實行和完善行政一把手負責制。實行行政一把手(廠長或者經理)負責制,這就要求,首先必須明確行政一把手的職責和權限,保證其有足夠的行政權力和必要的權威;其次必須保證行政一把手的管理措施有可靠的行政實施管道,再次,行政一把手必須有一個高水平的咨詢機構,保證其管理措施不致因考慮欠周或個人判斷失誤而產生負面影響。
3.選拔優秀的行政管理干部。現代企業行政管理人員要有與時代相適應的一般素質、能力和知識結構。優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是現代企業行政管理制勝的法寶之一。一般素質包括良好的個性和心理特征、優秀的政治素質、強烈的創新素質和健康的身體素質。能力結構包括以信息處理能力、組織咨詢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擇優決斷能力和以善于選擇實施辦法、用人知人善任、協調統籌全局、應變臨陣不亂為內容的決策制定能力。知識結構則包括一般知識、管理知識、和技術知識三大方面。可以說優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是現代企業行政管理制勝的法寶之一。
4.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企業行政管理的最佳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被管理者的積極有效的配合和實施。因此對人的管理是現代企業行政管理的核心工作,而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是有效實施人的管理的重要保障。(1)物資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物質利益固然是發揮積極性的基本因素,但精神需求也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力,是較物質需求更高層次的需求,可以持久地起作用。因此,在提高員工的綜合待遇時,要側重他們工作方面的滿足感,包括工作的挑戰性和趣味性,鼓勵創新和實現個人不同層次需求等內容。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除了滿足員工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外,公司還應不同程度地滿足大部分員工的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等較高層次需求。主要做法有:盡量滿足員工的培訓、娛樂、社交等要求;在項目部或機關給員工更多關懷,使員工受到信任和尊重,而不是一有錯誤就以批評為主;盡可能為員工創造一個既安全又舒暢的工作環境,在不斷擴大工作范圍、豐富工作內容,使工作多樣化、完整化的同時,加大工作時間的可伸縮性,并建立以團隊友誼為重的企業風格和企業文化,使員工覺得工作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從而在精神層面更好地激勵員工。(2)薪酬制度為主,績效為輔。當前應繼續加大薪酬制度改革力度,努力解決薪酬的對外競爭力、對內公平性、個體公平性等問題,逐步解決機關與基層員工收入分配的關系、基層單位承包指標的測算準確性、基本單位員工收入與單位效益掛鉤等主要問題,提高薪酬的激勵作用,進一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3)改變固有模式,實行彈性福利制度。現有的福利制度強調平均主義,成本很高,但效果不明顯,所謂“彈性福利制度”是指自助餐式的福利,即員工可以從單位所提供的福利項目中根據個人實際情況自由選擇其所需要的福利。思路是A+B模式,其中A是固定福利項目,如生活補貼、午餐補助、勞保用品,B則由員工在其他項目中自由選擇,但得保證其折算成貨幣總額不能超過一定數額。尤其像住房等隱性福利涉及金額較大,如果顯性化,則可以考慮給沒分到房子的人員以適當的補貼。彈性福利制度雖然管理成本較高,但是更有針對性,更具人性化,從長期看是可以值得嘗試的一種福利制度。
參考文獻:
[1] 楊瑞龍.現代企業產權制度[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20.
[2]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改革發展報告(1999)[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73-87.
[3] 楊萬銘.國有資產產權的二重性:困境與出路[J].經濟體制改革,2001,(1):81.
[4] 楊蓉.人力資源管理[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5] 王榮奎.成功企業薪酬管理制度范本[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6] 張華.合同管理工作淺談[J].理論界,2006,(9).
[7] 李守君.加強經濟合同管理的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11).
[責任編輯 劉嬌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