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梅
在高中英語新課改中,新型的英語教學需要具備鮮明的時代性,它的發展在于提高學生在英語方面的使用性。按照新課改的要求,不同地區的英語教學可以選擇與其學生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對英語教學進行合理地多元評價,使英語教學能在促進學生能力和水平,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的基礎上不斷發展。高中階段的英語對學生在學習和使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這些要求,教師要結合高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狀況,從思想上激發學生積極學習英語的內在動機。通過把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提取,使他們的英語思維獲得不斷發展,在對英語詞匯和語法的記憶和運用上也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在不斷推進的教育形式下,教師需要不斷用新的理論來充實自己,通過尋找與時代發展要求相符合的教學方法來促進教學的不斷發展。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教師需要建立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形成一種新的學習氛圍。在素質教育中,不僅要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作為對學生的指導者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使自己不僅對英語專業的知識研究更深入,在其他科的學習和理解上也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才能用自身的知識魅力來對學生產生影響。英語教師應該把新課改作為對自己的一項挑戰,在逐步深入理解新課改要求的同時,不斷充實自己,使本身豐富的知識能適應考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不斷學習作為自己的目標,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
一、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
反思可以使人對自己做過的事情進行再回顧,找到其中產生積極作用的地方和產生消極作用的地方,進行采用和不斷改進,使以后的事情能獲得成功。在英語教學中,由于新課改是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在這種不斷探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教學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對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進行反思,通過反思,教師可以不斷調整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斷提高;通過反思,對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業務水平能起到引導的作用,使他們的素質和能力不斷提高,從而實現了教師要不斷學習和發展的要求。
通過不斷進行反思,教師可以采用在反思過程中獲取的靈感,舍棄在之前課堂教學中效果不好的教學方式,不斷地反思,使教師的課堂教學始終處于一個發展和提高的狀態,這種發展對教師是一種促進作用,對學生是一種吸引作用。高中學生的心理狀態決定他們對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不感興趣,而對于不斷有新意出現的教學課堂卻興趣十足,這種作用對整個課堂、整個班級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
在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要通過教學情況來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來制定相應的教學方式,把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同學生的知識水平相結合。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對自己經驗的分析總結,結合其他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在教學中設定教學情境來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深入發展,使學生從思維的橫向和縱向都獲得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才能對學生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不斷地進行學習,不斷地進行反思,使教師在終身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三、英語教師要不斷分析、評價自己的教學質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外,還要對自己的教學效果和課堂教學設計進行評價,在評價中不斷進行自我提升。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還可以經常參加同事之間和學校之間舉辦的教研活動,通過其他教師對自己上課的評價來進行改進,通過學習其他教師的優秀教學方法,結合學生實際來進行融合。通過進行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使教師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教學中的不足,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使教師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促進學生積極地學習和發展。
新課程要求我們從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認識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與定位。長期以來,我們高中英語教學的都是圍繞著高考這根指揮棒,目的是為了高考能夠出好成績。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工作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語言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是培養公民素質的重要過程,它既要滿足學生心智與情感態度的發展需求以及高中畢業生就業,升學與未來生存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滿足國家的經濟建設與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有多重的人文與社會意義”。從這里可以看出,新課程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與創新精神為目標,共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中起到的作用是重大的,但是傳統教學不注重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不能形成主動研究和分析的意識,所以,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也要發生轉變。這種轉變使學生成為了課堂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教師從觀念上真正適應這種轉變,能把自己從課堂上的主要活動者轉變成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才能實現以人為本的教學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他們提出的問題表示尊重,激發他們在英語學習上思維的活躍性,主動地進行學習。
總之,在新課改過程中,教師要適應師生雙方地位的轉變,能做到真正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使他們能利用自己的主動性來不斷地取得英語上的進步。在促進學生不斷進步的同時,教師也要對自己進行一個長期的學習規劃,在教學能力和知識修養方面不斷提高自己,使自己在英語方面的知識能適應發展的現代化社會,能把學習和研究英語的能力運用在其他學習上,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形成影響,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更有目標,更有動力。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