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翠榮
內容摘要:閱讀教學一直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在“以學生為主體理念的指導下,合理整合教學方法,設計多樣的閱讀活動,努力創設符合初中生實際的閱讀課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悟文本,發展閱讀策略,享受閱讀樂趣,培養健康人格,從而把閱讀課真正地上好,上出高效。
關鍵詞:英語 感悟 閱讀
閱讀教學一直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我們都清楚,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靠每一節課的積累逐步培養出來的,教師應在平時就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才會有所提高。可是,我們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卻存在很多的誤區:
誤區一:閱讀就是為了學習詞匯和語言結構,閱讀的過程就是把文章肢解成無數個語言知識點,然后一一學習突破的過程,而忽視了學生語篇理解能力的培養。
誤區二:只要學生能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閱讀課的任務就完成了,對學生閱讀中的語言困擾置之不顧,從而導致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深不透,不能形成全面的閱讀能力。
誤區三:把課文完全設計成中考閱讀理解題,一切活動的開展以會做中考閱讀理解題為目標,致使訓練方法單調乏味,扼殺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影響了閱讀技能的正常發展。
那么,怎樣采用pwp閱讀教學流程走出誤區,把英語閱讀課真正的上好,上出高效,便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Pre-reading閱讀前
開展閱讀教學之前,必須把握三個目標:激發動機、引出話題 、激活背景知識。在話題引入的環節上,重形式,輕內容。如有些老師設計的課件只求新、求奇,忽視了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興趣愛好,沒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讓學生在一節課的開始便興味索然。他們認為pre-reading目的只是激發興趣、引入話題,不能為新知識的構建提供鋪墊。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教師應充分尊重并利用這些知識經驗,圍繞主題設計活動,激活記憶中相關的知識網絡,在此基礎上加以補充,為新知識的生成找到一個生長點。
例如一個老師講課文body,里面涉及到的身體部位單詞很多,如果直接把生單詞拿出來講,既浪費時間,又讓學生覺得無趣味,這個老師用一首歌《If you are happy 》來引出單詞,學生立刻來了興趣,愉悅中學習了很多。當然一個活動可以有多重目的,在話題引入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話題的語言元素,巧妙的激活和補充,這個過程當中可以涉及到一些后面閱讀中會出現的詞匯、句子結構,成功的活動應該帶動已有的語言知識,在語境中引出文章中可能會影響閱讀理解的詞匯、句子結構,為下一步的閱讀掃清障礙。
二.While-reading閱讀中
閱讀中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有效地利用閱讀策略獲取較詳細的篇章信息,理解文章蘊含的深層信息,了解和熟悉課文中生疏的詞匯、短語、句子結構等語言現象,排除語言中的障礙。這個過程是一個輸入過程,教師應把學習的時間充分放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體驗、感悟、與文本對話,從而有效地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最終理解文章。有效的閱讀過程應該是一個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過程,即讓學生對文章從讀懂,發展到讀細,最終讀深,即main idea——details——summary。
任何活動的開展都要以培養策略和技能為目標。閱讀中經常使用的閱讀策略包括預測、略讀、查讀、猜測詞義、識別指代關系等,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考慮課程標準對不同級別的要求,更要根據文章的體裁、題材、話題的特點、信息的類型、閱讀的目的、學生的興趣、已有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在此基礎上靈活有效地設計活動,使閱讀策略得以運用乃至培養。
三.Post-reading閱讀后
Post-reading階段的任務是評價、運用和拓展,實現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運用課文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和語言進行再組織,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擴展,把相近的話題遷移到另外一種情境,讓學生擴展性地綜合運用以前學的知識和新學的知識,做到探究性學習。比如保護環境這一篇課文,我們在閱讀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制作宣傳環保的海報或倡議書等。圍繞課文內容的言語交際活動,作者觀點的討論,對課文內容的轉述,這些活動旨在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鞏固所學的語言形式,靈活地運用所學語言,做到理解、復述。
在學生對文章較清楚地理解之后,回到文中,借助語境歸納總結較復雜的詞匯和句子結構;引導學生發現學習優美的詞句,培養修辭意識;分析文章體裁、風格,學習英文寫作特點。讓學生不斷地積累好的句子和句式能幫助學生有效地提高表達水平和寫作能力。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要兼顧語言知識學習與語言能力培養,做到精、泛讀結合。教師要在“以學生為主體理念的指導下,合理整合教學方法,設計多樣的閱讀活動,努力創設符合初中生實際的閱讀課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悟文本,發展閱讀策略,享受閱讀樂趣,培養健康人格,從而把閱讀課真正地上好,上出高效。
(作者單位:河南遂平縣特殊教育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