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鋒++鄒忠
摘 要:加強學風建設是高等職業教育走向內涵式發展道路的必然要求。由于多種原因,高職院校學風現狀不容樂觀。學生工作要高度重視學風建設,采取深化思想教育、開展學業輔導、加強學生黨建、創新校園文化、嚴格班級管理、健全工作制度等措施,切實推進學風建設。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工作; 學風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4)03-0118-03
學風是學習者在求知目的、治學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效果上長期形成的,具有穩定性和持續性的精神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現。學風是學校傳統底蘊和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是師生整體精神面貌和行為風尚的全面反映,是學生健康成長的生態環境,是人才質量的顯著標志。建設優良的學風,是高等職業教育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必要保證,對加快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院校學生工作與學風建設的關系
學生工作和學風建設相輔相成,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擺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面前的重要而現實的問題。
1.共同服務于學生成長成才
從本質上說,學生工作與學風建設在目標上是一致的。學生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與服務等,旨在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和品格,為學生文明生活、健康成才創造條件。一般而言,學風建設注重培育學生的學習精神,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動力、掌握學習方法,遵守學習紀律,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兩者都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均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為目標。
2.在內容和手段上相互交融
學生工作與學風建設密不可分,兩者互相促進,互為保障。學生工作注重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階段主要是加強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學風建設強調治學態度、學術誠信和科學精神,而這些都涵蓋在上述內容之中。學生工作的根本出發點是改進和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優化學生成長環境,這與學風建設的要求即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是彼此呼應的。
3.學風建設為學生工作方式轉變提供抓手
優良的學風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但由于種種原因,原來高職院校的學生工作模式,大多以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為主,工作不夠深入,系統性、規律性和穩定性不強,整天忙于日常瑣事,用于研究學風建設的方法和用于學風建設的時間、精力則不多,學風建設的基礎較為薄弱。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的發展已經進入凝練辦學特色、提升辦學質量,走內涵發展之路的關鍵時期,社會對人才培養提出新的標準,對學生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下,學風建設自然成為高職院校轉變學生工作方式的有效載體和有力抓手,學風建設必須貫穿于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和各個環節之中。在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和工作模式,高舉學風建設旗幟,不斷推進學生工作的創新與發展。換句話說,學風建設是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
4.學風建設是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
學風建設以學生群體為主要對象,必須充分發揮學生工作的優勢和作用,才能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學生具有入學分數不高,生源質量差異大;自信心不足,心理不成熟;思想活躍,比較自我;理想信念缺失,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紀律觀念淡薄,自我約束力差;協作意識不強,缺乏進取精神等特點。由此,高職院校的學風建設與普通高校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應當說,高職院校的學風建設比普通高校抓得緊,但效果遠不如普通高校抓得好。學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各部門和全體教職工都負有重要的責任,但就高職院校而言,學風建設是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性工作,必須常抓不懈,這是由教育類型和生源特點決定的。
二、高職院校學風主要特點與成因分析
1.高職院校學風主要特點
據筆者2013年對部分高職院校的調查問卷(1180份)結果顯示,當前高職院校學風普遍不容樂觀,有相當數量的受訪者認為學風總體情況不盡如人意。具體體現如下:
(1)學習動機方面 隨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加深,一些學生功利思想和浮躁風氣日漸嚴重。部分學生缺乏積極進取、勤奮刻苦的精神,學習目的不正確,學習內在動力不足。32.68%的學生認為學風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學習動力、厭學、為考試而學”,遠高于其他選項;在回答“最大的學習動力是什么”時,55.36%的學生選擇“來自家庭的壓力”,20.13%的學生選擇“自己的前途和未來”,16.56%的學生選擇“數目不菲的獎學金”;在回答“學習目標是什么”時,59.25%的學生認為是“掌握專業知識、發揮潛能、實現人生價值”。
(2)學習態度方面 調查顯示,部分學生在學習上不求進取,缺乏求知欲,對待學習不積極,不主動。學生中議論得最多的話題是網絡游戲和娛樂問題,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在“遇到不感興趣的課”時,有的選擇“應付點名,課上睡覺或干其他事情”,有的甚至會選擇逃課。
(3)學習能力方面 高職生源主要來自中職學校和普通高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這些學生在中學階段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缺少良好的學習意識,特別是在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比較薄弱,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只有21.02%的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圖書館等學習資源,能夠在課堂上與教師積極交流的學生僅占27.08%。
(4)學習紀律方面 盡管各高職院校都在加強學生管理工作,但仍有相當多的學生學習紀律松散,違紀現象屢禁不止。調查發現,有近四成的學生逃過課,其中,11.79%的學生多次或經常逃課;而回答“從不在課堂玩手機的學生”僅占31.72%;能積極獨立完成作業的僅占33.07%。
2.成因分析
從深層次分析,學風中存在的問題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主要涉及社會環境、教育制度、學校管理和學生自身等方面。
(1)社會環境因素 學風問題折射出的是社會不良風氣。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新舊體制更替,諸多社會問題接踵而至,包括公平與正義問題、分配不合理問題、環境污染問題、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社會保障問題、道德失范問題、“四風”問題等。社會上不良風氣沖擊著校園,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失去平靜的心境,學習興趣下降,產生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
(2)教育制度因素 學業水準下降和學習風氣滑坡是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不容忽視的現象。在高校擴張的影響下,職業院校面對生源壓力,不斷降低招生門檻,錄取眾多學習基礎弱和學習能力差的學生,造成高職院校學風建設先天不足。同時,社會對高職教育認同和評價的偏差對高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不利影響。《中國青年報》2013年民調結果顯示,當前高職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中,排名前兩位的是“社會認同不夠”(59.3%)和“政府支持不足”(54.4%)。此外,中學教育的畸形發展也給高職教育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不強。
(3)學校管理因素 高職院校自身的改革滯后,內部管理和體制建設亟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未能完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標是產生學風問題的根本原因。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教學方法落后,教學規章制度不完善,課堂出勤和考試管理缺乏執行力度,部分教師敬業精神不強,輔導員班主任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在創建富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方面的工作比較薄弱,由此也導致學風上的松弛和懈怠。
(4)學生自身因素 多數高職學生自我中心意識強烈,渴望成功,但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逃避挫折,缺少艱苦奮斗的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和承受能力較差,容易產生畏難和厭學情緒。許多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不強,學習效果與期望值差距較大,導致對學習喪失信心;部分學生不喜歡所學專業,或者就業信心不強,學習熱情不高;職業院校中心理障礙、單親家庭、經濟貧困等特殊學生群體占一定比例,容易成為學風建設的薄弱環節。上述都是造成不良學風的重要誘因。
三、改進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思考
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目標是要引導學生端正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動力,遵守學習紀律,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規范的外在行為方式,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學生工作要根據學風建設目標,充分發揮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將學風建設作為推進工作內涵發展的重要載體,在學風建設中勇挑重擔。
1.深化思想教育,引領學風建設
學風建設歸根到底是要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和改進思想教育,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思想覺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動力,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以深化思想教育,引領學風建設,并為專業教育保駕護航。要注重突出職業教育特色,組織開展專業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情感和職業精神的教育,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自覺自愿學習。高職院校要著力打造適應職業教育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立全員育人的工作格局,并加強工作研究,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開展學業輔導,夯實學風建設
就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而言,開展學業輔導不僅是要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并對加強學風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要立足于學生特點,將學業輔導納入學生工作,積極構建學業輔導體系。一是要成立學業輔導工作機構,制定規章制度,明確職責分工。二是要組建和培養學業輔導隊伍,由專職學生工作干部、專任教師和高年級學生構成。三是要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業輔導活動,設立學業輔導社團,舉辦學習經驗交流會,開展學習沙龍。同時要加強與教學工作之間的聯系,避免“兩張皮”現象和各自為戰的局面。四是要注重工作研究,探索個性化的學業輔導途徑和方法,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各有側重點,低年級側重學業適應和學業規劃輔導,高年級側重學業創新和學業發展輔導。
3.加強學生黨建,改進學風建設
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學生黨員在學風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學生黨員“成才表率”標準,將學習狀況作為學生入黨和學生黨員考核的重要指標,明確學生黨員在學風建設中的責任和義務,開展“助學零距離”等活動,要求學生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積極投身學風建設,促進學生黨員自身的發展提高,帶動周圍的學生共同進步。同時要加強學生黨建與學風建設之間關系的研究,形成黨建與學風建設互相促進的良好局面。
4.創新校園文化,推動學風建設
校園文化承載著學風建設的重任,創新校園文化建設,對學風建設具有導向和激勵的功能。高職院校要扎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校園環境,積極開展文化活動,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學風主題教育活動,激勵學生樹立夢想、不斷進取,推動學風建設。要注重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國際化意識,切實加強對學生的全球視野和世界公民意識教育。要適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要求,凸顯職業教育特色,推進校企文化融合。
5.嚴格班級管理,強化學風建設
班級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單元,學風建設要高度重視班風建設,嚴格班級管理,細化考核和獎懲指標,同時廣泛開展優秀示范班集體創建和優良學風班級評選活動,展示學生積極健康的精神風貌,培育勤奮刻苦、健康向上的學習風氣,形成良好班風,并以點帶面,以班風促學風。
6.健全工作制度,保障學風建設
逐步健全和完善學風建設管理制度,發揮制度對學風建設的保障作用。嚴格執行考勤制度、輔導員班主任隨堂聽課和進宿舍制度、學生綜合素質考核制度、獎助勤貸補制度、學生違紀違規處理制度、學風考評制度、學風監測制度等,端正學風,創建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保障優良學風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鄭家茂,潘曉卉.關于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的思考[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8):39-43.
[2] 勇治強.以學風建設為主線的學生工作發展模式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1(6):57-58.
[3] 瞿祥華,鄧云濤.以學風建設為主線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工作[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22):66-68.
[4] 高竟玉.高職學風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J],職教論壇,2011(29):89-90.
[5] 陳健,周高超.基于學生工作視閾下的高校學風建設對策研究[J].學理論,2010(18):220-221.
[責任編輯:龐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