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課文。文章以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為主線,穿插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脈絡交替描寫,勾勒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田園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家園、裝點生活的生存狀態。學習本文,一是引導學生領略鄉村生活的恬靜親切,感受作者對田園氣息的向往,以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二是在閱讀中學習作者用最平凡的事物,刻畫最獨到的特點的寫作手法。前段時間筆者執教了《鄉下人家》第一課時,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隨文章娓娓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盎然的畫面,感受田園生活的詩情畫意。
關鍵詞:教學 美景 尋味
一、課前談話,渲染氣氛—尋找美
小橋流水人家的田園生活,不僅是對城里的孩子們,甚至對于鄉下的孩子,都蒙著一層含蓄的面紗。而我們五峰土家山寨,山水田園之間滲透民族風情,更是讓人興趣盎然,流連忘返。俄國哲學家別林斯基說過,在活生生的現實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確切地說,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現實里。因此,課前我播放了五峰風土人情的錄像,并配上土家山歌作背景音樂,學生都看得津津有味。接著我搜集的鄉間趣事,更是激起了學生的共鳴。最后學生暢談了他們所了解的鄉下生活,爭先恐后,各抒己見。這時的學生忘卻了緊張,和我一起沉浸在那田園美景、鄉間趣事之中,頻頻互動,自然交流,進入了積極的學習狀態。這樣的課前熱身緊扣課文內容,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融入情景,為學習課文設下鋪墊,在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濃濃氛圍中,進入課文的學習水到渠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發現美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在語文教學中合理而恰當地運用朗讀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深化語文的課堂功效。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于只讀三遍課文就上課的學生來說,課文初讀在課堂學習中就顯得尤為重要。若字詞都沒認準,不可能讀順課文,課文都沒讀順,就更談不上對課文進行深入的理解品讀了。于是,在本課時中,我開展了逐漸深入的“四讀”:一讀,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圈畫生字和自然段。接著檢查字詞,強調了幾個多音字的讀法,講解了意思以幫助理解,并順勢指導了生字“率”的寫法。這樣疏通了字詞,再讀文就會更順暢。二讀,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并理解中心句,突出文中鄉下人家的“獨特、迷人”。三讀,指輪流讀課文,想象畫面。既檢查了學生對課文的熟練度,又使他們對文章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四讀,交流畫面,借助文本文字構建鄉下人家的初步影像。通過這四讀,學生經歷了一個對文本的熟練過程,對課文有了一個全面的把握,整個過程步步為營,扎實有效。
三、品讀感悟,循序漸進—領略美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語文課本中的許多詞句都是作者精挑細選的,準確而生動,飽含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在文章中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本文的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精華,它用極其樸素的詞句,提煉了極其深厚的韻味。正因為它素面朝天的語言,學生理解起來更為困難。為了抓住“別有情趣”,筆者先引導學生挑出了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明理由。接著由我范讀,用帶感情的朗讀為課堂營造身臨其境的氛圍。然后用圖片帶領學生理解段尾的對比句,引導學生得出瓜架有生命,而石獅子和旗桿呆板的精彩感悟。接下來欣賞生機洋溢的瓜架圖,經由教師的引讀,讓學生對“別有情趣”有更深的理解。而配樂朗讀能更好地渲染氣氛,可以讓學生更浪漫地想象瓜架樸實自然的美。總之,我們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領略美景,敬畏真情。
四、整體回顧,放飛心靈—向往美
語文教學需遵循整體性原則,開課要整體感知,結課的時候也要回歸整體,即使分為兩個課時,也要讓學生有整體的感覺。因此,課尾來個精彩的總結,讓學生能掩卷而思也是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學完兩個自然段后,再引導學生回到中心句,重現文中描述的六幅畫面,讓學生靜下心隨音樂欣賞畫面,最后出示根據課文內容寫的一首小詩,學生情不自禁地用情朗讀。這時學生已深深沉浸在鄉下人家的美景當中,教師慷慨激昂的結束語更讓學生意猶未盡,心存向往。
五、課堂缺憾,促使進步—求完美
課堂教學是一門超越缺憾的藝術,沒有缺憾就難得反思,沒有反思就難得進步。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日臻完美,要大膽發現并面對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改進,不斷追尋。
本課時完成之后,筆者經過反思,認為本節課的不足有以下幾點:首先,時間把握不夠準確,第一段的學習時間過長,以致后面的學習顯得匆忙。其次,太過急于調動學生的情緒,催促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對話。再次,朗讀指導還應在課堂上體現教師嫻熟的教學技巧,使其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妙,以求達到聲情并茂、渾然天成的境界。同時,學生的課堂習慣也尤為重要,所以執教時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表現,引導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習習慣。
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學時,筆者淺入深出,循序漸進,隨時捕捉文字雕琢的美景,帶領學生咀嚼字里行間醞釀的脈脈溫情。
參考文獻:
[1]劉麗玲.小學語文閱讀的現狀與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2(8).
[2]張文學.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新課程研究,2012(8).
[3]黃俊.探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發展之路[J].吉林教育,2011(34).
[4]孟令軍.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喚情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5]邵景進.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情緒調節能力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
[6]閻秋.理想與突圍:小學語文陶冶性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6.
作者簡介:
陳孟春(1971— ),女,土家族,湖北宜昌五峰人,本科,小學語文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