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藝
本文系2013 年廣東科技學院人文社科類重點項目《對企業食品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建構的研究——兼談企業食品安全風險保障基金設立》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GKY-2013KYZD-4)
摘 要:從“三鹿奶粉事件”到“雙匯瘦肉精事件”,從茅臺等名酒“塑化劑事件”到最近的康師傅統一方便面含致癌物,陸續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使得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全民關心的話題。食品安全既關乎民生和社會穩定,又對國民經濟、食品產業和企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文章主要針對食品行業安全,從財務風險的角度就其類型、識別方法、應對策略三個方面探討如何有效應對食品行業的安全風險,降低風險所帶來的損失。
關鍵詞:食品企業;安全風險識別;風險及對策
從“三鹿奶粉事件”到“雙匯瘦肉精事件”,從茅臺等名酒“塑化劑事件”到最近的康師傅統一方便面含致癌物,陸續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或事件使得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全民關心的話題,成為政府、行業、企業和消費者持續關注的焦點。“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既關乎民生和社會穩定,又對國民經濟、食品產業和企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本文主要針對食品行業安全,從財務風險的角度就其類型、識別方法、應對策略三個方面探討如何有效應對食品行業的安全風險,降低風險所帶來的損失。
一、企業食品安全風險類型
企業食品安全標準就是力求在法律框架下,用適中的成本達到控制食用安全風險,有利于樹立我國食品安全形象,促進食品生產與貿易,維持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但食品企業與其他企業一樣面臨諸多風險,比如來自企業外部的環境風險、市場風險、自然災害風險、食品流行病菌風險等;來自企業內部的技術風險、生產風險、財務風險、產品質量與安全風險等,但最大的風險是食品安全風險,在廣度、深度和烈度上,其他風險都無法與之相比。企業其他風險一般影響單個企業本身的生存與發展,而食品安全風險不僅影響到企業的生存、發展,而且影響社會穩定,公民和消費者的健康與權益,甚至影響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
二、企業食品安全風險識別方法
食品安全風險識別就是指在食品安全風險事故發生之前,運用各種系統的、連續的方法來認識所面臨的各種食品安全風險以及分析食品安全風險事故發生的原因。食品安全風險的識別主要應用相關的歷史經驗與感知情況進行分析,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資料記載來分析引起風險事故的各種因素,進行歸納和整理,采取該種方式可以幫助研究人員迅速的尋找出各類風險,這些風險是具有可變性特征的,因此,風險識別工作也是一種復雜、持續的工作,要想真正的分析出其中的風險,風險管理人員必須要抓好各類風險的聯系,現在使用的風險識別方法主要有生產流程分析法、風險專家調查列舉法、資產財務狀況分析法、分解分析法、失誤樹分析法,另外還有環境分析、保險調查、事故分析等。企業在識別風險時,應該交互使用各種方法。
三、企業食品安全風險應對策略
識別了食品安全風險之后,食品企業就要確定如何應對這些風險。針對不同的風險我們要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在考慮應對策略的過程中,先評估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的效果以及成本效益,選擇企業能夠承受的范圍來預防、管控甚至化解。
1.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預警、管理和事故的應對機制
食品企業面臨的風險比較特殊,法律風險、市場風險、營運風險、產品質量與安全風險等尤為突出,我國食品企業要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實施風險預警、評估、管理和嚴格的供應鏈管理,建立風險評估、預警、管理和事故應對機制,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要主動、有意識進行風險管理,防患未然。
2.迫切需要政府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
食品企業有著很長的產液量,涉及的經營者數量也很多,這無疑給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了較大的困難,為了保障食品安全,政府就需要做好全面的干預工作,這種干預工作需要涉及到生產、價格管制、稅收、經濟政策、法律法規上,從源頭把握好食品的安全生產關。
3.應從源頭把控食品安全
食品企業生產的產品是供人們吃的。為保障人們吃得放心,食品企業應主動加強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的把控,從源頭把食品安全風險降至最低。南京青奧會即將舉行,今天早上新聞報道南京青奧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做得非常好,青奧會食品從生產之前的車間消毒、工人著裝、清潔環境等準備工作,到生產的各個環節,領料、配料、制作、烘焙、內包裝、急凍、入庫都嚴格把控,切實抓住源頭,排查源頭風險、整治源頭問題,始終如一地把源頭監管好,嚴把食品輸入的第一道關口,確保源頭食品安全。我們所有食品企業都應該像南京青奧會食品一樣從源頭把控食品安全,讓老百姓放心的吃,減少食品安全風險。
4.建立食品安全保障和補償基金制度
企業面臨的食品安全風險有的是可以預防和管控甚至可化解的,如產品質量與安全風險、生產風險、技術風險等,但是很多風險是企業難以管控與預測的,如果出現風險,不僅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也會影響消費者、社會的合法權益。為了避免該種情況的發生,企業就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成立好相關的安全保障以及補償基金,具體策略為允許企業從成本中提取建立食品安全保障和補償基金,計提比例設置一定限度,如不超過成本總額2%-5%,以緩解因該基金計提增加成本而減稅的問題。頒布相關會計法規,強制規定食品企業從稅后利潤中提取食品安全保障基金。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后,實行從稅后利潤提取食品安全保障基金是可行的,企業也可以接受。保證專款專用。政府主管部門應定期檢查,也可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監督。提取食品安全保障和補償基金由稅前列支,短期內會減少稅收收入,政府可能與企業博弈。筆者認為,政府應從事關公眾福祉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和長遠利益出發,采取減稅讓利做法,鼓勵支持食品企業建立食品安全保障和補償基金。
參考文獻:
[1]姜雨.保健食品企業面臨的潛在安全風險及對策[J].食品工業科技,2013(21).
[2]張紅霞,安玉發.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風險來源及防范策略——基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內容分析[J].經濟問題,2013(05).
[3]何猛.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及監管體系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3.
[4]呂華.試論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成因及對策[J].現代企業教育,2012(18).
[5]張志華.基于食品安全的企業會計改革與創新研究[J].財會通訊,2013.(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