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學習至關重要,但是思想道德教育也不能缺失。德育是學生成材的關鍵,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重知識輕德育已成一些家庭的教育主流,加之應試教育使得部分學校弱化了德育教育,令人擔憂。學校應把學生的習慣養成和德育教育擺在教育的主要位置,德育和智育同等重要。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學校德育工作談談幾點想法。
一、從思想意識上重視德育教育,確實把德育工作當做學校重要工作來抓
統一思想、步調一致。思想決定著意識行動,教育者對工作的認識決定著教育行為和效果,用心地去做和對付是兩碼事。學校的導向工作很重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涉及學生家庭的利益,關乎祖國事業的發展,這項工作學校必須做好,決不能重知識輕德育,不能給學生發展造成缺憾。因此,教育者要認真落實國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提高對德育工作的認識,思想統一、思路清晰,目標明確,保質保量地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二、健全學校德育機制
建立健全了學校德育工作機制,最好一把手親自掛帥,彰顯對德育工作重視。學校將學生的德育工作納入目標管理,結合校情制定適合本校實際的工作方案,方案要務實,操控性要強、實效性要強。例如,我校每學期結束總結會上就布置謀劃下學期德育工作,領導起草綱要,下學期開學前學校班子要組織教師和學生代表反復研討,最后出臺方案推行。
做好評價工作。學校要出臺德育工作的考核要求,將德育工作實績設納入教師管理考核范圍,實行目標考核。
三、德育從習慣的養成入手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規范學生行為,使之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學校的重要任務。學校要建立健全學生行為規范,使學生有正確的導向。學校工作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使學生開始由他律逐漸到自律,逐漸成為習慣。在習慣養成教育上注重過程,學生在習慣養成過程中能夠感受快樂,體驗成就感和良好習慣帶來的益處。他們就能在習慣養成過程中由被動實施變主動行為。如培養學生衛生習慣時,要求學生主動撿公共場所的紙屑、垃圾時,注重對學生個體行為及時肯定,發揮榜樣的帶動作用,以激發整體的積極、主動性。注重感觀教育,讓學生感到了通過自己的努力,生活環境美了,大家都受益了。在習慣養成過程中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如開展“孝敬父母、體驗親情”活動,學校提出學生每天要幫助家長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主動幫助父母洗碗、做飯、洗衣、疊被、掃地、澆花;向父母道一聲辛苦、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制作一個小禮物送給父母、給父母過生日、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理解父母、感謝父母,培養孝心,學會感恩。但活動開展很長時間感覺沒什么效果,家長反響不大,學生回家不做。后來經過反思,調查發現活動的過程有問題,家長和學校之間缺乏信息反饋,家長和孩子之間缺乏互動,后來學校加強信息反饋,通過家長會給家長提建議,希望家長對孩子做的事要給與及時肯定和鼓勵,學校也會針對典型事例及時評價,樹立榜樣。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感覺到感恩和給予也能收獲快樂。現在許多事情不用教師說家長說,都能積極主動地去做,已成為一種習慣和信念。我相信良好的習慣將會成就學生美好的人生。
四、以活動為載體,予教育與活動之中
充分利用節日效應。每當“六一兒童節”“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國慶節”“九·一八事變紀念日”“七·七盧溝橋事變紀念日”“教師節”“母親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和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活動重于說教,使學生親歷情境,陶冶情操。
學校要上好品德課,開展好班隊會和社會實踐活動,有效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傳統,懂得感恩、珍愛生命、學會包容等;熱愛祖國,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養學生榮辱觀,踐行八榮八恥;加強學生心理輔導,使之成為一個陽光的人;開展好法制教育,培養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孩子。
培養專業的師資隊伍。學校要規范德育教育的同時,要做好德育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德育教育意識和能力水平,保證德育教育有效實施。
五、重視社會教育,優化育人環境
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學校要協同相關部門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凈化社會風氣、弘揚社會正能量。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酒吧、歌廳等公共娛樂場所;開展好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綜合治理工作,防止暴力、色情、賭博、恐怖等內容的音像制品和書刊毒害青少年等,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六、學校教育和家庭有機結合
學校要開辦好家長學校。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要給孩子做好榜樣,使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學校要幫助家長糾正家庭教育中簡單粗暴的暴力行為家庭和學校建立良好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心理狀態,更要相互配合好,形成教育合力。學校要提示家長關注孩子,持之以恒,正面導向,引導子女不荒廢年華,把課余時間的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學習或課外活動中去。家長要懂得尊重孩子,與子女建立平等的關系,學會和孩子做朋友,能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營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家庭氛圍。
現在的教育還沒有真正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還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加上受周圍不良環境影響,青少年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然而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加強德育教育,刻不容緩,我們要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