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摘 要: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國之間的區域經濟合作也更加緊密,其中金融對于區域經濟合作的支持作用也被更多的學者所關注。通過界定金融支持區域經濟合作的研究范圍,對國內外學者的理論研究成果進行梳理,以期能為此領域的研究進展構建一個簡單框架。
關鍵詞:金融支持;區域經濟;合作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3-0232-01
一、概念的界定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中國作為世界大國也積極參與到國際合作與國際貿易中,并和周邊國家形成了多個各具特色的經濟聯盟或經濟圈。如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上海合作組織以及東北亞經濟圈。這些經濟聯盟與經濟圈之間的經濟合作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國內外學者也越來越關注區域經濟合作理論的研究。區域經濟合作理論屬于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的范疇,所以,本文著重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理論下的區域經濟合作理論,并將概念界定在區域經濟合作中的金融支持范疇內。
二、國外學者的研究現狀
1.“金融抑制論”、“金融深化論”和“金融創新論”。這些理論認為欠發達地區的資金短缺是因為“金融壓抑”帶來的融資渠道堵塞與資金成本的扭曲,只有在金融深化的條件下進行金融創新才能緩解資金短缺問題。這就需要制定相應的有區別的區域金融政策,從金融政策、金融組織及金融工具等方面促進金融市場一體化。
2.金融約束論。赫爾希曼、斯蒂格勒茨等經濟學家認為,金融約束論是介于金融抑制與金融自由化之間的、并且比它們更有吸引力的模式。金融約束論認為,對于發展中區域而言,政府安排一種有差別的特定的金融政策制度比競爭性制度更能促進地區發展。
三、國內學者的研究現狀
1.從研究的角度看,國內學者對區域經濟合作側重點不同。目前針對中國-東盟研究的角度比較廣泛,有從區域經濟合作對策的角度出發的,如莊芮(2009)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實踐效應、現存問題及中國的策略》,張莎(2013)的《中國-東盟農業合作:現狀、問題及對策》,阮錕(2013)的《促進中國東盟貿易便利化的金融對策研究》;有從貿易效應、經濟效應的角度出發的,如史智宇(2004)《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貿易效應的實證研究》,李占衛、李皖南(2004)的《試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貿易和投資效應》。針對東亞經濟圈的研究角度比較少,主要是從發展前景和經濟安全的角度來研究的,如陳淑華(2001)的《經濟安全與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呂超(2008)的《中國確立東北亞安全環境的戰略選擇》,謝巖(2006)的《東北亞經濟圈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李光勲(2009)的《東北亞經濟合作的現狀與展望》。
2.從研究的對象看,國內已有成果針對金融支持國內區域經濟合作和中國-東盟的研究較多,針對東北亞經濟圈金融支持研究的很少。如李亮(2004)的《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區金融支持體系的思路及對策》,王仁祥、李亞超(2004)的《構建實現中部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金融支撐平臺》,宋劍(2006)的《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李梅(2006)的《東北經濟振興中的金融支持研究》,張家壽(2003)的《中國東盟區域金融合作的幾個問題》,朱仁友(2003)的《中國-東盟區域金融合作探析》,余文建(2009)的《中國-東盟區域金融市場合作研究》,徐中亞、董倩倩(2010)的《中國-東盟金融合作:現狀、問題與對策》。
3.從研究的方法來看,國內金融支持國內區域經濟的理論闡述較多,金融支持區域經濟合作的實證分析較少。在理論上,楊文虎、吳靜(2009)在《金融創新、經濟合作與區域經濟發展》中認為,通過業務和技術、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監管的創新可以促進東北亞的區域經濟合作;祝濱濱(2010)的《金融危機背景下東北亞區域金融合作的路徑選擇》認為,加深金融機構間合作、建立統一金融市場、完善金融監督和援助機制以及從區域匯率協調過渡到單一貨幣可以促進東北亞金融合作;張長新(2011)的《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認為,可以從以下途徑促進東北亞金融合作:優化區域內的金融環境、細化金融合作政策、通過貨幣互換共同抵御金融風險。在實證分析上,王莉(2005)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中以西部開發為例,從金融總量支持、金融結構支持、金融制度支持及金融環境支持方面對中國經濟與區域金融支持差異進行了實證分析,并提出了強化西部金融支持的對策建議;宋劍(2006)的《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通過儲蓄率、儲蓄轉化投資轉化系數和就業量三個指標測算金融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度;張穎熙(2007)在《區域金融發展與金融一體化問題研究-基于中國的實證與分析》中用面板數據對1952—2004年間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區域進行了區域金融一體化的實證分析,解釋了金融一體化程度不降反升的原因。總之,在研究金融支持區域經濟合作的實證分析成果不多,分析方法不盡相同,在全面性、系統性和深刻性方面還應更進一步分析。
[責任編輯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