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燕
摘要: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基礎課程,廣泛閱讀不但能夠提高寫作水平,還能夠從中學到一定的語文知識。近幾年中考考試中,閱讀所占分數比例越來越高,因此加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改的當務之急。本文就加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幾點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探討
語文是一門涵蓋面很廣,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而閱讀則是學生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再加上近幾年中考試卷中,與閱讀相關的分數要比作文的分數還要高五分左右,因此,加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改的當務之急。語文閱讀教學要以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目標,促使學生學習質量提高以及素質全面、和諧發展。
一、培養學生課堂閱讀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蹦敲丛鯓犹岣邔W生閱讀的興趣呢?教師應該善于觀察自己的學生,發現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用自己所有的知識、思想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在積極的引導中,讓學生認為閱讀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生動形象、神奇美妙,一點也不枯燥,增強學生對閱讀的渴望,幫助學生體會作品的語言美,感染他們的心靈。教師要堅持以“書”為本,即以語文課本為切入點,旁征博引使學生進入更寬廣的閱讀領域,這樣一個由課內到課外的過程,就可以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設置圖書角
若想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前提是除了語文課本之外還要有廣泛的課外書籍可供閱讀,因此,可在班級設置圖書角,圖書角內部書籍要多樣化,涉及知識面廣闊一些,搜集健康向上的書籍,幫助本身還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的中學生凈化閱讀內容,提高閱讀品味。設置圖書角不僅提供了可閱讀的課外書籍,而且這樣可以使每一位學生參與其中,學生一起捐獻書籍,更能夠使他們保持對閱讀的積極主動性。
三、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是一種基本的智力技能,對中學生這一群體,教師應避免教學中閱讀指導的隨意性和零散現象,應系統地點撥學生的閱讀技能及閱讀方法。
(一)讓學生了解閱讀的益處,感受閱讀的快樂
教師可通過講道理、舉例子等方法,盡力把閱讀的益處理念植入學生腦海,也可以身示讀,努力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教會學生每讀一遍文章收獲了什么。
(二)字、詞、句的把握與記憶
引導學生在閱讀時要注意解決字、詞的讀音、意思等,再結合整體、內容、主題對重點詞句、含義深刻的句子加以揣摩、理解、感悟,最后根據理解意思進行記憶、積累。教師要示范講授這樣的閱讀方法、技能,才能讓學生領悟深刻。
(三)內容、主題、情感的明確與思考
關注文章的內容、主題、情感這三者才能有利于學生理解與學習。比如第一遍閱讀,明確主要內容;第二遍閱讀,聯系內容體會主題與中心;第三遍閱讀可換位思考,假如自己是書中人物,假如自己是作者,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這樣一來,才能更好地分析文章,感染學生。
四、開展各種各樣語文活動
學生們走近閱讀,豐富了知識,教師就應該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現自己的舞臺,在班級做一些關于閱讀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比如“好書推薦”的演講,課前三分鐘演講,詩歌朗誦比賽,時文名段品評,講故事,語文知識競賽等,讓學生們秀出自己閱讀中所學到的知識,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發現不足,尋找差距,同時制造一個“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班級氛圍。
五、積累與實踐
閱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加深體驗、感悟以及增長知識的一個過程,體會得越多,感悟越多。學生各方面的素養就會得到提高。要學以致用,學的目的就是為了運用,也只有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了,才是自己的財富。另外,要讓學生學會摘抄、記錄、點評、質疑。同時,可以讓學生動筆摘抄自己所欣賞的優美詞句,所需要的語段,鼓勵學生在作文中運用,學習領悟作者的思想與審美情趣。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運用閱讀收獲與積累,比如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拓寬自己的文化涵養,儲備自己的口語交際材料。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學生通過閱讀教學獲得知識技能,并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開發思維。加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時代的需要,也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需要,需要由廣大的語文教育者,抓住各種機會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能夠在這個氣氛條件下,相互競爭交流,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閱讀所給與的愉悅感,從閱讀中受益匪淺,培養出好的人格,素養能夠全面提升,這才是教育的本質。
參考文獻:
[1]張壽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導刊,2010(7).
[2]劉芳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J].今日科苑,2010(02).
[3]于艷潔.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15).
[4]劉濤彩.初中語文自主閱讀教學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1).
[5]李王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10(52).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