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平
摘 要: 高效課堂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導致一些教師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降低高效課堂的實效性。因此,本文首先闡述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之間的辯證關系,認為要辯證地看待教師的地位,既不能片面夸大,更不能否定教師的作用。提出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充分做好課前準備,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關鍵詞: 高效課堂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一、高效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做好以下方面[1]。
1.教師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編制科學合理的導學案。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目標做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應性。
2.教學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主要體現為教師能否采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以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否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讓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
二、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辯證關系
高效課堂強調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一些學校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因而產生一些誤區。如“高效課堂就是教師不講的課堂”、“講課應該改為學課”、“課改就是不講”,等等。雖然高效課堂強調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但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能改變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并不意味著都是注入式教學。“教”與“學”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即“學”在“教”之下學,“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而教。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是同一系統中密切相關的兩個要素,二者可以互相轉化、互相加強,因而是相互制約的。因此,無論在何時何地探討教與學之間的關系,首先必須把立足點放在“學”是在“教”主導之下的主體;“教”是對主體“學”的主導,必須將二者統一起來[2]。
實際上,“教”在教學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許多知識單憑學生自我感悟、自習是很難學懂、學透徹的,如小學階段筆順、筆畫、拼音等基礎知識,英語單詞讀音、時態等。高效課堂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具有一定知識積累,并掌握一定學習方法的基礎上的。而基礎知識的獲得、學習方法的掌握離不開教師的“教”。即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課堂中,也離不開教師的“教”。傳統教師主導作用靠教師的系統講授發揮,而在高效課堂中,除了傳授知識,教師的主導作用還表現為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組織者和引導者。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多學。”[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4]所以,在創建高效課堂中,應辯證地看待教師的地位,既不能片面夸大教師的作用,更不能否定教師的作用。
三、教師主導作用在高效課堂中的發揮
1.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理念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教師轉變理念是關鍵。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從傳統觀念向高效課堂意識轉變,在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依學定教,學生用自己的心靈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判斷,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主發展。
課堂要實現高效,教師觀念轉變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2)注重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讓學生在學案的引領下,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發現;(3)教師要認真編制學案,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4)通過小組互助合作、生教生,充分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5]。
2.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出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的作業。
新課標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做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教師要認真研讀,根據《標準》要求及學生最近發展區教學理論,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定位難易適中。而且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有機統一起來,否則會導致課程性質定位偏差。教學目標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實現的目標各不相同,避免一概而論。保證課堂上大多數學生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對于優等生教師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帶有挑戰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后進生,可以對他們提出淺層次的要求,使其循序漸進[6]。
教師要做好教學設計,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有效、順利地進行。教師要充分備教材,首先吃透教材,掌握教材主要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從而為教學設計打下堅實基礎,保證教學過程的流暢性。
不少教師備課時只習慣于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要充分地備學生,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有效進行課前預設,保證課堂的實效性。如果教師不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及學生的個體差異,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受到影響,高效課堂教學更無從談起。只有課前充分備課,高效課堂才能落實到位。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采取科學的學法指導,傳統教學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的講授不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教學實效性差。而高效課堂堅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強調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他們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增強學習整體效果。在此過程中,教師始終是教學的主導,以點撥、啟發為主,通過恰當的形式,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并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在高效課堂中起到主持人的作用,環節的導入、時間的控制、爭議的評價等都可能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途徑。
高效課堂可以概括為“自學”或“學”。因此,教師要摒棄傳統“師道尊嚴”的觀念,組織、管理、引領學生,民主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4.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根據具體教學情況,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成為學生潛能的開發者。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教師要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自由表達、愉快合作,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教師的適當引導可以保證學生學習有效進行[7]。
在高效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老師的教學方法要有根本性改變,讓學生先學,要求學生按照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看書、自學。然后根據學生自學情況進行下一步的“教”。在這過程中,教師要“授學生以漁”,讓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并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合作探究,讓老師的“教”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高效課堂學習心得體會[EB/OL].(書通網),(2013-01-24).http://www.kj-cy.cn/htm/2013124/17254.htm.
[2]樊建州.教師在高效課堂中的作用不容忽視[J].科教文匯(下旬刊)(12)(12).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36.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58.
[5][6][7]淺談教師如何打造高效課堂[EB/OL].(育星教育網),(2011-11-15).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22283_1.html.