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海水
摘要:中職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轉折時期,面臨職業競爭日趨激烈和就業壓力日益加大的環境變化,他們在人際交往,求職擇業和生活等方面易產生各種心理困惑。體育教學如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來開展,可以培養中職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良好人格的形成。
關鍵詞:中職生心理特點 體育教學 心理健康 心理素質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以下簡稱中職生)一方面要面對身心發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又面臨日趨激烈的職業競爭,在這雙重壓力下,心理必然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特點。中職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這一課題也因此成為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研究中的熱點。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筆者發現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能起到特殊作用,隨之對中職學校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運動水平,還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促進其心理健康水平,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培養合作、競爭的精神,并結合專業特點發展其必備的心理素質,以適應未來從事職業活動的需要,根據中職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健康心理素質培養的體育教學應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利用中職生自我意識的增強,提高其自尊水平
青少年的自我意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外貌身高。第二,身體運動方面的能力。第三,智力和社會交往方面的能力。中職生尤其是男生,對于他人對自身體能與運動能力的評價十分重視,比如說跑步跑得快,被教師同學稱贊,這個時候就有一種洋洋得意的感覺,這就是自尊的一種心理體驗。
二、開設多樣化的體育教學項目,讓更多的學生得到表現
體育運動的多樣性為具有不同體育特長的學生提供展現與發展的可能,比如有的學生耐力好,在長跑中有優勢;有的學生靈活輕巧,擅長技術型的體育項目,有的學生力量大,跳遠投擲不在話下,因此,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項目應該具有多樣性,讓更多的學生得到展示所長的機會。
特別指出的是,要關注女生在體育運動中的潛能發揮,比如開設健美操、體育舞蹈、瑜珈等的課程,一方面是順應女性對形體美的追求,一方面女性身體柔韌的特點也可以在這些項目中得到展現,這對提升女生在身體運動方面的自我評價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促使學生自尊的提高。
三、承認差異,給予明確標準與任務
職業學校的學生不需面對升學壓力,并不強硬要求其體能技能的達標,因此在教學中有更大的彈性來發掘學生的潛力。
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體育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其制定相應的練習目標。
例如,我在一次長跑訓練課上發現一名女生體質特別弱,但好勝心特別強,一開始就用盡全力向前沖,不到三百米就臉色蒼白腿腳發軟停下來了。于是我對她提出另一套訓練方案:這節課里你只要在多少秒內跑到500米就算過關,但是兩個星期后你得在同樣的時間內跑800米,我相信你完全可以做到。于是這位女同學在體能允許的情況下接受了兩個星期的訓練后順利達標,她高興地說:“原來這不是很難,只要自己加油。”這一訓練的結果不僅使這位學生體能達標,更重要的是促使其自尊水平的提高。
四、重視體育游戲心理健康,促進人際互動
體育游戲擺脫了傳統體育教學的單調枯燥,其合作性與競爭性在更大程度上促進生生間的人際互動。
如學生在進行“長江黃河”“貼膏藥”“叫號抱團”等群體游戲時,常是異常興奮,在嘻笑聲中學會觀察他人,了解他人,比如說發現哪位學生很靈活,哪位學生很公正,哪位學生犯了錯勇于承認等等,在這樣的游戲中訓練自已的“察言觀色”人際交往能力。
在分小組的游戲活動中,不論是與自己的好朋友圍在一起,還是隨機分組,學生交往的愿望都能得到滿足。尤其是在隨機分組中,學生更能體驗到與人建立友誼的過程,有效地學習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增加社會交往的知識和經驗。
又比如在游戲比賽前讓學生分組進行練習,這樣每組為了取得好成績,就會互相督促,相互幫助,形成較好的團隊集體風氣。進行比賽時,同組的同學就會吶喊助威,從而促進同學間的友情互動。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應重視游戲的運用,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在相互競爭與合作中得到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許戰光.談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5(6).
[2]王英軍.淺談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品質[J].少年體育訓練,2010(4).
[3]劉奇峰.論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應針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3).
[4]馬學海.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J].發展,2010(9).
[5]楊勇,李翠霞等.體育鍛煉與學生心理健康[M].中國學校體育,2003(6).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