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軍
摘要:本文在剖析傳統的物理教學評價的基礎上,提出了新課程的背景的評價體系。傳統的評價體系以學生成績為標準,以單一的選拔為目的。新課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學評價標準將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的結合。新的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在此基礎上,我從評價方式、評價方法、評價內容、評價主體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物理 新課程 教學評價 評價體系
當前新的教育理念核心內容之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的主體教育思想。在這樣的理念下,學習應該是學習者主動參與,主動構建的過程。基礎教育階段要為青少年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使每個學生得到全面、和諧而富有個性的發展,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為了實現教學的目的,促進學習者的發展,必須借助于教育評價的手段。評價不同于教與學的過程,但是應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它被用來輔助教學,是與教學過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過程。新課程要求改變過去課程過于強調評價的選拔、甄別功能,充分利用評價的激勵作用,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教育評價具有指揮定向作用,是教育與教學的“指揮棒”。這就需要我們建立和完善高中物理教學評價體系。高中物理教學評價應該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性格、心理和行為習慣等多個方面,為高中學生的全面發展樹立目標,指明方向。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不斷完善和提高物理教學評價體系,以教師在對學生學習行為分析和反思基礎上的評價為主,結合家長、學校的共同參與,多角度、多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物理教學水平。這幾年以來隨著課程的改革,學校評價體系不斷地完善,我對初中物理教學評價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理解與認識。
一、評價既應關注學習結果,更應注重學習過程
在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中,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學習的結果,注重的是學生對物理知識掌握的程度。這種評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會刺激學生采取各種手段去學習文化知識,而忽視自身多方面的發展,會導致學生理論水平較高,而動手操作能力較差。以單純的學習成績評價,也會形成學生的兩極分化,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尤其對高中物理來說,在強調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高中物理更側重于觀察和實驗,側重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實驗活動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感悟品德,強調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我采用了多種方式進行評價,關注學生課堂上各個方面的表現,體現過程性評價對于學生的評價的重要性。根據評價的內容不同采用多種方式,比如,利用紙筆進行的測試是重要的評價形式,多用于對文化基礎的檢驗。與此同時,我還用動手制作、實驗操作、實踐活動等重要的評價方式,用在學生獲取知識過程表現能力的檢查。
二、評價應從粗暴、嚴厲的批評變為表揚激勵
1.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語言的激勵,多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成績,以及成長中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常用的語言如:“你提的問題真好”“你的想法很創新”“錯了沒關系,重在參與”等等這樣的激勵性語言,即使在課堂中表現不好的學生也被教師認可,這樣的激勵會讓學生以后做得更好,會使他們在課堂中終持有良好的情趣和最佳的學習狀態,取得有效的學習效果。
2.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不能單純地以成績的高低來判斷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要用全面的觀點、發展的觀點來衡量和評價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多表揚,少批評,表揚的時候要盡可能在公開的場合,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批評的時候要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對事不對人,給學生改正的機會。總之,物理教師要用賞識教育來激勵學生健康成長,讓學生感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同時會感到教師是重視自己、關愛自己的,這樣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后會爭取更好的成績。
3.評價的不應是單一的書面考試,還應有觀察與面談、實踐活動、個人成長記錄方法激勵。新課程評價中主張建立學生健康成長檔案,用檔案的形式記錄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學習情況,比如,歷次重大物理考試的成績,參加各種物理競賽的表現,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情況,與其他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情況等等。通過學生成長檔案,將教師作出評價的有關材料以及學生的反思等有關材料收集起來,以展示學生學習和進步情況。
三、評價應關注主體互動
評價過程中主體間的雙向互動,溝通和認可評價結果很重要。在高中物理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與物理教師共同參與教學。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有著引領和指導的作用。因此,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評價,有利于學生的自我檢測和自我完善,有利于學生有機地融入高中物理教學過程,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物理知識,構建寬松、開放的學習氛圍和評價氛圍,有利于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和自我激勵,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自我學習和自我完善。另外,評價學生不僅是學校管理者、教師、考試機構,還應包括家長、校外團體,而且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以體現評價主體的交互性與多元化。這樣的互動能促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不斷地成長,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潛力。
總之,評價是教育體系中的一個基本的反饋機制,為教師制定教育教學計劃、改進課堂教學實踐、進行教學實踐的研究提供了依據;為學生了解學習中的進步與不足,從而改進學習提供了依據;為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的制定提供了依據。在新課程實施中,需要我們教師從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評價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有更大轉變。
參考文獻:
[1]胡明,楊國金.物理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出版社,2003(6).
[2]李來政,何雄智.現代基礎物理教育學.華中師范出版社,2004(8).
[3]余文森,吳剛平.新課程的深化和反思.首都師范出版社,2004(5).
[4]馮國武主編.新課程教學方略.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6(7).
[5]扈中平主編.現代教育理論.高等教學出版社,2005.
(責編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